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宁德两个避暑山城火了。

  从周宁县城出发,向西行驶约20分钟,便来到海拔约1200米的浦源镇紫云村——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

  盛夏时节,“候鸟”总是偏爱到高海拔地区康养旅居。来自福安的游客缪女士与紫云村一户村民签下3个月租约,在此尽享夏日清凉。

  旅居生活,亦游亦居。“候鸟”们或在农家小院聚餐,或在山林越野观瀑,或在溪旁观鱼,或在廊桥上伸展懒腰,悠闲自在。

  “紫云山清水秀、夏无酷暑,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宁德、福州、温州、上海、广州等地的游客来短住避暑,甚至长居于此,成为乡村旅游热点。”紫云村党支部书记郑财登说。

  周宁地处鹫峰山脉东麓,平均海拔约800米,盛夏日均气温仅24摄氏度,素有“高山明珠”“天然空调城”之称。

  从年代最久的鲤鱼溪到“华东第一瀑”九龙漈,从溪口漂流到八蒲“清凉谷”,从七彩后洋到楼坪古村,丰富的文旅资源让周宁成为“候鸟”旅居的理想驿站。7月以来,当地主要宾馆酒店基本满房,热门民宿更是一房难求。

  在我国北纬30度以南地区中,寿宁也是气候较为凉爽的山区,全县近三分之二区域海拔在500米以上,境内多崇山峻岭、深谷陡坡。

  清晨时分,寿宁县清源镇韶托村黄槐湖薄雾缭绕,住在精品民宿的游客只需推窗,即可远眺眼前这幅山水画卷,畅快呼吸山间的清新空气。

  黄槐湖水域面积约100公顷,是全省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加之7800多亩生态公益林环湖分布,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跻身热门康养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韶托村引入文旅运营团队,引导“新农人”返乡创业,开办民宿、咖啡馆、农家乐、亲子游泳池等,让游客一站式体验研学、露营、烧烤、戏水,旅游热度居高不下。

  源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让山水胜景、怡人风光遍布寿宁。览廊桥水乡、探千年银硐、品硒锌美食、学红色下党、享天然氧吧……寿宁持续推进景区景点、旅游特色村建设,打造集“吃住行游”为一体的硒锌功能康养旅游产业链。

  凉爽的气候不仅催旺文旅市场,周宁、寿宁两座山城在看似不利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条件下,深挖“方寸地”的“凉资源”潜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一朵花,香飘满城。

  走进福建盛周花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鲜切花冷库,多头小菊的花香扑面而来。公司负责人说:“这种花卉喜凉耐寒,在具有高山气候优势的周宁可实现错季生产、持续供应,远销海内外市场。”

  多肉植物适应性强,在周宁也能拔节生长。静宇园艺有限公司精心打造占地10余亩的多肉植物园,培育200多个多肉品种,各式造型别致的多肉盆景吸引许多游客拍照打卡、选购产品。

  从育苗、种植、冷链物流到销售,周宁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高山冷凉花卉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短短几年间,全县培育引进30多家花卉苗木企业,各类特色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增至4400多亩,全产业链年产值超4亿元,“周宁高山百合”“周宁高山杜鹃”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一棵草,林下生“金”。

  “黄精喜阴耐寒,半岭村的气候、水源、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站在中草药园中,寿宁县大安乡“新农人”吴运鸿手握一株黄精苗,不吝向专程前来“取经”的犀溪镇十余位村干部、种植户分享经验。

  2023年,寿宁引进乡贤吴鸿弟创办的展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动黄精全产业链发展项目落地大安乡,试种林下多花黄精套种柔毛淫羊藿取得成功。目前,已流转2300多亩林地,正在建设集“产、供、销、研”于一体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的林下经济,正成为寿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该县因地制宜推广林下经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引导林农采取入股、出租、转包等模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截至去年底,全县林下种植面积6.7万亩,年产值3.7亿元。

  海有海的壮阔,山有山的雄厚。通过放大差异化优势,找准发展路径,山城也大有可为。(记者 龚键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