“开放强省”,如何加快建设?

衔接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面向祖国宝岛台湾,背靠中西部广阔腹地,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区位发展优势独特。

文ㅣ龙敏


在福建省去年4.3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DE 地区生产总值中,外贸进出口总额高达1.4万亿元。今年前10个月,福建省外贸进出口逾1.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增速高于全国。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今后5年,福建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于福州举行的中共福建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福建再度奏响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开放强省”的发展主旋律、最强音。

9月9日,2021“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在厦门举行。

9月8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你在厦门开幕。图为参会的中外客商在投洽会展馆内洽谈。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在福建省委书记尹力看来,福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必将随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而迎来新的机遇;福建衔接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面向祖国宝岛台湾,背靠中西部广阔腹地,是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区位发展优势独特,同时具有生态、开放、文化等优势,必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戴永务教授认为,要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定位和切入点,向改革开放要动力。福建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要推动互联互通迈向更高层次,巩固拓展先行对外开放优势,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建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随着香港籍集装箱货轮“海丰立诚”号11月5日靠泊海天码头,厦门港今年以来新增的国际班轮航线已达15条。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志平说,目前,全省沿海港口开通集装箱航线293条,通达了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的159个港口,通过“丝路海运”和“中欧班列”实现“海丝”与“陆丝”的无缝衔接,构建了以福建沿海港口为出海口的新通道。

自2018年“丝路海运”率先在福建开行以来,“丝路海运”命名航线现已达80条,形成了跨越海峡、横跨欧亚的国际物流新通道。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培建议,强化港口到经济发展腹地铁路网的衔接,推动综合路网枢纽建设,持续升级“公转铁”,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福建也注重推动创新驱动、科技合作促进科技要素的互联互通。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厅长陈秋立介绍,下一步,将强化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形成科技、产业良性循环格局。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认为,虽然互联互通构成了新福建积极服务和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受力面,但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建设“便利福建”,对于福建至关重要。

他提出,福建应推动贸易便利化,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优化市场环境,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方式,打造一流贸易环境。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州新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区叠加”政策优势的持续释放,将继续为福建扩大开放注入强劲动力。

福建省商务厅厅长吴南翔表示,福建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上,要积极探索实施自由港政策,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先行区、高质量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两岸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海丝”和“金砖”开放合作的引领区;同时,要加快建设共建“一带一路”中西部及周边地区的前沿枢纽,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从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

装饰圣诞树五颜六色的灯饰,盛热红酒的陶瓷杯,送给孩子的糖果玩具等节日礼物……随着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传统消费节日密集到来,尽管海运费用上涨、运力短缺等给外贸带来一定影响,产于福建泉州的“中国制造”“出海”势头依然强劲。

面对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等挑战,福建今年外贸仍快速增长。福建省商务厅向中新社记者表示,福建今年出口有望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步入外贸强省行列。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素有对外开放的传统。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福建已经逐步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经济相对滞后的省份发展成了一个以新兴产业为引领、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省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该省4.39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中,外贸进出口逾1.4万亿元。

据福州海关披露,今年前10个月,福建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5193.2亿元,同比增长33%,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超过2020年全年。其中,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高于全国10.8、7.1、16.1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居东部沿海主要省市第一,进出口、出口增速位居第二。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专家黄茂兴表示,持续加快培育新型贸易方式,推动福建省从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实现了全省外贸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自贸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建设持续推进,福建外贸进出口规模屡创新高,全国份额稳步提升,经营主体明显壮大。2018年到2020年,福建省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同比增长13.6%、11.2%和17.5%,增速分别高出全国8.0、2.0、16.0个百分点,出口、进出口规模分别保持全国第六位、第七位,进口规模从第八位提升至第七位。

福建实施助力万企成长三年行动,鼓励培育工业企业拓展外贸业务,培育壮大了外贸经营主体。2018年以来,福建外贸企业新增13651家,净增3303家。2020年,福建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2.6万家,其中有出口实绩企业达2.2万家。

掘金新市场成为福建外贸的突出特点。近年来,线上非洲市场推介会、福建与柬埔寨经贸合作网络推介会、福建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网络推介会等纷纷举办,推动福建企业稳住东盟和美欧日等传统市场,并大力拓展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新兴市场。

如今,在福建外贸市场格局中,新兴市场占比已从2018年的17.0%提升至2020年的20.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占比已由2018年的31.7%提升至2020年的34.7%。

福建中武电商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面对欧美市场的低迷,福建企业应加快布局非洲等新兴市场,深化多元贸易,培育经贸新增长点。

作为对外贸易的一种新业态、新模式,跨境电商已成为福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的新动能。福建正加快福州、厦门、泉州等六个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布局海外仓,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00多个海外仓,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福建已跃升为中国三大网货制造基地之一,去年跨境电商销售额249亿元,同比增长22倍。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出口企业普遍反映,面临退单、交付难、接单难等诸多难题,陷入“有单无力接”“有单不敢接”的窘境。福建精准施策,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稳定畅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住外贸“基本盘”,2020年6月以来进出口持续18个月实现正增长。

福建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步入“十四五”,福建将继续深化贸易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稳定产业链、拓展需求链、畅通供应链、保障资金链,提升“福建制造”“福建服务”国际影响力,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

 

金砖合作引领开放迈大步

自2020年11月中国宣布在厦门建立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简称“金砖创新基地”)以来,福建扎实推进与金砖国家经贸交流合作,加大对外开放步伐。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对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砖四国进出口总额2020年同比增长11.6%,今年前三季度达1075.9亿元,同比增长27%。

截至今年10月底,福建累计备案对上述金砖四国投资项目10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逾45亿元,主要涉及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上述金砖四国累计在福建投资项目198个,合同外资1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近7亿元。

今年9月初,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展、2021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等相继在厦门举办。11月17日,2021厦门金砖创新基地人才赛道暨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厦门落幕。

《金砖国家综合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蓝皮书联合主编、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茂兴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推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与金砖国家经贸往来,将引领福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目前,福建已制定出台一系列投资促进政策,引导推动优势行业企业向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布局,鼓励支持金砖国家企业来福建投资兴业;推动美泺生命科学、福建新世界石业股份有限公司、保兰德(福建)实业有限公司等金砖国家项目落地。

金砖国家特点各异,福建深化金砖合作,注重差异化发展。

据福建省商务厅介绍,福建发挥南非当地经贸联络点的桥梁作用,加强与南非当地商协会的工作联系,为双方企业对接、贸易往来提供帮助;协调解决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莆田罗屿码头的混矿业务问题,助力罗屿港铁矿石接卸量及混矿量大幅增长。

特别是,福建深挖俄罗斯市场潜力,先后举办“福建—俄罗斯茶产业线上经贸对接会宁德专场”“俄罗斯—福建汽配线上经贸对接会”等,参加“俄罗斯生态农食产品线上推介会”,组织企业与俄罗斯供应商、采购商线上开展产品推介和“一对一”洽谈,推进与俄罗斯在茶叶、汽配、保健器材、食品等领域采购对接,进一步扩大对俄进出口贸易。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黄茂兴说,金砖合作不仅未因疫情影响而中断,反而在抗击疫情中弥补了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合作短板、创新了合作机制。

疫情下,福建积极推进与金砖国家的经贸“云推介”“云对接”。今年以来,福建先后举办“中国?福建—俄罗斯经贸合作在线推介会”“福建—南非经贸合作线上推介会”,重点介绍与俄罗斯、南非在各领域的合作机遇,进一步激发双方在产业、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潜力;举办“福建防疫物资云展会拉美专场”,向巴西等拉美国家展示推介福建省118家防疫物资“白名单”企业及产品,促进国际抗疫合作。

从福建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可见,福建明确推动金砖创新基地建设展现新作为,与金砖及“金砖+”国家在数字化、工业化、创新、包容增长、投资等方面,深化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合作。

福建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做大与金砖国家进出口贸易,深化与金砖国家产能合作,推进与金砖国家园区开发合作。

此外,福建支持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在金砖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探索省级以上开发区与金砖国家园区合作建设“两国双园”,为闽企向金砖国家投资提供集聚发展平台。

 

发力“海丝”建开放新格局

继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国际论坛10月在泉州举办后,海丝中央法务区启动大会暨首届论坛11月5日在厦门举办,“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亦同期启动。

与此同时,中国香港籍集装箱货轮“海丰立诚”号顺利靠泊厦门海天码头,厦门港迎来今年第15条国际班轮新航线,将运行于东北亚—中国—东南亚之间,沿途靠泊韩国釜山、中国厦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巴生、泰国林查班等RCEP国家港口。

经济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福建在互联互通、营商水平等方面“软硬兼施”,持续发力,有利于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全国前列。

如今,在厦门港海天码头,每天船来船往十分繁忙,智能化桥吊将一个个集装箱装载到船上;来自福建、江西、广东、浙江等地的货物,经“丝路海运”航线从这里运往东南亚、欧洲、非洲。开行一年多的“丝路海运”,渐成国际合作新纽带。

于今年9月在厦门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多家跨国航运公司看好“福建机遇”。

新加坡PSA国际港务集团总裁陈聪敏说,“丝路海运”将加强供应链运营韧性和商业韧性,将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对区域贸易伙伴关系或气候协议等全球事态发展保持积极响应。

MSC地中海航运公司首席执行官索伦?托夫特说,该公司在福建港口的吞吐量正强劲增长,今年上半年货运量增长超过40%,目前有11条航线每周在福建的港口停靠。

兴(国)泉(州)铁路江西兴国至福建清流段今年9月30日开通运营,福建出省铁路通道增至11条。海峡(福建)交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段国华认为,随着互联互通的持续提升,福建整合陆海运力资源,深化与中西部物流节点城市合作,打造覆盖全省、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海铁联运基础设施体系,开辟大宗物资铁路运输和海铁联运通道。

在注重基础设施联通的同时,福建突出与“海丝”国家“软”联通。福建省委书记尹力指出,在厦门落地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是福建省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大举措。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院长贺小勇教授表示,海丝中央法务区旨在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拓展领域、健全机制、优化模式,打造集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智慧法务、法治教育、涉外法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法务创新实践平台。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黄茂兴教授认为,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为牵引,福建在互联互通、营商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将进一步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RCEP塑造对外合作新优势

虽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明年1月1日才生效实施,但对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处于中国对外开放前沿的福建省来说,RCEP的效应已经显现。

据福建省商务厅披露,今年前10个月,RCEP成员国到资同比增长135.9%,拉动福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9个百分点;福建对东盟进出口300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3.1%,东盟位居福建第一大贸易伙伴。

此间经济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RCEP红利正逐渐释放,推动福建对外经贸持续增长,将成为福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最大优势。

RCEP成员国都是福建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近年来,福建与RCEP成员国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到2020年贸易值累计超过1.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1%。2020年,福建省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4943.1亿元,同比增长13.6%,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5.2%。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茂兴认为,RCEP将有助于福建畅通区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更好地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塑造对外经贸合作新优势。

早在今年1月,福建就出台采取扩大双向贸易、落实项目带动、加大精准招商等七项举措,抢抓RCEP机遇。

今年6月,福建再度提出货物贸易扩大、招商引资增效、闽商出海拓展等十个方面28条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

黄茂兴说,RCEP对不同行业产业影响层次丰富,福建省包括纺织、服装、轻工、机电产品、农产品等行业有望进一步受益。

以纺织服装产品为例,RCEP有利于东亚和东南亚更好形成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纺织服装产业制造中心与消费中心。福建省贸促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对福建纺织服装行业而言,在供应商、物流和通关等方面享有便利,关税减让安排有利于保持和提升行业出口竞争力,贸易数字化和便利化措施有利于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区域内投资,更好地构筑互利共赢的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福建仍加强与RCEP成员国线上线下的对接合作。于11月7日举办的中国(福建)—菲律宾经贸推介会上,福建省商务厅副厅长黄德智表示,希望福建与菲律宾借助RCEP即将生效实施的良好契机,加大投资贸易、资金融通等方面合作与交流,实现互惠共赢,促进共同发展,更好地造福两地人民。

短短六个月以来,日资企业福建行活动持续举办,数十家日资企业及机构到访福建,围绕生物制药、健康养老、冷链物流、氢能源、半导体等行业开展项目对接洽谈。

日本和菲律宾市场成为福建深耕RCEP新机遇的重点区域。相关负责人指出,RCEP是中日两国首次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中日两国间的平均关税水平将逐年大幅降低,而菲律宾是福建省对RCEP成员国出口的最大市场。

迈向“十四五”,福建持续深化与RCEP成员国在基础设施联通、科技创新和经贸产业合作,以及能源、海洋、数字经济、生态环保、卫生健康、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福建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将积极把握RCEP带来的机遇,实施对RCEP成员国货物贸易扩大行动,扩大日消品贸易,引导纺织、鞋服、箱包、陶瓷等传统优势日消品企业,打造日消品生产、供销基地,形成中国日消品及其原辅料、加工设备等全产业链产品集散基地;扩大机电产品贸易,扩大进口日本汽车零部件;扩大智能装备、工程机械、船舶等机电产品及其中间品出口。

厦门是福建对外经贸合作的枢纽。厦门市商务局副局长林珍雅也指出,既要抓住RCEP落地实施的机遇,也要做好应对全球价值链重构和区域市场充分竞争新态势的准备,更好地深度参与国际经贸合作,促进厦门在新时期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厦门正积极拓展RCEP市场,大力拓展多元化贸易市场,推进企业优化进出口结构,开拓海外新兴市场;同时,持续优化政策环境与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区域跨境电商,鼓励传统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开拓全球市场,支持传统外贸企业打造跨境电商自主品牌。

在全球疫情仍在发生、世界经济下滑的大变局下,RCEP的即将生效显见将有助于福建不断增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开放强省”,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