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 

疫情风暴下的留学生们

“中国月,世界圆。”

文ㅣ孙虹 张为健 杨伏山 徐亚欣 李小雨


“虽然期待已久的大学生活刚开始几天,就遇到了疫情,但是学习不能停。”9月16日,华侨大学法学院2021级新生职爽在学校宿舍里开启第二天的线上学习。

职爽来自印度尼西亚,“还没来得及多认识几个新朋友,有点可惜。”


学习不打烊

自9月10日开始出现本土疫情以来,福建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升级。为做好校园疫情防控,阻断疫情传播风险,华侨大学泉州和厦门两个校区均已启动线上教学,泉州校区于9月14日开展了全员核酸检测。

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华侨大学境外新生来说,境外新生训练营被匆匆喊停,已成为遗憾,他们也真实感受到了战“疫”速度:佩戴口罩、全员核酸检测、线上教学、停止聚集、整治消杀……

来自意大利的胡乐安,就读于华侨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今年2月胡乐安便来到了中国,积极配合隔离。“虽然遇到了疫情,但是老师悉心教导我们积极抗疫,学长学姐们热心帮助我们,在这大家庭里我非常安心。”

胡乐安告诉记者,现在除每天三餐到食堂外,尽量避免外出,大多数时间都在宿舍里上网课或者自习,还是很充实的。

9月初,华侨大学举办了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来自世界各地的7900多名新生开启求学逐梦之旅,其中近900名身处境外的新同学因疫情等原因未能到校。

随着线上教学的启动,华侨大学境内外学生同步“云”学习。泉州和厦门两个校区线上教学时间根据课表安排,进行错峰上下课时间管理,校内外实习实训类课程全部暂停。

华侨大学还及时提升网络带宽、增加包月网络流量,为线上教学提供网络通信保障。学校食堂开放线上点餐服务,鼓励学生通过线上订餐、线下取餐,减少餐厅人员聚集。

“学习气氛的浓烈、老师的负责、同学间的关怀,都让我感动。”职爽说。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华侨大学已接连发布通知、通告,启动秋季学期本科生线上教学、错峰教学,并调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安排等,全面加强校园疫情防控。

华侨大学境外生收到学校送来的中秋月饼。

华侨大学食堂采取错位间隔就坐。


别样过中秋

9月21日,适逢中国传统中秋佳节。疫情下的厦门中秋节也许少了些往日的热闹欢腾,但不变的是,每个人都怀着与以往相同的期盼:亲人平安、阖家团圆。

因应疫情防控下就地过节号召,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9月20日在线上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四海同庆话中秋”主题活动,近百名师生参与线上活动。

此次是来自英国的留学生王邵侯在中国度过的第二个中秋节。他说,自己非常喜欢中秋的热闹以及背后的文化,能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线上庆祝,感觉非常开心。

他通过云端跟在线中外师生分享了自己与中国的“不解情缘”。因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特别是对三国时期的历史尤感兴趣,他来到了中国。

第一次到中国时,王邵侯发现自己通过软件自学的汉语完全派不上用场,无法正常流利地使用汉语,只能依靠翻译软件。当时只有两个选择,放弃汉语或者更加认真地学习,他选择了后者!

他回英国自学了一年,并在2019年再次来到中国,同年3月在西安当了一个月志愿者,被这座文化古都深深吸引。

“当时我就确定以后我会在中国生活,我要更努力学习汉语,于是来到了厦门大学。”他说,在中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代表厦门大学合唱团前往福建漳州参加合唱比赛,一展歌喉;在2019年“厦门大学中国日”、2020年的新年汇演等文化活动中展现自己,B-box、歌剧、话剧演出等等都是他的拿手好戏。此次线上主题活动,他参与了云端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视频录制。

为让同学们即使在线上也能感受节庆的欢快氛围,学院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在线battle闽南博饼”趣味游戏环节,简单介绍了博饼起源及运用微信小程序博饼规则,邀请师生在线斗阵博饼,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

“中国月,世界圆。”为庆祝中秋佳节的到来,学院的中外学子联袂献演的诗歌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视频形式表达了节日祝福,为厦门抗疫加油鼓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不能相聚过节,但不少海内外同学表示,从此次云上过节活动感受到了节日暖意,也更加了解中国中秋节文化,被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所深深吸引。

2021级新生李颖静表示:“第一次在云上度过中秋佳节,也算是云与月的完美结合了。形式和线下不同,但是情思却丝毫没有减少,我们在浓厚的节日氛围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2021级新生肖婧宸也表示,在疫情特殊时期,能在云端相聚,学习中秋的传统文化,并第一次体验博饼的习俗,有幸中得状元,让这个中秋节过得既快乐又有所收获。

来自阿根廷的研究生Michael Chen分享道,虽然不能像往年那样参加线下的博饼活动有点遗憾,但这样的云上活动也让我对中秋节的来源、各地的中秋习俗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