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乡亲在学习永春白鹤拳。

“金门的魁星楼与永春有着很深的渊源,据史料记载,金门魁星楼始建于1836年,其倡建者林斐章的先人是在清康熙年间从福建永春迁到金门的商人。”6日,来自金门县的魁星文化研究协会代表邱翌瑄在永春县魁星书院举办的两岸魁星文化交流会上说。

交流会上,十几位来自两岸的魁星文化学者、嘉宾围绕“两岸魁星信俗的传承实践”“魁星IP形象的设计”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此外,大家还通过实地调研等形式,共溯文化根脉,共话传承之道。

据了解,永春魁星岩肇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因供奉魁星神像、承载“魁星点斗”文化意象而成为闽南地区崇文重教的重要载体。

“永春与金门隔海相望,魁星信俗早已融入两岸同胞的生活中。”永春魁星书院相关负责人苏智斌介绍,金门“魁星楼”的供奉规制、文化内涵均与永春魁星岩一脉相承,“这种文化同源性,让魁星岩成为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重要纽带”。

“第一次在魁星书院进行交流,熟悉的语言、熟悉的文化交流都让我感觉很亲切。”金门魁星文化研究协会代表洪辉盛感慨地说,“无论相隔多远,两岸对魁星的敬仰、对文化的认同都是一致的。”

交流会期间,两岸儿童非遗交流活动同期举行,十几位来自海峡两岸的学生进行非遗技艺学习。在永春县纸织画省级非遗传承人方碧双的指导下,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学习纸织画的制作。来自金门金湖小学的简琞天和简梵地是一对双胞胎,他们在制作纸织画时,指尖轻挑纸丝,望着逐渐显现的朦胧画境,被永春纸织画特殊的美感迷住了。

除了座谈交流,两岸嘉宾还走进余光中文学馆和永春五里古街近距离感受两岸乡愁和古街的魅力。在余光中文学馆内,馆内文字与展品交织,让众人驻足品读,在乡愁与诗意里共鸣,更深切感受两岸的同根同源;在永春古街,两岸嘉宾见证了昔日商贾云集、舟楫往来的繁华盛景。而千年街巷满是鲜活的文化烟火气,也让台胞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翁公祠武术馆,永春翁公祠武术馆馆长潘琼琪手把手地指导金门乡亲白鹤拳的动作要领。

“第一次到永春,永春深厚的历史底蕴真的让人大开眼界,魁星文化的千年传承,纸织画、白鹤拳、永春老醋,让我应接不暇。走在青石板古街上,听当地人讲文脉故事,才知道每项技艺都藏着永春的精气神。永春是个宝藏城市,值得游客放慢脚步深度体验。”金门县魁星文化研究协会会员郑维庆说。

“我的祖籍地就在泉州。每次到福建,听着熟悉的闽南话,看见香火缭绕的寺庙,觉得自己既是游子也是归人。作为一名视频博主,我会把永春记录到镜头下。希望通过镜头让更多台湾朋友了解永春。今后,我还会到永春。”台湾知名网络博主黄恺嘉说。(记者 何金 通讯员 张燕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