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福建的海持续“上新”,其中就有海马。海马被称为“南方人参”,是重要的海洋药源生物。今年仅连江海域就会收获超过千万尾海马。这种雄性育儿、立着游泳、药食两用的奇特生物,晒干后价格每公斤最高可达7000元。
经过10年的技术攻关,福建已经成为中国膨腹海马养殖重地,产量约占全国的50%。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从国内推广到国际输出,小海马正在撬动大产业,并走出国门,游向更广阔海域。
从无到有
海马是近陆浅海小型鱼类,也是唯一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还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干品海马的需求量为300~400吨,经济价值达数十亿元,与海马相关的药品、保健品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2024年,国内养殖海马干品产量约30吨,不到消费量的15%,海马产品的主要来源是国内外自然海区非法采捕、销售。”海马养殖专家、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学院教授郑乐云告诉记者,由于被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环境遭受破坏等原因,海马野生资源正在不断减少。目前已知海马属共有50多个有效种被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04年,我国将所有野生海马物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开展海马养殖,不仅能逐渐解决市场需求,也能为保护海马自然种质资源提供有效途径。”郑乐云说。
我国是最早开展海马养殖的国家之一。1957年,广东汕头地区开始试养三斑海马并获得成功。20世纪60年代,我国进行了海马的“南马北移”和人工繁殖试验。但是,由于对海马生物学、生理生态习性和养殖技术缺乏深入了解,尤其是海马的饵料及病害问题没能解决,海马苗种规模化生产迟迟未能突破。
201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重新开展海马种质资源保护、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突破;许多企业投资开展海马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发,育苗达到一定的量产水平,但仍不稳定。
“之前国内养殖的品种主要是大海马、三斑海马和直立海马。”2017年,郑乐云团队率先联合厦门小嶝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膨腹海马。“膨腹海马的体长在所有已知海马中名列前茅,还具有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生长速率快等优良特性。秋冬季是膨腹海马繁殖季,福建自然海区水温在12~20℃,非常适合海马生长,而且桡足类、糠虾等饵料生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优势。”郑乐云介绍。
迎来丰收
虽然膨腹海马优点突出,但是“落地”福建一波三折。
福建省蓝粮渔业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海马养殖企业,今年迎来丰收,预计干品产量达30吨。从无到有,从有到多,2019年起,郑乐云团队与蓝粮公司携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人工繁育和规模化养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海马“种马”繁殖力偏低,繁殖期只有3~5个月。郑乐云团队通过严格的温度与光照调控,结合饵料营养的精准强化,实现了全年可繁殖,使海马繁殖力提升至原来的2~3倍。在规模化养殖推广方面,摸索出“南北接力”养殖模式——夏季在北方保种,冬季在南方育苗、养殖成品,大大节省了养殖控温成本,养殖效益提升50%以上。
预计2025年,我国膨腹海马养殖数量将达到5000万尾以上,干品产量超过50吨,已进入稳定的产业化发展阶段。
5月15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蓝粮公司等6家国内海马养殖龙头企业,牵头制定的福建省水产学会团体标准《膨腹海马》《膨腹海马人工繁育技术规范》《膨腹海马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膨腹海马标准化养殖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而且,《膨腹海马》种质标准作为国内首个系统性规范该物种的团体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将有力推动膨腹海马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海马文章,丰产并不是终点。近日,2025—2026年福建省科技特派员选认公布,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海马种质创新与高值化利用研发服务团队”携手蓝粮公司继续“向新而行”。团队发起人涂传灯表示,后续将进一步开展膨腹海马抗病新品系选育及药典海马品种的人工繁育技术攻关,力争做大做强我省海马产业。
技术出海
在全球化进程中,尤其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水产养殖是新时期我国渔业“走出去”的主要内容和载体。海马养殖作为已在国内得到成功应用的渔业科技,正开辟一条出海新赛道。
据了解,马来西亚是福建渔业技术“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国。2024年,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与马来西亚澳鑫集团共建“现代渔业海丝学院”,围绕海马、金鲳鱼等特色品种养殖技术,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转移与教育培训。
今年4月,马来西亚国家渔业发展局主席率队到访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双方就深化闽马渔业技术转移与教育培训进行深入交流,特别是在海马等海洋鱼类规模化人工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进渔业现代化。
今年5月,郑乐云教授一行应泰国沙敦府渔业局和马来西亚澳鑫集团的邀请,赴泰国开展海马繁育、养殖、病害防控和加工技术培训,助力提升泰国南部海区渔民海马养殖技能。泰国沙敦府渔业局、农业局和林业局等部门的官员和泰国南部三省50余名养殖户参与培训会议。Thailandplus TV、《暹罗早报》等泰国主流媒体报道了该活动,提升了福建技术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目前,马来西亚澳鑫集团正在泰国建造海马工厂化养殖场,参照蓝粮公司的标准,致力建设成为当地海马养殖的标杆。郑乐云团队将持续到当地开展技术培训、帮扶,同时吸纳当地养殖人员到我国实地践行,共同谱写共建“一带一路”的海洋新篇章。(记者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