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五 

台胞调解员,两岸间的“软化剂”

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为台胞台企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

文ㅣ郑江洛


“作为一名台胞调解员,在面对纠纷时,可以帮助台湾同胞解读政策、法规等,并在中间起到一个‘软化剂’的作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黎明杰如是说。

在厦门举行的两岸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上,5名台胞基层调解员讲述调解涉台纠纷的经验心得。

631afab05763e.jpg

两岸嘉宾出席海峡论坛大会。

 

“帮他更好理解大陆的法律法规”

黎明杰来自台湾台北市,2017年来到平潭岛,为在岚台企台胞提供金融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另外,他从事调解工作也有五年多,参与调解过各类矛盾纠纷。

黎明杰告诉记者,台胞在与大陆贸易往来涉及纠纷时,两岸在合同上的解释、法规法律上的说明有一定差异。“我们能够用更加亲民化的语言,和台胞沟通,帮他更好理解大陆的法律法规,整理思路。”

黎明杰表示,涉台调解工作不仅打通实验区涉台案件诉调对接流程的“最后一公里”,更是促进涉台矛盾纠纷低成本、高效率化解,更能拉近两岸间未来合作上的距离。

 

“能更好地化解两岸间纠纷与矛盾”

台胞寿彦轩在厦门经营一家企业,主要从事医疗机构运营等业务。同时,他还是一名厦门市思明区涉台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交流会上,他分享一次调解纠纷的事例。寿彦轩说,在一次联谊会上他与一位大陆企业家相遇,了解到他与一位来大陆经营的台商有经济纠纷,原本他打算去起诉那位“联系不上”的台商。

在了解纠纷经过后,寿彦轩通过台商协会的朋友与这位台商取得联系,“随后我组织双方进行几次充分沟通,双方重建联系,很快就达成共识,避免了一场官司诉讼。”

寿彦轩在大陆处理类似这样的调解经历还有很多。寿彦轩说,作为一名台胞调解员,和台胞会有更多的共性,无论是语言还是认知,能更好地与对方沟通,能更好地促进化解两岸间的纠纷与矛盾。

 

“沟通能力要强,有同理心”

泉州颐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执行长邱俊杰,是泉州台商投资区引进的台籍高层次人才。泉州台商投资区是台资企业集聚高地,2019年筹备成立了涉台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维护台籍人员、台资企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化解台籍企业内部及台籍员工之间的矛盾纠纷,为台胞台企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

由于日常工作的关系,邱俊杰经常受邀参与有关台商台胞的纠纷化解工作。此后,他受聘为该涉台涉企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作为台胞调解员,沟通能力要强,有同理心。”邱俊杰在日常的调解工作中,对于法律的知识,会做一个补充,除了咨询法官外,同时他也在空闲时间补充大陆的司法知识,能更好地做一名合格的调解员。

 

“注重调解、以和为贵”

邱俊杰认为,“注重调解、以和为贵”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思维方式和意愿,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积淀和历史传统根基,随着两岸合作交流的深化,两岸调解领域的沟通必然也会更加顺畅。

本次联谊交流会延续“深化调解交流,共创和谐家园”的主题。自2011年开启以来,海峡论坛·两岸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迄今已连续举办十二年。

近年来,福建先后在厦门、泉州、漳州、平潭等台商台企台胞聚集地指导设立了36个涉台调委会(厦门16个,泉州11个,漳州6个,平潭3个),积极为台胞台企打造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