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90f6b2362b.png

台湾知名人士萧万长的祖地。


 全景 

漳州,台商投资热土

超过3000家台企集聚于此,涵盖石化、机械、家电、建材、食品、服饰等行业。

文ㅣ徐德金 张金川 龚雯 叶秋云


台湾同胞重要祖籍地的福建漳州,如今成为许多台商台企投资兴业、开拓大陆和国际市场的热土。

数据显示,目前,在漳州投资的台湾企业超过3000家,涵盖石化、机械、家电、建材、食品、服饰等行业。

其中,漳州台商投资区是大陆台企发展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有台塑、统一、泰山、灿坤等127家台资企业入驻,投资总额53.81亿美元。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累计引进台资农业企业280多家,涉及花木果蔬、水产渔业、茶叶、休闲农业、有机化肥、农产品加工及创客空间等行业。

漳台两地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传统文化、民间信俗带给在漳州投资的台商、台农“相当熟悉的环境”。记者最近走访漳州7县市区近10家台资企业,接受采访的台商与记者言必及“祖籍地”,他们来自高雄、台南、台中、彰化、宜兰等地,认为漳州与他们的台湾家乡很相似。

站在平和县大溪镇海拔近千米的大芹山上,在此创办大陆首家威士忌酒厂的台商吴松柏便称:我宜兰的家就仿佛在眼前。

漳州成为继广东东莞、江苏昆山之后台资企业聚集较为集中的区域,这与漳台的历史渊源分不开。

开漳圣王、保生大帝、关帝文化,这些被台湾民众广为拜祭的民间信俗,其香火源头就来自漳州。漳州也是台湾名人连战、萧万长、王金平、江丙坤、林洋港、谢长廷的祖地。台湾歌仔戏就起源于漳州锦歌。

在漳州台商投资区忙于推进“台湾小镇”项目的漳州台协会会长林伯彦对记者说:“漳州有家的感觉。”漳州台商投资区台商联谊会会长黄信辉称,漳州确实是我们非常满意跟理想的居住地方。



“根亲”文化促两岸交流

“强烈的根亲文化认同感,让台湾开漳圣王信众寻根热情高涨,两岸宫庙间的交往不断加深。”谈及开漳圣王文化,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博物馆馆长汤毓贤如是表示。

大唐儒将陈元光及其家族、将士从中原南来,奠定漳州文明之基,他捐躯后,被追封为“开漳圣王”。唐以后,开漳后裔不断向台湾等地区迁徙,也带去了开漳圣王信仰文化。从此,开漳圣王成为两岸共同信奉的神祇。

漳州市是重要台胞祖籍地,台商投资聚集区。1987年,两岸交流的闸门打开后,漳台民间交流活跃。

关帝文化、保生文化等漳台两地相同的文化和信仰,与开漳圣王文化一样牵系着漳台的家族血脉和宗族亲情。值得一提的是,为圆广大台湾关帝信徒朝拜梦想,2016年漳州东山关帝金身赴台巡安活动,在两岸交流史中尚属首次。

寻根祭祖是中国人缅怀先祖、溯本追源的传统美德。自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台胞返闽寻根谒祖、续谱联谊者纷至沓来。

“他很动情地说‘爷爷,我回来了,我终于回来了’,我们在现场都非常感动。”86岁高龄的连宗和回想起台湾知名人士连战回乡寻根的情形时很感慨。

连宗和是漳州市龙海市马崎村村民。据他介绍,他与连战同为连氏十八世,2006年4月,连战在马崎村连氏宗亲的邀请下,首次回乡寻根祭祖。

那次祭祖仪式后,连战为祖地宗祠题词“明心见性,垂教后嗣,积善福世,上继祖德”。至今,连战题赠的墨宝仍保存在宗祠内。漳州市连氏宗亲联谊会会长连惠南介绍,而后成立了马崎连氏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服务中心,让两岸乡亲多了个落脚点。

除连战外,萧万长、江丙坤、谢长廷、王金平等多位台湾名流都曾跨越海峡,赴漳州寻根祭祖,圆了梦想。

在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霞涌(下永)村,有一座海峡两岸萧氏涌山派的宗祠“四美堂”,供奉涌山派肇基始祖萧孟容公妈及五代先祖。2016年11月,萧万长曾率台湾萧氏宗亲总会一行回祖籍地霞涌村“四美堂”祭祖。

据霞涌村党支部书记萧志亮介绍,近年来,每年都有来自台湾的萧氏宗亲回到南靖扫墓探亲,共叙宗亲情谊。

而距离霞涌村近百公里的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壶嗣村,则是台湾“阿里山神”吴凤的故里。村中设有“吴凤史迹陈列馆”,馆内陈列许多珍贵的史料、图片,吸引了两岸壶嗣吴氏宗亲前来寻根谒祖、参观旅游。

“吴凤史迹陈列馆的建成,让两岸壶嗣吴氏宗亲知道,我们是一家人,一脉相承,流着一样的血。”壶嗣村党支部书记吴仕杰表示。

大溪镇也是江丙坤的祖籍地,在该镇江寨村村部,由江丙坤题写的“平和县江寨村”六个大字特别显眼。

据江氏宗亲回忆,2006年5月,江丙坤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寻根之旅”;第二次是2012年5月,他带着全家三代人回来探亲祭祖;2018年10月,他专程带他的弟弟、侄子,第三次回来祭祖。

不少台胞寻根谒祖的同时,选择在他们的祖籍地投资创业。1993年初,58岁的李瑞河在他的祖籍地漳州开辟了事业和人生的第二个春天。这位天福集团创办人,特地投资1亿元人民币建起“唐山过台湾”石雕园,通过一组组生活场面表现台商的祖辈从大陆到台湾筚路蓝缕建立家园,以及台商回大陆祖地投资创业的情景。近年来,漳台两地民间往来不断加强,通过族谱对接、歌仔戏、芗剧交流、同名村镇互动等多种形式,密切了“根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左图:漳州市是重要台胞祖籍地,台商投资聚集区。    右图:近年来,漳台两地民间往来不断加强,密切了“根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如何将漳州打造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漳州市台港澳办副主任郭颖峰对记者表示,首先台商要来得了;其次要留得下;第三要有发展。

他认为,尽管目前台海局势波谲云诡,但台湾当局始终阻挠不了台商台企西进大陆的决心和信心。

台企漳州仂元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文义对记者说,他也到东南亚考察过,还是认为在大陆有比较长期的发展空间,因为东南亚语言不通,文化不同,治安较差,有太多的因素决定不往东南亚投资。

今年年初,漳州市市长刘远在其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漳州市全面落实各级惠台政策,优化市台胞台商服务中心和其他台胞服务窗口建设,全方位鼓励支持台胞来漳州就业、创业,更好满足台胞在教育、购房、就医、参加“五险一金”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推动更多领域对台先行先试。

漳州市希望通过“仿真”的环境,“同等”的待遇,为台商台胞提供美好“家园”。事实上,在记者走访的漳州各县市区,当地都十分致力于为台商台企服务,排忧解难。

在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漳州市简化审批手续,帮助蒙发利等3家台资企业转产疫情防控物资;支持符合条件的10家台资企业向上申报12350万元(人民币,下同)政策性融资纾困。如今,漳州规模以上台资企业已100%复工。

记者注意到,漳州不少台资企业出现从单一国际市场开拓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的转变,产品从线下销售到线上电商平台推广的转变;扎根漳州二三十年的台资企业,“台二代”甚至“台三代”开始接班,并成为主角;台商安居乐业,购屋置产,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活社群,并融入当地社会,参与更多的文化公益活动。

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漳州市新批台资项目23个,合同台资2.5亿元,实际到资16.9亿元。

其中,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新增到资8.8亿元,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天福医院项目一期工程于5月10日顺利封顶。

此外,漳州台商投资区保税物流中心已正式封关运行,今年台商区将重点建设海峡两岸(漳州)设计创意中心、台商会馆和台湾小镇,设立并用好两岸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对台产业深度融合。

中共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在多个不同场合均表示,漳州要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中当先锋、走前头;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地对接台湾优势产业,促进漳台产业、生活、情感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可以相信,在着力台商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建设中,漳州在区位条件、人文环境、服务力度、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可发挥独特的优势,将“先行先试”这本经唱好。


发力“通”“惠”“情”

今年3月,漳州台商投资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随后,这里重点推进建设海峡两岸(漳州)设计创意中心、台商会馆和台湾小镇,进一步使漳州成为台商台企投资兴业、开拓市场的热土。

作为台胞主要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漳州正发挥对台独特优势,以“通”“惠”“情”促融合,全面深化各领域对台交流合作,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1997年,漳州率先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走在两岸农业合作的前列。如今,漳州依托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漳州台商投资区、南靖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对台载体,吸引超3000家台企来投资,涵盖信息技术、石化、机械、食品及农业等行业领域。

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在漳州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上表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漳州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

以“通”促融合,漳州紧紧围绕经贸合作、基础设施、能源资源、行业标准“新四通”,聚焦新一代产业领域,大力引进台资产业链技术、项目和人才;扩大对台企资质及行业标准采认和行业对接合作;积极构建漳台深度融合的综合交通体系、漳台协作发展的现代能源体系,努力做到能动先动、能通先通。

以“惠”促融合,邵玉龙强调,在造福台湾同胞上下更大力气,坚持“非禁即享”。

漳州进一步研究促进台胞享受同等待遇新举措,打造惠台升级版;健全台湾中小企业对接服务窗口,设立台胞医保服务中心,建设数字对台一体化服务平台;创新台胞司法服务,建立健全涉台案件调解员、台胞陪审员等“五员联动”机制,为台胞台商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便捷服务。

以“情”促融合,漳台历史渊源深厚。漳州拥有开漳圣王、关帝文化、林语堂、芗剧(歌仔戏)等对台文化品牌和民间文艺品牌,是连战、萧万长、江丙坤等台湾名人的祖地。漳台民间交流日益密切,返漳寻根谒祖、联谊的台胞纷至沓来。

资料显示,台湾现有2300万人口中,祖籍在漳州的约占40%。2019年,漳州共接待台胞8万多人次,重要团组324个。

“在漳台交流上深入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增强台胞对祖地‘根脉’的归属感和中华文化认同感。”邵玉龙提出,漳州深入开展闽南文化宝岛行,推进“漳州文化旅游金门驿站”建设,建设和提升一批漳台文化交流基地和合作平台,推动漳台共创闽南文化作品。

当下,台青来漳州实习、就业、创业热度不减。在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上,邵玉龙表示,要创新“以台引台”“柔性引才”方式,用产业、项目、事业和待遇吸引更多台湾青年。

漳州仂元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文义接受采访。

福建凯景新型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富泽(左)在车间与工人交流。


看好新基建和电商机遇

“这对钢铁行业将有很大市场,我会持续在大陆投资。”从事金属表面加工的台商陈富泽,看好“新基建”的机遇。

今年5月,针对台商因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经营困境,大陆出台了11条助力台企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允许台企更大范围参与经济发展,包括新基建、5G等领域。

这些惠台新举措的落地,让“登陆”22年的陈富泽对在大陆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企业在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电子物流仓储等领域将大有可为。

见证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不少扎根大陆多年的台商愈发认可大陆市场。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大陆台企积极转变经营策略,抓住政策红利和电商发展的新机遇,纷纷由主营外贸转向深耕大陆市场。

作为福建凯景新型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富泽见证了大陆钢铁工业的发展轨迹。他回忆道,父亲1996年来到祖籍地福建漳州设立公司时,大陆仅有3家钢铁镀锌加工民营企业;如今,相关企业达到700家以上,“大陆发展突飞猛进,市场快速提升”。

二十多年间,这家台企由全部外销逐渐转向内销,市场延伸到了新疆、西藏、黑龙江等大陆各地。陈富泽说,公司目前立足福建、广东做内销,少部分出口至欧美、东南亚;疫情期间,内销占比达95%,7月才重新启动出口。

“过去,大陆长期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运输优化,让我们的产品深入城镇乡村。”陈富泽说,如今,从大陆编制“十四五”规划、发力“新基建”等,可看到市场有保障,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疫情期间,大陆电子商务迅速兴起,更令他感触良多。陈富泽说:“这为钢铁材料提供销售新模式、新思路,业内已有在电商平台直播销售的案例,我们也正在做很多线上推广活动。”

漳州是台胞祖籍地、台商投资密集区,吸引不少台商在此扎根兴业。1999年在广东深圳设厂的台湾仂元工业有限公司,2001年进驻漳州投资成立公司,研发生产园艺用具、农用设施。

漳州仂元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文义告诉记者,现今自己三个兄弟、两个儿子都在该企业发展,公司开拓电商销售,拓展大陆市场。

“公司早期做园艺用具的欧美外销,看到大陆农业市场实力后,加大研发内销的农业设施。”郭文义透露,计划线下开设“农村超市”,线上对接电商平台。

“虽然劳动力红利退去,但是大陆仍适合长期发展,且漳州语言、文化与台湾相通。”郭文义说,大儿子正着力打造电商品牌,在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平台开设网店;公司也将向智能化转型。

对于食品行业的台企来说,食品的电商销售爆发式增长,更使其毅然深耕大陆市场。1987年“登陆”创业的云霄阳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思行,专注果脯蜜饯加工,“以前产品90%出口,现在90%在大陆电商平台销售”。

“电商平台销量是传统门店经营的上百倍,有巨大潜力。”陈思行不仅为“网红”电商品牌供货,还经营自主品牌。

从台湾来到大陆投资兴业23年的漳浦彩露华化妆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文子,近年来也推动公司上线电商平台,拓展“微商”、电商销售。她说:“大陆市场广阔,美妆行业十分适合电商销售,公司产品正由出口转向内销。”


“台二代”纷接棒

“漳州是我的第二个家乡。”扎根大陆17年,“台二代”吕孟哲把自己说成了“地道”的“闽南人”。

现年56岁的吕孟哲于2003年“登陆”,接过父亲在福建漳州创办的乐器产业。他感慨道,“大陆交通、生活愈发便利。”

福建凯景新型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富泽(左)在车间与工人交流。

漳州是台胞重要祖籍地,越来越多台商选择在此投资兴业。一直以来,“台二代”“登陆”不仅为台企延续生命力、带来新发展,更成为台胞深耕大陆、构筑家园的重要力量。

“我的祖籍在厦门同安,来这算是回到祖地发展。”吕孟哲坦言,漳州语言、风俗与台湾相通,颇具亲切感,也可延续父辈在此植业时的企业基础及用地、劳动力优势。

平时善待企业员工、热心本地公益活动,及时申领台湾居民居住证,疫情期间积极帮助台企复工复产……他融入大陆生活,“大陆的惠台政策让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心。”

如今,他接班的雅歌乐器(漳州)有限公司发展为年产值1亿多元人民币、产品出口至48个国家和地区的吉他代工生产商,“计划向国外高端吉他市场转型。”

福建凯景新型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台商陈富泽,也是“台二代”。他于1998年来到漳州台商投资区,参与建设父母在此创立的钢铁表面加工企业。

相对于企业内部扩充,49岁的陈富泽则更看好深耕大陆市场,“国家发展‘新基建’,将有很大的建材需求,让我们看到市场保障。”

“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有人负责维护、治理,感到安全、幸福。”陈富泽说。

34岁的陈玳霖是年轻的“台二代”,2011年从日本留学归来后,加入父亲创立的蜜饯果脯加工企业云霄阳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抓住国内电商迅速发展的机遇,2015年至今,公司国内电商销售已占比90%。”陈玳霖认为,大陆是最大的市场,“回来接班就是想对接大陆新零售趋势,扩大产业。”

陈玳霖的丈夫是山东人,她表示,大陆发展迅速、支付便利,“久之更加习惯于这里的衣食住行。”

“大陆工人素质高、基建设施完善、物流快捷,适合精致化、高质量化企业发展。”必得五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嘉鸿也是年轻的“台二代”,现年35岁的他已经来大陆12年。

陈嘉鸿的太太是福建南平人,他们育有两个孩子。他坦言一家人在此生活,非常适应。

32岁的“台二代”尤凯威跟随父亲来福建创业不到三年时间,如今自己在漳州云霄县创办草莓农场。在他看来,大陆的发展潜力有目共睹。

“上一辈台商来大陆投资兴业,大多看重在大陆办厂优势及‘祖地情’,而我们年轻一代则更看重市场、新业态以及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尤凯威说。

正着手接棒父母产业的漳浦彩露华化妆品有限公司采购经理、“台二代”吴达恩也表示,“接班父母创业几十年的成果,更需加倍努力,开拓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