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木兰溪流域出海口兴化湾畔,坐落着石城、东林、淇沪三个古称“安民铺”的村庄。近年来,埭头镇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跨村联建新模式,让这三个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产业相融的村庄携手发展。如今,通过“产业引领、文旅赋能、治理协同”的创新实践,一幅生动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蓝色引擎”驱动产业裂变
在石城村现代海珍品产业园,智能化加工车间里的新设备正在高效运行。公司负责人林晓滨介绍,公司去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带动周边百余户养殖户增收,特别是该生产线成熟投用后,产品附加值有望提升30%。在不远处的东林村陈国雄海产品加工厂里,村民黄玉英熟练地打包封装红毛菜,“这些产品订单大多销往台湾地区,订单已排至明年,而我在家门口也能获得稳定收入”。
成立安民铺投资发展公司以来,片区依托三个村经济合作社,推行“公司+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将鲍鱼、红毛菜、海带等特色产品打造成“安民铺”区域品牌。同时,片区充分发挥藻类养殖的资源禀赋,通过渔港升级与海洋牧场建设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链条在不断延伸。在石城村党群服务中心,安民铺片区有关负责人许约翰正对着产业规划图介绍着发展蓝图,片区已构建起“北线农业研学筑基、南线滨海休闲引流、中线产业集群造血”三线联动的全域开发格局。
“山海画廊”激活文旅基因
在12公里海岸线上,文旅融合实践正改变着乡村发展轨迹。石城环海公园从废弃砂场蜕变为网红打卡地,今年“五一”单日最高接待游客1.2万人次,带动50多户村民投身旅游服务业,培育民宿、餐饮等新业态,形成了集住宿、美食、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服务集群。
自公园往南,东林村鸡甲屿沙滩以其平坦海岸线吸引了不少亲子游客群,淇沪村的风车沙滩则成为年轻人偏爱的摄影胜地。串起这些景点的安民铺乡村记忆馆,激活三村文化基因,正织就一条“自然为体、人文为魂”的旅游新路线。
“善治密码”凝聚治理合力
针对三村特点,片区成立联合党委,推动“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向纵深发展。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石城村率先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将集体资产处置、惠民政策落实等重要事项公开化、规范化。这一做法迅速上升为片区共通之策,东林村的土地流转、淇沪村的项目招标都参照执行,将许多潜在矛盾化解于未然。
数字化赋能让治理更智慧。专属安民铺片区的综合服务平台正在规划中,将深度融入“全市一张图”平台,实现文体设施预约、志愿服务联合、节庆活动策划等功能,为“人合、心合、情合”提供坚实数字底座。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幸福家园。”埭头镇党委书记黄金喜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跨村联建为笔,以山海资源为墨,在这片热土上续写乡村振兴崭新篇章,描绘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画卷。(许约翰 郑婷婷)

在线读刊
微信 
微博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