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者络绎不绝。 陈盛钟 摄

郑春辉介绍创作情况。 陈盛钟 摄

8日上午,莆田市美术馆内木香氤氲、人头攒动,大型木雕《京杭大运河》江南卷正在这里展出。开展10天来,参观者依旧络绎不绝,对莆田木雕的精湛技艺啧啧称奇。

杭州西湖、常州宝塔、镇江北固楼……记者注意到,江浙一带众多的著名景观和建筑,在气势恢宏的木雕作品上次第铺展、跃然眼前,好似一幅微缩版的“江南百景图”。商铺林立、商旅如织、车水马龙,运河沿岸的繁华景象在木雕匠人细腻的雕刻中展露无遗,勾勒出一幅跨越时空的壮丽画卷。整件作品结构紧凑,脉络清晰,令人叹为观止。

紧邻大运河的苏州同里古镇,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布局闻名于世。只见木雕上的同里古镇房舍高低错落、河网交织、舟楫穿行,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房舍中、船舱里的人物,运用了莆田木雕特有的精微透雕、多层镂空雕等技艺进行创作,高不足1厘米,而形象与动作却清晰可辨;船帆上的绳索比牙签还细,需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纹路。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因为《京杭大运河》的魅力,莆田市美术馆内人潮涌动,众多市民与游客慕名前来打卡。“全家人一起来的,不光孩子长了见识,连大人也大开眼界。”正在观展的市民陈雷说,大型木雕《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一幅立体山水长卷,更是莆田木雕艺人工匠精神的生动写照。

据介绍,《京杭大运河》江南卷运用3棵巨型香樟木精心雕琢而成,总长44米,生动再现了大运河杭州至淮安段沿线城市的风土人情,涉及杭州、湖州、苏州、无锡、常州等12座城市。作品以宏大的艺术视角,细腻呈现漕运繁华景象与两岸秀美风光,深刻诠释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莆田木雕的精湛技艺与独特魅力。

“小到一扇窗户、一片瓦,甚至一个漕工的表情,都得精雕细琢,我们想让木头自己来‘讲’故事。”领衔创作这件作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郑春辉说,莆田木雕擅长精微透雕,团队将其应用到创作中,利用这一技法能做到“入木三分魂”——不光要样子像,更要把大运河沟通南北、养育文化的灵魂雕刻出来,让“木头上的大运河”活起来。

郑春辉介绍,木雕《京杭大运河》以运河为载体,既呈现水利设施、文化遗产点等核心元素,又串联两岸城市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他还将中国画、油画、雕塑、连环画等多元艺术表现手法融入其中。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京杭大运河绵延数千里,带来繁荣的漕运经济,也塑造了独特的江河文化,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传奇。2014年,包括京杭大运河在内的中国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9年获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后,郑春辉便思考着以何种作品再次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运河主题由此进入他的创作视野。2020年起,郑春辉赴京杭大运河沿线写生、走访、考证文史资料。3年后,他完成了设计图纸定稿。2023年3月27日,大型木雕《京杭大运河》正式开工,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担任作品艺术顾问。

郑春辉告诉记者,《京杭大运河》木雕作品总长120米,分为北方卷、中卷和江南卷三部分,由9棵超过500年树龄、自然枯死的香樟木组成,计划花费5年时间完成。这是郑春辉团队继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长的木雕”《清明上河图》后,创作的又一鸿篇巨制。

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崛起于当代,是“中国四大名雕”之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田木雕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采用精微透雕技法雕刻的人物、景观,立体感强、层次分明、精细绝伦。郑春辉期待,通过千年运河的韵味与千年木雕技艺的匠心交融,“能让莆田木雕走得更远,让传统之美被世界看见”。

去年初,莆田市成立工作专班,派出专门人员进驻莆田市美术馆雕刻现场,做好作品全过程记录工作。目前,共摄制相关视频2万多条、图片2万多张,记录文字材料近20万字。

据悉,莆田市将全力支持推进《京杭大运河》后续篇章创作,探索开发文创产品,放大莆田木雕品牌效应,推动文化与旅游跨界融合。同时,立足市美术馆、大型木雕创作基地及周边资源,建设青少年非遗研学实践基地,打造“行走的课堂”,并按国家二级及以上博物馆标准规划,大力推动建设莆田·中国木雕文化博物馆。(记者 陈盛钟 卞军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