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杯”中国·平潭国际自行车公开赛创办于2014年,是中国首个将海洋文化与自行车运动结合的赛事。记者 林熙 摄
核心提示
时下,一种新的生活、消费方式正在兴起,这就是:参赛、观赛。
从专业赛事到民间联赛,从国际大赛到乡村赛事;从追着自己喜爱的运动员、运动队、运动项目观赛,到跟着赛事去消费、跟着赛事去旅游……在福建,多元化的赛事供给不仅是体育竞技的展示平台,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赛事经济已不再局限于由赛场门票引发的直接消费,体育赛事正悄然为创新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打开一条全新赛道。
那么,是什么让一场赛事串起众多产业链条,构建起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又是什么让这一系统催生出层出不穷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从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显著拉动整体消费?
或许,在赛场内外可以找到答案。
诗和远方
一场赛事若文化沉淀深厚,一定会成为独特的美学风格和生活态度。
在9月于江苏苏州举办的2025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以下简称“两博会”)上,大武夷超级山径赛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从2015年首届比赛的328人,到如今的万人规模,经过十年发展,大武夷超级山径赛累计吸引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超4.5万名跑者参与,组别也从最初的两个发展为覆盖不同人群的五大组别。
作为赛事的执行方,厦门睿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林剑敏看到了十年坚持的成果:“大武夷超级山径赛的成功,不仅在于规模的增长,更在于从一个单纯的赛事IP,进化为一个体文旅融合发展的平台。”他认为,大武夷超级山径赛是国内唯一一场跑进世界双遗产地以及国家公园的万人规模赛事,“本身就赋予了我们无法复制的东方美学价值”。
在本次两博会上,大武夷超级山径赛途经的崇阳溪漫游道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据悉,崇阳溪漫游道全长66公里,沿崇阳溪傍水而建,将武夷山国家公园、闽越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五夫镇兴贤书院、太空科普展览、星空露营地等十大热门景点串珠成链。
去年,包括大武夷超级山径赛在内,中国高尔夫球巡回赛、“光威钓王杯”国际钓鱼巡回赛、福建省户外体育嘉年华等20余场国家级及省级赛事活动落地于此,吸引超15万人次打卡。
当跑者穿行于丹霞群峰、九曲溪涧和原始林带之中,途经摩崖石刻群、岩茶产区时,沿途设置的“琴箫书剑诗酒茶”国风展演、宋式美学体验区,将越野跑与茶艺、武术、诗会等活动融合,打造出了“可奔跑的传统文化博物馆”,赋予了诗和远方全新的打开方式。
中国体育产业协会副会长、集美大学教授郑志强认为,“诗和远方”本质上是对精神富足与生命意义的追寻,“体育的内涵正远远超过传统的竞技本身,成为个体放松、家庭互动、社区联系,乃至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福建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大力培育户外品牌赛事,重点打造马拉松、自行车、越野跑、水上运动四大户外运动项目的省级联赛,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赛事品牌矩阵。
林剑敏认为,赛事经济已经进入了“体验消费”和“价值共创”的新阶段,而“兴趣”正成为人们旅行消费决策中的关键因素。“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基础的赛事服务,他们追求的是独特的、有文化内涵的、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体验。”
两博会上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5.75万亿元,体育产业总规模为3.89万亿元。体育旅游产业则以1.79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创造出产业新空间和消费新动能。
赛事的举行如何更好适应诗和远方的需求?林剑敏表示,一方面要从“卖产品”到“卖体验”,构建完整的场景,提供有深度、有情感连接的体验,让用户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和黏性;另一方面要从“单一赛道”到“多元生态”,打破行业壁垒,建立文化、旅游、美食、生态保护等多个产业融合的共生共荣生态圈,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消费活力
近年来,“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一日比赛,多日停留”,这样的场景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上演。把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也成为福建不少地方的发力方向。
林剑敏表示,赛事的本质是连接——连接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打通体育、旅游、文化、教育等多个产业,最终也连接了消费,共同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和增长点。“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体验,赛事能够激发跑者和观众的消费意愿,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可持续的经济贡献。”
即将于今年11月7日开跑的第十届大武夷超级山径赛赛事规模再次达到万人,其中外省选手占比64%,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的城市选手占比约54%。“随着赛事IP影响力的提升,将带动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多个业态消费的增长,为武夷山带来真实、可观的经济活力。”据林剑敏介绍,自2015年举办以来,大武夷超级山径赛已拉动1.8亿元的经济效益。
同样的故事,也在城市里不断上演。今年7月,乒超联赛厦门站在4天的时间里吸引9.6万人次入场,创场馆入场人数新纪录,其中还有远道而来的省外观众。他们中不少人把“看比赛”变成了“逛厦门”“逛福建”,有人提前抵达,开启福建深度游,有人赛后和新结识的朋友打卡厦门及周边,赛场外的行程同样精彩。同时,厦门文旅推出了“跟着乒超游厦门”特色旅游线路,用赛事串联起诸多消费场景,让参与者既能有新鲜体验,又能开心花钱。
一场场赛事如同一颗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经济涟漪。赛事经济拉动消费的效应,在一个个热闹场景中清晰可见。据省体育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至8月,全省举办品牌赛事活动达1026场,同比增长110.25%;参与人数235.38万人次,同比增长14.47%;带动消费49亿元,同比增长39.25%。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黄海燕认为,对游客来说,城市只是一个空间,他们真正消费的是“事件”,“城市文旅发展的关键,就是用不同属性的标志性‘事件’,吸引不同属性的‘核心人群’,再通过他们的传播效应实现‘破圈’,创造更多的增量。而体育赛事恰恰就是那个标志性‘事件’”。
国家层面的政策利好,也让赛事经济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两博会举办前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6个方面共20项具体举措,并明确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其中,“赛事”在文件中出现32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黄海燕认为,《意见》突出了体育赛事活动在释放消费潜力方面的核心杠杆作用,“赛事经济能推动提升服务水平,释放消费潜力,打造地域品牌,意味着体育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融合”。
近几年,省内体育赛事领域亮点纷呈:乒超联赛厦门站一票难求,苏迪曼杯频频出圈,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票房火爆……郑志强表示,这都与《意见》中提到的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相契合,“赛事经济的蓬勃发展代表着一种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使体育消费从单纯的日常‘使用型’‘观赏型’‘单一型’向‘参与型’‘沉浸型’‘智能型’全面升级”。
城市名片
一个成功的赛事,不应只被视为一场简单的体育活动,赛事经济的溢出效应也不仅仅体现在数据上。如今,赛事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更推动了城市更新,重塑了人与地方的关系。
在今年的两博会上,位于同安区的厦门环东滨海体育旅游线路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这条线路串联起潮汐公园、浪花大门、海眸雕塑、岸线沙滩等浪漫地标,昔日荒芜滩涂已蜕变为碧波轻漾、白帆竞逐的浪漫海湾。国内唯一的环湾马拉松专业赛道,与滨海水运动度假区、环东海滨浴场、美峰体育公园等一系列体育设施,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海滨景观带。
沿着环东滨海体育旅游线路,不仅能看到专业运动员在赛道上奔跑,也能看到普通游客悠然自得地漫步,激烈的赛事与闲适的海滨漫步相互交织,动静之间,为城市增添了别样魅力。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同安区体育赛事活动创造直接经济收益4600万元,带动间接经济效益6000万元。
这几年,厦门每年都会举办超30场的国内外高水平赛事。厦门市体育局产业处处长郑志君说:“通过积极培育和引入马拉松、铁人三项、越野跑、帆船、马术等国内外知名赛事,为城市注入动感与激情,同时大力打造丰富多样的运动休闲场景,满足市民与游客的需求。”
据郑志君介绍,以高质量户外目的地建设为契机,厦门将重点规划以同安湾水上运动区、环岛路和环东浪漫线“一区两带”为建设范围,打造多个户外运动集聚区,总面积325平方公里,计划到2030年投入160亿元推进62个项目包、389个子项目,提升配套与基础保障设施。
这几年,平潭也在打造赛事经济上尝到了“甜头”。今年1至9月,当地以打造“品牌赛事活力岛”为目标,构建“赛车、风筝冲浪、棒垒球、沙滩水上运动”四大核心赛事矩阵,通过密集举办赛事,成功拉动体育旅游消费。
“其成效不仅直接反映在交通和体育装备租赁等核心消费领域,更显著地体现在酒店住宿和餐饮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跨区域交通消费的增长上。这充分证明了赛事经济在拉动特定消费领域方面的强大动力。”平潭海峡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赛事运营部负责人施文说。
在他看来,赛事经济扮演了“城市更新加速器”的角色,“它驱动硬件设施升级、重塑软性城市品牌、激发经济活力和促进社会融合,全方位推动平潭从一个传统的海岛县,向一个功能完善、形象时尚、经济多元、充满活力的国际旅游岛和体育名城迈进”。
城市成全赛事,赛事成就城市,这是一场“双向奔赴”。黄海燕说:“正是通过这些标志‘事件’的联动效应,厦门和平潭的文化软实力与城市品牌走向国际,吸引了更多游客,获得了更多投资和文化交流机会,提升了城市的全球竞争力,全方位带动城市文旅产业的增量发展。”
当赛事将成为盘活资源、激活消费、联结人群的新纽带,赛事经济的未来一定是跨界的、融合的、开放的。郑志强认为,赛事经济跑出的“新赛道”正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越来越多高品质的赛事,通过提升城市品质、推动文体旅产业融合、激活体育消费、提升绿色转型发展和社会治理水平等多维度,为城市更新注入澎湃动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由此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获得感”。
风筝冲浪是平潭四大核心赛事矩阵之一。图为在平潭举行的国际风筝冲浪空中花式邀请赛。(受访者供图)
2025年3月,UTMB世界系列赛中国首站在厦门鸣枪开跑。 (受访者供图)
端午期间,福州举行国际龙舟邀请赛。 本报记者 张永定 摄
大武夷超级山径赛是国内唯一一场跑进世界双遗产地以及国家公园的万人规模赛事。(受访者供图)
今年“五一”期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在厦门凤凰体育馆举办。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