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闽江潮,千年台江味。30日晚,福州市“一县一桌菜”台江区“闽江潮宴”推广品鉴活动在朝阳闽灶·闽菜馆·非遗文化餐厅盛大启幕。
这场由福州市商务局指导、台江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美食盛宴,以闽江潮汐与千年水运为脉络、以12道标志性台江菜品为载体,串联起台江“码头—商帮—市井—家宴”的沉浸式美食叙事,让刻在台江基因里的“潮”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市民品鉴“闽江潮宴”。
潮起南台
千年商埠书写“味觉史诗”
台江,史称南台,因闽江潮汐而生,因水运商贸而兴。一个“潮”字,承载着台江人弄潮商海、勇立时代前沿的胆识与气魄。
活动现场,到场嘉宾共同见证“闽江潮宴”的发布。随着主持人对“闽江潮宴”的生动解读,一幅流淌着台江历史记忆的美食画卷徐徐展开。
现场还举行台江区“一县一桌菜”合作餐厅授牌仪式。朝阳闽灶、井榕、聚春园滨江假日酒店中餐厅、安泰楼、味中味·聚英楼、八闽小聚、国惠大酒店、破店、荣誉大酒店、王庄阿咪、回魏私房菜、闽府佳宴等12家本地知名餐厅获授牌匾,成为“闽江潮宴”的推广基地,为市民提供标准化的台江特色菜品。
一名参加菜品品鉴的美食达人在现场分享道:“‘闽江潮宴’最动人的是让每道菜都成为历史的讲述者,堪称书写了一部‘味觉史诗’。”
“闽江潮宴”菜品展示。
12道主菜
解码历史的“味觉密钥”
“闽江潮宴”的发布与品鉴是活动的核心环节。
“闽江潮宴”以“前奏·江涛启宴”“主韵·潮涌南台”“余韵·月映沧浪”三大篇章为结构,将台江十二景与七言诗巧妙融入12道主菜,让每一道佳肴都成为解码历史的“味觉密钥”。
“前奏·江涛启宴”篇章中,“三山晓雾凝香雪·茉莉花茶”,以甘醇茶香拉开宴席的序幕;茶雾袅袅间,紧随其后的“万商云集萃八珍·什锦卤味拼盘”,将醇香卤味、软绵糕点、干香炒货荟萃一盘,生动再现台江自古万商云集、琳琅满目的景象。
“主韵·潮涌南台”篇章堪称台江商帮文化的美食图鉴,共由10道菜肴组成。
“帮洲会馆醉十香·十香醉排骨”,以南洋调味碰撞闽菜烹饪技法,印证台江商帮“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
“义洲福聚注金鳗·注油鳗鱼”,传承百年“福聚楼”秘方,红糟腌制的鳗鱼肉经“注油”技法烹制,外皮酥脆,内里细嫩,是岁月沉淀下的地道台江味。
尤为惊艳的是“苍霞精舍荐南肝·南煎肝”。这道闽菜经典关联着近代启蒙思想家林纾在台江苍霞创办的苍霞精舍(今福建理工大学前身)。厨师以“金刀细切、烈火快翻”的精湛技艺,将猪肝烹制得鲜嫩无腥。“荐”与“煎”的谐音双关,既暗含精舍“为国荐才”的初心,又凸显闽菜“火候见长”的烹饪哲学。
“潭尾灯红糟海霞·脆皮香糟虾”,以红糟赋予虾肉艳丽色泽,恰似昔日潭尾街夜市的盏盏红灯。
“田墩潮信烩八宝·八宝红蟳饭”,取闽江潮汛带来的红蟳入馔,山海风味交融间诉说着中平路洋菜馆的历史传奇。
“状元埕煨及第羹·元宵状元鸡”,从武状元黄培松故居汲取灵感,鸡汤醇厚滋补,元宵圆润吉祥,寄托着“状元及第”的美好寓意。
作为闽江流经之地,历史上的台江渡口广布,是各种河鲜海味的集散地。“台江汛渡烩玉鳞·菊花鲈鱼”,以精湛刀工将鱼肉片成绽放的菊花状,酸甜味芡汁淋漓,尽显台江码头饮食的鲜活大气。
台江荔枝道的人文荟萃在“荔枝道畔燕归巢·什锦太平燕”中得以体现,肉燕皮薄如纸、形似春燕,蕴含平安祈愿之意。
台江三保曾是福州的贸易集散地。“三保帆影烩琼唇·鱼唇酸辣汤”,呼应着海上贸易的激荡昂扬。
“上下杭风拌翠绡·鱼露拌空心菜”,回归市井本味,彰显“大俗即大雅”的饮食智慧。
“余韵·月映沧浪”篇章中,“大庙山月捣桂霜·桂花蜜白丸子”与“中亭星斗转太极·太极芋泥”相映成趣。前者以软糯白丸浸润于桂花蜜之中,重现“钓台夜月”的诗意;后者用细腻芋泥为这场味觉盛宴画上圆满句号。
“我们不仅要让‘闽江潮宴’成为台江的美食文化IP,更要让它成为传播闽商文化、展示福州形象的重要窗口。”活动负责人表示。(记者 全怡月/文 石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