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fe6da406f8.jpg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因“航”得名,自明清始便为福州的商业中心和客运码头,有着“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之称。

614fe7279b9b1.jpg

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地——三坊七巷。


 实录一 

当世遗大会相遇千年古城

时隔17年,世遗大会再次来到中国,相约福州。

文ㅣ龙敏 应妮 闫旭 林春茵 郑江洛


世界遗产大会全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例会,每年召开一次。

7月16日到31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行,深化世遗保护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这是继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2004年6月28日至7月7日在中国苏州召开后,中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委员会最高级别的国际会议。

 

创新:首次在线审议

7月16日晚,一台名为《福迎八方》的开幕式文艺演出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拉开帷幕。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有70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2200多年建城史。开幕式演出再现了茉莉飘香、古厝流芳的古城福州风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应在2020年举办的本届世遗大会延期到今年。

为保障会议顺利举行,本届大会采取线下加线上的办会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以在线形式审议世界遗产议题,并通过网络向全球直播大会开幕式、闭幕式。这是世遗大会举办40多年来的首次尝试。

而且,本届大会引入无感通行、刷脸入场、刷脸寻座、发言人定位追踪系统等多项技术,全力打造线上办会的“数字样板”。

相关人士认为,本届大会突出“数字世遗”的理念创新,确立并使用的一系列在线审议世界遗产项目的操作规范,将成为后疫情阶段世界遗产领域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工作的重要参照。

这次大会审议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包括45项《世界遗产名录》待审项目和258项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相当于往届大会双倍工作量。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田学军介绍说,本届大会是一次“加长版”会议,审议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相当于往届大会双倍工作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通过线上方式在开幕式上致辞。她指出,在《世界遗产公约》即将迎来50周年之际,我们必须认识到,世界遗产的保护是建立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上的。

此前,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已有55项世界遗产。提交本届大会审议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今年6月初,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建议将泉州项目“无保留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会期间,各国举办一系列配套活动和边会,包括中国和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的世界遗产青年论坛、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以及中方主办的8场边会,聚焦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集思广益,提出应对未来挑战、促进实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战略目标和世界遗产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新共识与新倡议。

 

贺信:共同守护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中国承办。7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强调,中国践行新发展理念,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不断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道,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孙春兰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我们深化世界遗产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近年来,中国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等理念,将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生态产业特别是减贫事业紧密结合,推动遗产保护事业不断发展,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努力为全人类留下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孙春兰说,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落实《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国愿以实际行动承担国际责任,与教科文组织共同建立世界遗产教育平台,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遗产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支持在世界遗产领域落实教科文组织非洲优先全球事项,为全球遗产保护事业特别是提高发展中国家的遗产保护能力贡献力量。

在福州期间,孙春兰参观“世界遗产在中国”主题展览,出席“世遗林·碳中和”植树活动。她要求以举办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全方位展示中国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历史性成就,让世界遗产成为文明对话的桥梁纽带。

 

成果:推动世界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

本届大会成果丰硕。田学军闭幕时表示,大会期间,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展现了担当与团结,为世界遗产保护和遗产领域全球治理作出了不懈努力。

田学军指出,此次大会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遗产事业带来的挑战,推动世界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改善世界遗产的代表性、平衡性,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监管,加强世界遗产教育和青年参与。

本届大会上,包括“泉州:宋元中国的海洋商贸中心”在内的34个项目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个已列入项目实现重大拓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新增世界遗产大体均衡,多国跨境联合申报和系列遗产类型实现增长。

其中,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边界细微调整的方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湖北神农架”的一部分。

位于重庆最东端的巫山县,处于三峡库区腹部,五里坡保护区位于巫山县东北部,湖北神农架自然遗产地的西南方向,与神农顶-巴东遗产片区相连。本次边界微调新增的遗产地面积为63.06平方公里,在神农架自然遗产地现有的面积上增加了8.6%,并且在遗产区的周围设立了一片宽1-3公里的缓冲区。

五里坡与神农架价值互补,为神农架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新增了7个植物群落,4种濒危物种,进一步加强了神农架自然遗产价值的完整性。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交的《湖北神农架世界遗产地边界细微调整报告》显示,纳入神农架边界微调的五里坡部分核心区海拔在175米-2680米间,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植被也因海拔高度的不同呈现出显著的垂直变化。五里坡有3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近3公里原生性亚高山草甸,距今6500万年-180万年的珍贵濒危物种和孑遗物种。

数据显示,五里坡保护区现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422种,因靠近长江三峡,鱼类资源多达113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对神农架的评估报告中曾强调,神农架遗产地需要增强其生态连通性,避免生物价值被隔离。而五里坡保护区的纳入将增加重要物种种群的数量,为野生动物提供额外的栖息地和生物廊道。

田学军说,大会期间,中方宣布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建立世界遗产教育在线平台,承诺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小岛屿国家培养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世界遗产青年论坛、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主题边会为扩大青年参与发挥了积极作用。

田学军也表示,中国将继续同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道,加强交流合作,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瑰宝。

世界遗产委员会各委员国对中国成功承办此次大会表示祝贺,对中国作为主席国为大会取得丰硕成果所展现出的高超领导力、公正决断力,以及对多边主义的坚持表示赞赏和感谢。

 

声音: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在田学军看来,大会一致通过凝聚共识与行动的《福州宣言》,具有里程碑意义。

《福州宣言》重申了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携手努力、共同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指出世界遗产作为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强调妥善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保护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田学军表示,宣言呼吁在多边主义框架内开展更密切的国际合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加强世界遗产的教育、知识的分享和新技术的使用,并以《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为契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希望留给后代一个开放包容、能够自我调试、可持续、有韧性和清洁美丽的世界。

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迈向未来的中非合作”主题边会上,来自非洲与中国的专家回顾了自2019年开始的一系列世界遗产领域中非合作取得的初步成果,共同探讨了非洲与中国当前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与能力建设情况,深入分析了世界遗产领域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应对策略。

“我们非常重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我们希望,世遗保护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非洲世界遗产基金主任苏艾布·瓦里苏指出,放眼非洲大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数量不多,非洲有很多世界遗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他希望能加强与中国之间的合作,让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能因此受益。

目前,非洲仍有12个国家的世界遗产数量为0,全球53处濒危世界遗产中有22处位于非洲。瓦里苏呼吁加大对非洲世界遗产基金的资助力度,提升非洲世界遗产保护能力。

本届大会努力推动在政策制定、能力建设、国际援助和上游程序等方面体现“非洲优先”,增强世界遗产代表性、改善平衡性。此次边会就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优先政策的切实响应,是又一次中非世界遗产领域国际机构与专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田学军强调,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优先”全球事项,彰显非洲国家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凝聚更多力量。

“我们尊重非洲、热爱非洲、支持非洲,中国非常重视与非洲之间的合作,将共同推进世界遗产保护。”他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支持非洲国家世界遗产保护工作,支持发展中国家人才培养,实施世界遗产保护领域人才培养计划。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主任、教授吕舟认为,非洲世界遗产是整个世界遗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组成部分,非洲遗产在现有《世界遗产名录》中代表性不足,不仅需要非洲不断提高遗产申报的能力建设,同时也需要世界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非洲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建立符合非洲遗产自身特点的辨识和阐释体系,展现非洲遗产的文化价值。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罗斯勒看来,非洲亟需加强世界遗产申报、管理和监测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他感谢中国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平台,对非洲世界遗产保护工作付出的巨大努力,也期待中国和非洲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取得更多新的合作成果。

经过讨论,中非双方初步形成为期5年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长期计划,旨在为非洲和中国之间世界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遗产地管理者建立更加直接的知识交流平台,加强经验交流与分享,共同开展能力建设,共同提升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水平。

7月17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世遗林”植树活动在福州古村落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举行,近百位中外嘉宾共同植下榕树和福建山樱花,为福州播下绿色种子,并在嘉宾签名树牌上寄语,留下美好祝福。

“寻梦坊巷”沉浸式演出在福州三坊七巷举行。

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迈向未来的中非合作”主题边会在福州召开。


展示:让世界看见福州的美

捶燕皮的铎铎声、闽剧的叹咏声、咏春拳叱咤声、畲银叮当声……在廊桥光影里涌动,在马鞍墙下混响。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举行的沉浸式演出《寻梦·坊巷》,尽呈闽都文化的世界。

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以这出荟萃闽都文化的演出,迎来世遗大会。

位于福州城中轴线上的三坊七巷,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的美誉,历代走出400余位名人,包括林则徐、沈葆桢、严复、冰心、林觉民等对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

演出中,三坊七巷南后街牌坊光影投射,凌空布景。光影电声中,画面一阵阵浪潮拍岸,福州吻江派海的气派尽显。观众徜徉坊巷,聆听“严复”开启民智,与吟诵着诗与爱的“冰心”并肩而行。

“内外城垣成坊巷,笔醒山河,觉醒思想。”廊桥上,“闽王王审知”“北宋名丞蔡襄”迎风而立,以诗言志。

“搓敉时齐搓搓,年年节节高。”来自斗南小学的小演员童声齐诵民谣,手擎花灯在坊巷石板路上奔跑嬉戏。

南后街上,非遗匠人艺人们斟一杯畲酒,耍一段掌上木偶舞绸,唱一段闽剧,雕一块寿山石,窨一筐茉莉花茶,明清时期的闽都民俗、生活场景和商业风貌得以重现。

福州市花茉莉花元素,在此间浓墨重彩地呈现。福州寿山石雕刻家孙兆勇擅长用芙蓉石微雕出茉莉花,白如凝脂,薄如蝉翼,栩栩如生,摆满一盘似有浓香扑鼻。

“‘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这童谣唱的是福州人对幸福生活的畅想,也是中国人最朴素的乡愁。”孙兆勇说,感念儿时常常在茉莉花田捣乱的童年记忆,即使雕花不易,他也愿意深耕寿山石雕,把代表“莫离”的茉莉花呈现给共赴世界遗产大会的各国来宾。

“我们现在守正创新。”正值茉莉花茶窨花时节,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第四代传承人林碧峰坦言,他想借助世遗大会的东风,“让福州的宝贝——茉莉花茶香飘四海。”

走进《寻梦·坊巷》,在古厝和传统中穿行,又跟穿越时空对话未来。在《寻梦·坊巷》总导演秦一文看来,这不是单纯的演出,而是一场“在坊巷中自由生发的艺术行为”,他选用“形式非常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充分表达福州每一点能够感动人的文化”。

“最动人的,是演员。”秦一文说,是这些非遗传承人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让全世界的人看到福州。

近年来,福州持续对文化遗产进行全域性、连片式保护修复,先后修缮重点文物180多处,古建筑、历史建筑1300多处,打造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261条传统老街巷,既赓续了文脉,也留住了乡愁。

福州市中山路开街整治提升于2019年10月启动,拉开了福州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与传统老街巷的序幕。街巷维持百年前的格局,但马球场遗址重见天日,中山堂前广场活化为文创集市,中山堂的粉墙、栏杆与骑楼等建筑元素,与广场上新建的影壁、围墙、护栏等一再呼应,尽显南洋风与中国风的融合。

在仓山,乐群路、爱国路重现“万国建筑博览会”,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在罗源,后张老街宗族文化与畲族文化浓墨重彩;在闽侯,横屿街27座古建筑修葺一新,呈现昙石山文化特色,打造八闽首邑城市客厅。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福州的老街区、老街巷皆主张“修旧还旧、整体和谐”和“一街一策”,既保护街区内的遗产本体,也维护环境的原真性、完整性及生活延续性。

“绣花针”式改造,使得千年文脉传承不断。

步入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书院遗迹、状元古道,李世甲故居等一大批古厝得到精心修缮,鳌峰坊重现古代福州的文化中心胜景。在闽清梅城印记街区,“梅”的元素一再呼应,祠堂民宅对向而立的格局与华侨风格的特色建筑随处可见。在永泰登高山街区,永泰传统建筑中的墀头、燕尾脊在天际线此起彼伏,再现原汁原味的永泰古街。

“在修复古厝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在于‘新’与‘旧’齐头并进。”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受访负责人解释说,“新”在于多个街区内开展智慧化建设,智能导览、智能广播进入历史文化街区;“旧”则在于传统建筑工艺得以保存。

一场盛会,跨越千年,让世界看见福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