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厦门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要求,为厦门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提出了具体目标,给出了方法路径。会议的召开,对全市上下进一步增强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切实为全国全省探索试验、探路先行,具有重要意义。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早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他领导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处理好中心城市与郊区的建设关系,主要是协调好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等重要观点。30多年来,厦门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纵深推进跨岛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扎实促进共同富裕,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擘画和科学指引,是厦门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的最大政治优势和强大动力源泉。

  厚望如山,使命如磐。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指出,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厦门作为经济特区,理应走在最前列、当好排头兵。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工作上迈出新步伐,以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的实际成效,为探索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贡献厦门力量。

  深入推动跨岛发展重大战略。“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开启了厦门推进全域均衡协调发展的发展进程,让厦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先行一步”,逐步积累起“作示范”的基础、底气和信心。下一步,要坚定不移强化跨岛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进程。要统筹优化全域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功能互补、定位清晰的“岛湾一体”城市空间格局;要持续做强岛内城市主核,突出高端化,优化科技创新、金融商务商贸、文化旅游会展和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功能布局;要大力打造岛外新发展极,突出集聚化,持续完善岛外新城配套,全面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大力集聚人气商气,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

  持续激发改革创新根本动力。改革创新始终是厦门矢志不移的奋进主题。近几年来,厦门持续加力以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新突破跑出新速度,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活力、潜力愈加蓬勃。下一步,要坚持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以创新的理念创造机遇,借助综合改革试点契机,聚焦高质量发展、岛内外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破除制度壁垒、强化数字赋能,构建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等关系,让各项制度设计更加体现公平;要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生动实践和鲜活经验,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共同绘就城乡共荣、区域共美壮阔画卷。

  加快补齐农村、城中村“两个短板”。近年来,厦门通过集中攻坚突破,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初步形成完整的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体系。然而,农村和城中村仍然是厦门全市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短板。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要做优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实施新一轮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要深化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在现有基础上深入推进环境再造、安全提升、设施改造、产业造血,优化城中村综合治理平台,打造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的现代化社区。

  不断提升区域协同带动优势。当前,厦门正在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以自身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下好协同发展 “一盘棋”。下一步,要强化开放协作,进一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要加快建设厦漳泉都市圈和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落实好《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持续推动设施“硬联通”、提升机制“软衔接”,促进资源“深融合”;要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深化闽宁协作,扎实做好援藏、援疆、援三峡库区工作,全面推进厦龙新时代山海协作;要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强化枢纽能力建设,拓展战略腹地和经济纵深,对接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强化供应链布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豪情满怀谋发展,干字当头谱新篇。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厦门既有基础和优势,更有需求和机遇。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下好协同发展“一盘棋”,当好共同富裕“排头兵”,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厦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