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杭工业园区内的福建省森博威新材料年产5万吨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目前完成设备调试,随后进入试生产阶段。”福建森博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厂长金建全介绍。该项目总投资5.55亿元、分两期实施,投用后预计年产值达35亿元,将强力助推上杭工业园区新材料产业集聚,这正是龙岩市“十四五”以来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聚焦“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主线,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体制机制改革破冰 创新政策环境更优
为凝聚全市力量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我市组建市委科技委及其办公室,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科研攻关机制,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区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入选2024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上杭县、武平县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新罗区和永定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形成“市+县”两级创新梯队。科技创新服务提质升级,累计争取省级及以上补助资金超4亿元,兑现市级科技经费超2亿元;发放“科技贷”924笔、金额超35.15亿元,推出10个险种科技保险保费补贴,获金融机构不低于100亿元授信;“科创龙岩”小程序接入Deepseek大模型,实现科技服务与政策推荐智能精准匹配。
创新主体培育发力 发展动能全面激发
我市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首次组织6家企业申报龙头型、高速成长型科技领军企业,累计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1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62家,320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同步遴选46家新材料新能源A、B库企业,靶向培育“隐形冠军”“单项冠军”。聚焦产业“卡脖子”难题,强化技术攻关与产学研协同,累计支持企事业单位承担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超300项,实施市级科技攻关项目648个。企业创新成果丰硕,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分别斩获首届、第二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优胜奖(均为当年全省唯一);27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连续十一届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成果丰硕,参赛获优数连续六年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厦门单独办赛)。
创新平台加速布局 资源聚集效应凸显
围绕龙岩“2+4”特色产业,我市首次组建有色金属、机械装备与专用汽车等4个具有龙岩特色、开放共享的产业研究院,支持研究院申报创建省级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制定出台相关制度,配备办公、科研场所与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大型仪器168台。柔性引进众多专家教授,现有大量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人员,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技术服务等,带动企业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在省市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全市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新型研发机构15家。制定出台市级创新平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推动成立了战略性稀有金属分离及功能材料制备技术中试平台等多个创新平台。同时,加快生物医疗等未来产业布局,成功引进相关研究院并组建高层次人才研发团队。
为探索“异地研发+龙岩生产”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龙岩市抢抓“广龙对口合作”“厦龙新时代山海协作”机遇,成立广龙对口合作科创园、厦龙山海协作科创园,引进了众多企业和研发人员。制定出台《龙岩市科技创新“人才飞地”遴选管理办法》,并已认定两批龙岩市科技创新“人才飞地”40个。
科技交流合作深化 成果转化步伐加快
我市积极开展广龙科技对口合作,与广州市相关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促成多家企业与广州市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打造新时代“特区+老区”合作典范,深化厦龙新时代山海协作,建成一批“产业飞地”和“科创飞地”。深化龙岩厦大产教融合研究院建设,开展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发起成立闽西南五地市科研平台创新联盟,首次举办技术交流与成果对接会,签订多项合作协议。还举办了首届两岸(龙岩)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会,达成多项初步合作意向。
强化校地科技合作,我市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签订协议支持相关产业和研究院发展。加强技术交流对接,邀请多家高校、科研院所来岩考察或推动企业前往调研学习,促成多家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
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建成多家技术转移机构和基地,开展湾区技术经纪人龙岩行等对接活动,培育大批初、中级技术经纪人;实现科技合同认定登记全流程网办,累计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5亿元,合同成交总金额与技术交易额均实现大幅提升。
产业智力支撑强化 赋能转型升级显著
实施“才聚龙岩”行动计划,打造“9+3”人才创新政策体系,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众多人才入选省级以上科技人才计划,遴选了一批市级创新创业人才,累计认定科技专员450名。完善青年科技人员培养机制,立项多项省青年科技人员育成项目。围绕特色产业,联合龙岩学院组建7个产业博士服务团,选派博士服务产业发展。
持续提升农村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我市组织开展省级农业科技项目48项,推动医疗卫生、农林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遴选首批市级相关优秀科技成果10项。贯彻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医院申报相关项目。
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我市选认大批省、市个人、团队和法人科技特派员,实现一二三产业服务全覆盖,开展大量技术服务、项目实施与培训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并推广科技特派员考核机制,成立女科技特派员联盟;多家企业列入省级示范点,立项多项相关专项,建成多个示范工作站与基地,为乡村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手记
行走在闽西大地,科技创新的蓬勃生机扑面而来。从体制机制破冰到创新主体壮大,从平台载体搭建到成果转化提速,龙岩以科技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革命老区的沃土上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实践证明,找准创新方向、久久为功实干,老区苏区定能在科技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记者 蓝文婧 通讯员 张锐畅 陈智棋)

在线读刊
微信 
微博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