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立新港 越洋连深情

繁忙的江阴港集装箱码头。记者 林双伟摄  

  11月,福州天气渐冷,江阴港的海风已带着寒意,码头上却是一片沸腾:岸桥巨臂如钢铁之躯不停挥舞,满载集装箱的卡车如穿梭的“钢铁洪流”往来不息。

  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盐田与浅海滩涂,几乎没有人会把这里与“国际大港”联系在一起。

  从滩涂到巨港,改变的何止是地图的轮廓。回望江阴港崛起的背后,是一座城市向海图强的开放决心,也是一代代侨胞跨越山海回馈桑梓的深沉眷恋。

  缘起:

  侨贤聚力 向海图强

  20世纪90年代初,福州主要依托马尾港作为对外门户。那是一座河口港,仅能通行2万吨级以下的船舶,且须“候潮”出入,全年有效通航时间有限。这样的港口条件,如同一道无形的壁垒,将福州隔离在国际航运的主流网络外。

  “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福州跳出内河港口的局限,迈出“向海进军”新步伐,开启外海深水港区建设的战略转型。

  在“引入新侨资,开发大江阴”的背景下,爱国侨胞林文镜认识到,家乡要想再次腾飞,必须要有一座大码头。

  1992年,林文镜与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一同考察福清海岸线,发现江阴半岛符合建设天然良港的条件。他不仅自费参与联合勘测,还为江阴港构思了发展蓝图。

  怀揣建设国际大港的雄心,林文镜敏锐捕捉到侨资与家乡发展的共赢契机:“赴海外发展的福清新侨积累了充足的资金,而江阴半岛的开发为这些资金提供了最佳出路。江阴半岛的发展需要海外华侨的投资,同时也给新侨提供了共创繁荣的‘多赢’商机。”

  “把江阴半岛建设成国际性运转中心,成为推动福清、福州以及全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凝聚着广大侨胞心系故土的殷切期望,承载着福州向海而兴、深化对外开放的战略使命,江阴港的开发应运而生。

  崛起:

  破茧成港 跻身一流

  2002年,林文镜与新加坡港务集团、福州市港务局和福清市政府联合创办福州江阴国际集装箱港务公司,并于当年建成江阴港第一个5万吨级集装箱深水码头,沿海港口城市福州告别了没有深水集装箱外港的历史。

  一年后,在林文镜的推动下,融侨开发区牵头举办“江阴大开发投资洽谈会”,吸引200多位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福清籍侨商返乡参会。会议期间,江阴大开发投资委员会成立,构建起常态化侨商参与机制,为持续引入侨资侨力奠定基础。

  此后,江阴港区发展捷报频传:2003年,首次开通西非远洋航线,结束福州港无远洋航线的历史;2004年,作为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2007年,跻身全国十大集装箱港口;2009年,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标箱……截至2024年,江阴港区货物吞吐量达4822.92万吨,已成为福州对外开放的枢纽。

  如今,江阴港区不仅是集装箱运输的核心港区,更发展成集汽车滚装、散杂货及液体化工品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区。这里已建成全省最大单体连片经营集装箱码头区;开通内外贸航线60多条,13条入选“丝路海运”航线,区域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接驳短,通关快,成本低。”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波这样概括江阴港区的优势。他介绍,公司厂区距港口仅15公里,短驳运输20分钟可达,车辆每日高频往返,仅短驳运费一项,相较其他港区预计每年可节省6600万元。

  繁荣:

  联通世界 逐梦深蓝

  今年9月21日,搭载“福建制造”的新能源电池等货物,全球首条中欧北极快航航线首航船舶从江阴港区驶离,北上穿越北极东北航道,平稳跨越北冰洋,于10月14日抵达欧洲基本港英国弗利克斯托港,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成果。

  支撑这一重要航线的,是江阴港区日益凸显的枢纽实力。地处黄金水道关键节点,江阴港全力破解内陆腹地南北运输瓶颈,不断提升在“双循环”格局中的枢纽功能。

  江阴港区已建成总长近3公里的1号至9号泊位,形成年设计通过能力超300万标箱的“超级集装箱码头群”,可同时满足2艘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全天候作业。

  与此同时,依托150公里产业辐射圈、350万标箱作业能级和自贸区政策优势,江阴港区已成为东南沿海外贸升级的核心支点。港区开辟的60多条内外贸航线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并拥有进境种苗、水果、粮食、肉类等多类口岸资质。

  通道网络的持续延伸,也进一步拓展了江阴港的辐射范围。2022年7月,“闽都号”中欧班列开通,打通福州沿海及周边地区直达俄罗斯、中亚五国及德国汉堡等欧洲陆路的快捷通道;同年8月,“闽都号”中老班列开行,畅通与南亚、东南亚陆路贸易通道;2023年9月,“闽都号”中欧班列中亚线路开通,为福州及周边地区新增通往中亚国家的货运通道;2025年7月,江阴港区集装箱海铁联运一体化运营开通,实现海铁之间无缝衔接……

  从蓝图初绘到塔吊林立,从滩涂起步至巨轮往来,江阴港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广大侨胞的倾情参与。他们以智慧、资金与乡情,汇成跨越山海的力量,为这座港口的崛起注入深厚的“侨动力”。

  今天,当我们站在江阴港区的码头上,不仅能听见远洋巨轮的汽笛声,更能听见福州走向世界的铿锵脚步声。江阴港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断织密的全球航线网络以及澎湃的发展动能,让城市与世界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记者 吴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