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鼓浪屿婚姻登记中心启用,截至目前已为1482对新人办理登记。

厦门建设487家长者餐厅,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助餐服务。 (本文图片由厦门市民政局提供)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深学笃行,奋楫扬帆。遵循四中全会讲话精神,厦门市民政局聚焦群众需求织密民生保障网、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能,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事务等领域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用扎实实践书写民生答卷。
雪中送炭 无微不至保民生
“政府想得真周到,我们这些人最需要的就是有人惦记着。”厦门市翔安区炉前村居民魏某检查出重病,家庭经济入不敷出。社区工作人员走访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上报。市民政局组织区民政局、街道、社区召开专题会议,决定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将魏某纳入重病单列的低保保障范围,并为其购买“惠厦保”,切实帮他解决高额医药费的问题。
“民政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是温暖人心的工作。”厦门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洪全艺说。在他看来,兜住民生底线,服务百姓冷暖,是每一位民政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2025年,厦门在全省率先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明确低保标准与上年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自7月起,低保标准由1120元调整为1200元,位居全省首位;孤儿保障标准提至3000元,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针对部分特殊困难群体行动不便、申请难等问题,市民政局深化“社会救助一件事”改革,全省率先实现“一窗通办、智能导办、帮代办”,全年线上受理业务4011件,相关经验做法获省发改委刊发推广。
作为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地区,市民政局通过“慈善+社会救助”等模式,统筹建设镇(街)民政服务站,购买服务项目68个,投入资金2342.38万元,服务群众54万人次;设立30个社区慈善基金,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同时,创新“物质+服务”模式,为6万困难群众、5万残疾人、48万老年人投保“免申即享”。
携老将雏 提档升级呵护多
近日,“邻安康”系统发出预警:独居的蔡奶奶在家中跌倒。工作人员戴英婷立即调度助老员上门,直到确认老人无恙才放心。这一高效响应的背后,得益于市民政局打造的“邻安康”长者守护平台,它通过无感监测手段,能在5到10秒内迅速触发警报,有效破解了居家养老的发展瓶颈。
科技赋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百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一年来,市民政局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1+3”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集成养老地图、日常监管、异常预警等八大功能,实现养老服务全流程监管与供需精准对接。
到长者餐厅,“刷脸”即可就餐;高龄津贴和老年节慰问金“免申即享”;“15分钟养老生活圈”逐渐成形……厦门老人的晚年生活,正稳步从“养老”迈向“享老”。面对全市50.7万户籍老年人、16.1%的老龄化率,厦门持续夯实养老服务根基。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44家、照料中心60家、农村幸福院169家,养老床位总数超过2.3万张。同时,487家长者餐厅、1000多名助老员共同构建起一张覆盖城乡的助老服务网,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医等贴心服务。
为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关于“完善养老机制、发展银发经济”的要求,市民政局积极探索“政府+国企+社会力量”模式,引入国寿嘉园、太保家园等高端养老项目,2025年预计投资4亿元,进一步推动厦门养老服务提质扩容。
在儿童福利领域,厦门同样走在全省前列。市民政局在全国首创“阳光收养”体系,实现45个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投入1.37亿元实施市社会福利中心改扩建,并开展“福蕾行动计划”,三年投入1500万元,惠及4万余人次。
此外,厦门创新构建“双向奔赴·三维赋能”公益关爱格局,推动儿童福利从“兜底保障”向“系统赋能”升级。市社会福利中心开展“开门办院”试点,组建“儿童健康关爱先锋队”,服务覆盖困境儿童及家庭800余人次,为孩子们营造温暖健康的成长环境。
锦上添花 服务水平创新高
“当知道可以到鼓浪屿办理结婚证,我们特别高兴!鼓浪屿充满浪漫风情,这里的跨国办证流程也很方便!”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新鲜出炉的结婚证,来自厦门与印度尼西亚的一对新人脸上笑开了花。
今年6月16日,全国首个设立在世界文化遗产地融合内地和涉外涉港澳台涉华侨的公园式婚姻登记场所——鼓浪屿婚姻登记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把婚姻登记从“程序办理”转变成为“美学体验”,启用便受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已为1482对新人办理登记。
厦门地处两岸融合发展前沿,市民政局制定《海峡两岸养老服务术语对照》地方标准,台资养老机构同等享受床位补贴,台胞老人同享用餐补助;成功承办9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鼓浪屿婚姻登记中心设“两岸婚姻辅导室”;完善台胞救助制度,简化临时遇困台胞救助流程,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
一年来,市民政局对照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公共服务均衡性”要求,推出多元便民举措。推行“社团换届一件事”与“一窗综办”,35项事项跨部门办理。市级社会组织年报通过率97%,培育15家5A级组织;推进“乡村著名行动”,采集兴趣点975个、设门牌10.6万块,提请市政府批准命名道路615条、居民点40个;目前,全市节地生态葬比例99.2%,居全国前列,2025年下调殡葬服务价格惠民200余万元。(邓婕 张继斌)

在线读刊
微信 
微博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