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一 

在集中隔离点里

隔离,不隔爱。

文ㅣ林春茵 闫旭 何娥媚


9月21日,正值中秋佳节,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的午后,一场豪雨突至,足足下够两小时。狂风骤雨中,气温从最高37摄氏度骤降到29摄氏度。

在36岁的仙游抗疫工作人员蔡志阳眼里,解暑的暴雨和象征团圆的明月,对正在高温“战疫”的仙游来说,同样重要。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在福建自9月10日到20日累计报告的405例本土确诊病例中,196例由莆田报告。此轮疫情的风暴中心,正是莆田仙游。探访仙游各个隔离点,抗疫群体中的年轻面孔给记者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他们爱乡、多谋,互联网思维发达,人生信念豁达。

蔡志阳牵头30余名当地乡镇干部,负责服务当地人数最多的隔离点。这是一栋20层商务酒店,415人在这集中隔离,其中12周岁以下儿童就有137人。“严防死守、确保安全是首要任务。”这是共识。

蔡志阳桌上一叠厚厚的新拟“规章制度”,后勤、医疗、安保、消杀、病例转运的规矩和流程一目了然,见证一间普通酒店如何在24小时内,变身为隔离点。

一位孕妇即将临产,突因疫情流离失所,焦躁不安。如何转运?对接何处?隔离家属如何陪伴?许多人为了这位“特别的你”,讨论拟定出一个规范流程。随即,仙游全县立即对孕产妇摸底建档,为妈妈和宝宝制定出特别预案。

在规范之外,这群年青人在组织架构上多设了一个“人文关怀组”,担任每一层楼楼长的多是“90后”。他们在社群媒体上发起花样繁多的互动游戏,小视频大赛、才艺展演和中秋应景的博饼大赛。

蔡志阳用手机展现的小视频大赛:一对隔离母女载歌载舞之后,solo的小男孩打出一套拳法,三名身穿防护服的“大白”再来pk,他们是隔离点工作人员在踏乐巡楼。

氛围活络,物资充沛,唯独因防控要求,酒店中央空调关闭,房间闷热。好在豪雨降温之外,在社会各界林林总总的援助物资中,亦有莆田市红十字会联系爱心企业应声而至,送来的数百台冷风扇,成为“中秋厚礼”。

“我们互相点赞,互相鼓劲,一起共渡难关。”蔡志阳说。

虹林(化名)是仙游县枫亭镇一所学校的“00后”女老师,9月11日入住隔离点。最初忘带行李,茫然惊恐,身体出现不适状况,到如今生活起居正常,心态平稳,她归因于“隔离点工作人员满满的关爱”。

同一个隔离点里,有很多在校学生。她画起了漫画,描写“大白们”在防疫一线,再现昔日校园,记录中秋的趣事,以此召唤学生们,“感恩共渡难关的人们,鼓起勇气,抗疫完胜”。

“我想得很简单,我是老师呀!”虹林说。

35岁的仙游县德安医院副院长王诗槟,与三位心理医生负责全县9个隔离点的心理疏导工作,设计多种游戏寓教于乐,慰藉孩子。

“对话越多,感动越多。”王诗槟说,大家都很理解疫情非常时期的举措,“还经常发笑的表情来鼓励我们。”

有位成年男子引起了王诗槟的关注。来自单亲家庭,已逾十年未见母亲,当疫情来临,独居一室,他对王诗槟说:“我很想念我妈妈。”

王诗槟告诉记者,孩子们跟家人打个视频电话,见一面,说说废话,都是非常高的内心支持。“但或许,就有些人没法很好地获得亲情的支持。”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给我打电话,早上早一点,晚上晚一点,我都在。”王诗槟对电话那边的男子说。

 

台籍医护同战疫

“在这边隔离几天了?目前生活状况如何?”在爱丁堡友好医院集中隔离点,台籍副院长胡文洁一有空就通过电话或微信关心正在医院隔离人员的生活。

9月14日以来,爱丁堡友好医院接到莆田市防控指挥部的指令,确定作为莆田市集中医学观察场所,接收隔离人员。

该医院很快设计了方案,1小时腾空1栋楼、6小时落实隔离保障、12小时建立起“战斗堡垒”,在严格落实医学隔离观察措施的同时,细化入住隔离人员管理服务、医护人员配备、物资储备等工作,打造起“宾馆式”隔离点。

4名台胞医务人员也投身抗疫前线中,包括胡文洁。她组织建立起医护团队照护的工作流程,争分夺秒与疫情抗衡,落实医院院感防控,指导团队如何快速有效将防疫工作细化到每个角落。“最重要的是,监测隔离者的健康状况,按照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体状况,提供隔离防疫的健康宣教,也规范工作人员做到零接触。”胡文洁说道。

在大陆工作生活了十余年的胡文洁,自言因为莆田充满历史文化、富含风土民情而让其选择驻足。“呼吸着莆田的空气,吃着莆田的卤面,涌上心头的是:这是我熟悉的家乡味。”

因此,获悉莆田的防疫政策,胡文洁马上积极响应,参与爱丁堡友好医院的防疫作战。“为‘第一家园’出力义不容辞。”

一位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小朋友隔离的母亲令胡文洁十分挂心,医院为小朋友提供了需要的书包、零食、文具用品,并在中秋节送上月饼礼盒。胡文杰常常跟这位母亲视频通话,关心妈妈与小朋友们的状况,看到小朋友活蹦乱跳的样子才会安心。

借助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的优质平台,爱丁堡友好医院冀打造台籍医护人员“登陆”莆田的“第一家园”。今年7月,高鹏、胡文洁、张祐诚和黄盉秝4名台籍医护人员到任。

到任不久便遇到莆田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主动请缨加入到抗疫一线,参与后勤保障、物资调配、健康监测、人文关怀等工作,每天工作强度都在12小时以上。对131名隔离人员情况已是如数家珍。

刚来莆田2个多月的“95后”台湾青年张祐诚,今年第一次没跟家人一起过中秋。从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打响开始,张祐诚负责隔离人员家属外送物资的管理,以及协调防疫及生活物资的运送补给,每天只休息五六个小时,随时支援第一线的医护人员。

“有其他三位台湾伙伴陪在身边,医院同事也都很照顾我,家人们很放心。”张祐诚说,爸爸也常常在视频电话中帮他加油打气。

同样刚来到莆田2个多月的黄盉秝负责关注来到医院的131位留观民众,其中35名12岁以下儿童、9名60岁以上老人、2名孕妇、1名脑瘫患者都是列入特别观察的对象。“他们需固定回访,及时把握并追踪处理他们的需求是首要任务。”黄盉秝希望,让他们尽可能用放松的心情在这里度过每一个夜晚。

遇到这场防疫作战,让黄盉秝感触颇深。看到从城市闹区到街头巷尾,每一寸地每一位莆田人都在共同携手保护家园,她说,不管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两岸一家亲,能够在这里跟同仁们一起付出心力很满足。

看着这么多人逆行驰援莆田,作为一名老医务工作者的爱丁堡友好医院台籍副总经理高鹏颇为感动。统筹医院整体运营规划及执行、组织后勤支援团队,全力支持前线物资……他也在岗位上全力保障同事及隔离者的生活。

“希望能够一起携手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高鹏说,防疫优先,积极响应,同心战“疫”,两岸一家亲的深厚情感,在共克时艰的过程中愈显深厚。

 

生了!回家!

“生了!那个16楼大肚子的园长,得了一个男孩,7斤,非常健康。”

9月24日晚间的这则弄璋之喜,令暂住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一处隔离点16层楼的48位“房客”沸腾了。

自9月10日掀起的福建疫情,已致400余人染疫,其中近半来自莆田。最初报告疫情的仙游县枫亭镇铺头小学和协胜鞋厂,400余名密接者均安置于此处隔离点。

每一层楼,都各建了网络社群,特殊的房客们互通心声,隔离,不隔爱。

“抗疫宝宝,优秀!”“特别时期诞生,这娃福大”“勇敢的妈妈!”“大家为园长加油!”房客们在群里把宝宝和妈妈好好地夸了一轮。

自11日入住隔离点,房客们已同呼吸共命运了14天。因为密接者多来自高风险区,还需继续观察一段时间,但“回家”指日可待。在憧憬和期待中诞下的小宝宝,成为“团宠”。

“一切都是个‘快’。”30岁的杨先生在电话里跟记者分享新晋奶爸心得。

他说,10日上午才知道检出了阳性病例,10日下午就全员核酸,11日只来得及带个产褥包,就住进了隔离酒店,24日儿子出生,新增病例也连续多天变成了个位数。

爱妻24日凌晨羊水破裂,杨先生一个公主抱,将她抱上转运救护车,送到仙游县总医院。至20时,剖宫产诞下小宝。

夫妻俩驻扎在隔离病房,小宝将由护士照料数日,新手妈妈已决定要母乳喂养。原先按女孩起的名字,现在只能“另起炉灶”了。

杨先生还向记者贡献了另一个好消息,爱妻是枫亭镇上一间幼儿园园长,园里感染的幼儿,已有两名治愈出院了。

“等我们回家时,估计疫情都已经过去了。”杨先生感慨说,“感谢我们的国家很强大。”

“隔离点改建24小时内,我们就多方探讨‘定制’出隔离准妈妈的生产预案。”隔离点负责人、莆田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蔡志阳说,“隔离点还有三位准妈妈,全部实行‘熊猫级’国宝待遇。”

什么时候可以回家?蔡志阳说,中高风险区集中医学观察人员实行14+7,在此间14天后,再居家或前往方舱隔离7天。当地方舱或于27日投用,“大家还需在我这处多呆几天。”

在“16楼”网络社群里,志愿者、仙游县书峰乡政府工作人员官磊是一位“特殊房客”,除了担任楼长,随呼随到外,还负责群里的“氛围组”。27岁的他酷爱篮球、富有活力,鼓励大家尤其是杨先生,用vlog记录自己的抗疫小故事。

“我想,我的抗疫记忆有色彩的话,是黄色。”隔离点驻点医生、仙游县总医院龙华分院妇产科医生李逢对记者说,医院里黄色代表警戒,她时刻警惕院感要求,守护隔离房客安全。

24日晚,在李逢眼中,此刻窗外万家灯火,夜色里的黄色,是“回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