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管到底”覆盖更广、就医更便捷智慧、硬件品质持续提升

福州多维发力 筑牢百姓“医”靠

看病无需重复挂号“一号管到底”,医疗项目在城市新区“拔节生长”,人工智能赋能让就医流程“无缝衔接”……

近年来,福州市紧紧围绕百姓就医需求,从政策创新、硬件扩容到智慧服务多维发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一系列有温度、有智慧的便民举措落地生根,正不断破解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病有所医”更高效,让“医靠”更坚实,切实增强了市民的健康获得感与幸福感。

福州多维发力 筑牢百姓“医”靠福州市第一总医院仓山院区(市皮肤病防治院南院)8月1日起开诊运行24小时全天候急诊服务。

“一号管到底”服务 为患者减负

等不到检查报告,次日再来医院,又需要重新挂一次号,多花一份钱……曾几何时,不少市民到医院就诊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今,这一痛点正在福州成为历史。

2024年4月7日起,福州在全省率先推行公立医院普通门诊“一号管到底”便民服务。即让符合条件的患者,携带检查检验结果复诊时,三日内在同一院区、同科室看同一疾病不再支付二次挂号费用。此举不仅为患者省了钱,更让他们触摸到了医疗服务的暖意与温度。

上周五,在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患者林女士凭着初诊时医生为其开出的“0元惠民号”,带着检查报告直接复诊,不用再花钱挂号。这样的便民场景在每个诊室已经成为日常。门诊部护士长陈秀敏介绍,“一号管到底”实施以来,医院不仅主动向患者们宣传,还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多层面的专业培训,制定相关的政策,确保将优惠政策贯彻到位,让群众切实受益。

记者了解到,该政策不仅覆盖了福州市所有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在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也得到推行。鼓楼区东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一号管到底”服务后,居民林女士感慨:“以前看病总怕报告出来医生下班了,现在只要拿着复诊号,随时可以找值班医生看,不用担心看一次病挂几次号。”

据了解,福州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普通门诊推行“一号管到底”就诊便民措施以来,惠及患者超46.8万人次,节约挂号诊查费超1476万元。

福州多维发力 筑牢百姓“医”靠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推行“一号管到底”服务。

“免陪照护”扩容 今年新开放20个病区

一人住院,全家陪护,是困扰很多家庭的难题。为减轻患者家属负担、提供更好服务,2023年6月,福州市公立医院试点开展“免陪照护”病房工作。如今,福州市属三级公立医院均已开设“免陪照护”病房,并已扩展到3家县区级医院。今年全市计划在已成功开放的28个“免陪照护”病区基础上,新开放20个“免陪照护”病区。

在福州市第二总医院脊柱外科病房,林女士的母亲正安心休养。年近八旬的老人因腰椎间盘突出滑脱入院,按照以往,林女士必须请假全天陪护,身心俱疲。如今,医院提供的“免陪照护”服务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一按床头呼叫铃,护理员或护士很快就到。洗脸、洗头、擦身、拍背、喂饭、协助如厕……这些专业又琐碎的照护服务,他们全都包了,而且做得比我们家属更专业、更周到。”林女士感慨道,“现在我不用手忙脚乱了,可以更多地陪伴和安慰母亲,心里踏实多了。”

据介绍,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在全省率先开展“免陪照护”病房试点工作,已有19个病区开设“免陪照护”,包括关节科、创伤科、肢体矫形与重建外科、脊柱外科、足踝外科、康复科、神经科等,总共有840张“免陪照护”病床。该医院成为福州市公立医院中开设“免陪照护”试点病区较多的医院之一。

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免陪照护”病房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认可,今后将使“免陪照护”工作更加标准化、普惠化和体系化,进一步提升患者及家属的就医体验感和幸福感。

福州多维发力 筑牢百姓“医”靠市第二总医院脊柱外科内,护理员为病人洗头。

“互联网+”重构体验 智慧医疗更便捷

以“互联网+”为核心,福州各大医疗机构正从患者全流程就医场景出发,打破传统壁垒,让“便捷”二字真正落地见效。

在福州市中医院,“刷脸扫码通全程”早已成为现实。患者无需带卡,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完成建档、挂号、就诊、检查、取药全流程“无卡畅行”。为破解缴费排队的堵点,医院推出“诊间+床边”双结算服务:门诊患者在诊室直接结算,住院患者在病区即可完成出院医保报销,大幅减少了群众奔波排队之苦。

更值得一提的是,“信用医疗”的创新实践。医院融合“医保信用+银联信用”,推出“无感付”服务。符合条件的患者签约后即可获得信用额度,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就诊结束后系统自动结算,全程“无感”。

对于行动不便的慢病老人,福州市中医院深化互联网医院建设,提供“在线咨询+复诊开方+送药到家”的一站式服务,并上线“互联网+护理”,由专业护士上门提供专业护理,将温暖的服务直接送到家。

在吴孟超纪念医院,AI赋能带来了智慧就医新体验。全新升级的“掌上智慧医院”利用AI医疗技术,实现了从精准分诊到病历预填,再到全流程就医指引的智能服务。患者可以通过语音或输入文字描述症状,系统为患者精准推荐就诊科室。

医院还整合院内信息系统、医技、药房等医疗系统数据,打造出覆盖看病前、看病中、看病后的智能指引体系,能实时掌握患者就诊的每个环节,主动提醒患者当前环节可以办理的服务,比如查看就诊须知、取消预约、看检查报告等,把被动的碎片化服务转变成了主动、有指引的服务,有效减少了患者咨询的频次与等待时间。

福州多维发力 筑牢百姓“医”靠在市中医院,市民扫码可享“送药到家”服务。

医疗“硬实力”提升 增强群众获得感

近年来,福州卫健部门重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在城市新区、郊区布局建设,孟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市中医院五四北院区、市第一总医院仓山院区(市皮肤病防治院南院)等15个项目已建成投用。与此同时,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老年专科院区、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肿瘤综合住院大楼及制剂楼等一批新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持续为福州医疗“硬实力”注入新动能。

以位于城门洲路的福州市第一总医院仓山院区(市皮肤病防治院南院)为例,去年底开诊后,院区在深耕皮肤与整形美容特色专科的同时,整合福州市第一总医院优势资源,构建起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全方位医疗体系。而今年8月1日,24小时全天候急诊服务也正式开诊运行,这一举措极大提升了该区域的紧急医疗救助能力,为仓山区及周边居民的健康增添了有力保障。

在晋安区沁园支路,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老年专科院区重建项目正全速冲刺,门诊医技综合楼、住院综合楼、发热门诊楼三栋主体建筑预计年底实现全面封顶。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晋安区乃至福州市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老年专科的医疗服务水平,满足老年患者的多元化、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记者 陈丹/文 石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