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林业局、发改委、统计局联合印发通知,发布《福建省生态产品目录(2025年版)》。《目录》将全省生态系统划分为森林、草地、内陆湿地、海洋和滨海湿地、农田及城市六大类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级生态产品目录。
其中,一级目录将生态产品分为物质供给类、调节服务类和文化服务类等3类。二级目录下,物质供给类生态产品主要分为林产品、草产品、水产品、海产品、农产品、牧产品、渔产品、其他物质产品;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主要分为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土壤保持、防风固沙、海岸带防护、洪水调蓄、固碳释氧、空气净化、局部气候调节、噪声消减、其他调节服务;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主要分为旅游康养服务、休闲游憩服务、教育科研服务、精神审美服务、景观增值服务、其他文化服务。三级目录则对上级目录类别进一步细化。
除了发布《目录》,我省三部门此次联合印发的通知,还提出健全完善林业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五个方面举措,以拓宽林业领域价值实现路径,做大森林“钱库”。
一是提升生态综合效益,推动实施一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二是探索建立价值核算制度,探索组织开展林业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选择一批有积极性的县(市、区)开展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核算试点。三是探索核算成果应用,推广统一规范的“福林票”,着力推动林票标准化,探索将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应用于林权抵押贷款、损害赔偿、权益交易等。四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和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政策,探索开展横向生态补偿。五是探索权益交易机制,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
据悉,生态产品是指生态系统为经济活动和其他人类活动提供且被使用的最终货物与服务贡献。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是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此前,国家林草局、发改委、统计局联合印发《生态产品目录(2024版)》。根据要求,我省三部门委托省林科院,以《生态产品目录(2024版)》为底稿,在广泛咨询业内专家及征求相关业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跟踪、统计年鉴查询等,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并结合本省特色与实情进行修改完善,经专家评审,最终形成《目录》。(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黄海)

在线读刊
微信 
微博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