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月,岚台丰收交流活动现场,南岛舞集舞团成员与台湾阿美同胞载歌载舞、共庆丰收。通讯员 林君斌 摄
鼓点落下的瞬间,几名身着朱红织锦筒裙的台湾少数民族舞者骤然定格,舞台下掌声雷动……
前不久,在平潭高铁中心站出站口旁的舞台上,一场跨越海峡的“迎客礼”,赢得现场观众最真挚的回应。
带来这场演出的,正是从台湾高雄跨海而来,以阿美人为核心成员的南岛舞集舞团。自2023年6月落地平潭后,他们便以舞蹈为桥梁,努力推动台湾传统舞蹈与平潭本土文化深度融合,传递两岸文化交融的美好愿景。
说起南岛舞集舞团与平潭的缘分,要回溯到2019年的夏天。
“第一次踏上平潭,就觉得这里海风的咸湿、沙滩的细软,和高雄垦丁太像了。”舞团负责人陈福在回忆道。正是这份气候与景致上的“熟悉感”,让舞团成员心生眷恋,当即决定租下平潭坛南湾的艺术家驿站,开启驻场演出。
彼时恰逢坛南湾“蓝眼泪”爆发期,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追逐着海滩上的蓝色荧光,也沉醉于舞团的民族歌舞表演。整个夏天,舞团累计演出近300场,成为平潭海滨动人的“文化符号”。
驻场期间,探访壳丘头考古遗址的经历,更让舞团与平潭的联结多了历史的厚度。
“平潭是南岛语族顺着海风洋流进行海上迁徙的‘第一块踏板’。当我们凝视着南岛语族先民遗留下的陶片与石器,聆听着这段历史叙述时,内心无比震撼。”陈福在的话语里满是郑重与动容,“阿美人的根,藏在这些文物里,也藏在平潭这片土地上。”正是这一刻,寻根的热忱与传播两岸文化的使命,在每位成员心中扎下根。
去年,舞团选择在金井片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落脚。“从清理杂草、搭建牌楼与瞭望台,到夯筑篝火台,再到亲手绘制青铜刀、陶壶等台湾少数民族特色纹饰,我们一点点把南岛语族文化小寨建了起来。”舞团成员陈德伟指着如今整洁开阔的小广场,笑着说道,“我们还开垦土地种上了阿美人钟爱的藜麦,等酿好了酒,一定要邀请更多两岸朋友来做客。”
今年8月,以“岚台共织金穗毯 山海同酿丰收情”为主题的岚台丰收交流活动,在南岛语族文化小寨温情启幕。活动中,南岛舞集舞团再次成为联结两岸的纽带。
台上,阿美人传统舞蹈的灵动与本土词明戏的醇厚碰撞交织,共谱文化交融的乐章;台下,近170位岚台同胞围坐欢聚,共享美食、共话丰收。“那天的篝火特别旺,月亮特别亮,就像两岸同胞的缘分,温暖又圆满。”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陈福在的话语里满是温情。
如今,舞团已在上楼村注册成立平潭南岛舞集两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两岸文化融合发展搭建起交流平台。闲暇时,成员们会去平潭的海滩散步,感受和台湾相似的海风。“阿美人的语言里,‘米卢盖’就是回家的意思。”陈德伟轻声说,“以前总觉得回家的路隔着海峡,直到在平潭一步步扎根,才明白‘米卢盖’不只是方向,更是心里那份踏实的归属感。”(记者 刘宇捷)

在线读刊
微信 
微博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