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妈祖,祖在湄洲。深秋的莆田湄洲岛风和日丽,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这里盛大举行。来自全球五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代表,齐聚妈祖圣地,共襄盛会。
本届论坛以“大爱和平·文明互鉴”为总主题,以“命运与共·和合共生”为年度主题,涵盖1场主论坛、8场专题分论坛,同步开展第二十七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项目推介签约、成果图片展、文创展、特色民俗表演等多项配套活动。
恰逢论坛十周年,开幕式首次同步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设立11个分会场,成为妈祖文化全球传播力的一次生动展示,推动论坛从区域性活动向全球性文明对话平台跃升,打造一场国际性文化盛宴。
远播海丝 融入全球
11月2日上午,在湄洲国际大酒店国际厅,海内外专家学者、政界代表、侨商侨领、企业家、妈祖文化机构代表等800多人会聚一堂,围绕“命运与共·和合共生”主题,展开深度对话,激发智慧碰撞,推动妈祖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妈祖文化就像一座灯塔,为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指引方向,激励着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视频致辞称,妈祖文化不仅是中国海洋文化的瑰宝,更是全世界共同珍视的精神财富,其倡导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内核,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安全与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对此,德国汉学家、特里尔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卜松山说,妈祖信俗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因其在文化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更因其促进和平交流的力量。
中国国民党前代理主席林政则曾参加第四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6年后再次在论坛上发言,他难掩激动之情:“台湾岛上矗立着超过3000座妈祖宫庙,三分之二的民众敬仰妈祖。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的典型代表,是两岸同根同源的铁证。”
“每一座妈祖庙,都是一个文化交流的窗口。”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曹燕灵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华人社团在欧洲各地建立妈祖庙、天后宫,举办妈祖祭典、巡安布福等活动,使妈祖文化逐渐融入欧洲社会。
十载耕耘,妈祖文化融入全球人文交流,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独特力量。本届论坛发布的《湄洲宣言》提出,妈祖文化是促进世界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源起湄洲,跨越重洋,远播海丝,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凝聚起全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
数字赋能 创新传承
迄今,从湄洲祖庙分灵出去的妈祖宫庙达1万多座,遍布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在11月1日举行的妈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分论坛上,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表示,当前,从湄洲祖庙到遍布全球的宫庙,妈祖文化遗产已形成庞大体系,保护传承意义巨大、任务繁重。
挖掘妈祖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时代意义,做好妈祖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工作,推动妈祖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本届论坛的重要议题。
“推动妈祖文化数字化传播与创新,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在10月31日举行的妈祖文化数字化传承创新分论坛上,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俞建忠倡议,从探索新兴技术完善交互场域、加强平台与资源库建设、创新内容创作与传播形式等方面发力,推进妈祖文化数字化传承创新。
11月1日举行的第11届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也是分论坛之一。15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以“数智时代的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围绕数智时代的妈祖文化资源发掘、保护与研究,妈祖祭典文化与新媒体传播研究,妈祖文化与两岸融合发展研究等议题展开研讨。“数字时代为妈祖文化资源整合与国际传播创造了新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杨艳秋建议,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全球妈祖文化大数据平台,实现宫庙信息、文献影像等资源互联共享;创新传承方式,通过数字化复原、多语种传播、文创开发增强文化体验。
今年1月,莆田学院妈祖文化数智实验室挂牌成立。眼下,实验室正在推进全球妈祖宫庙动态感知系统和AI数字人“小默”研发两大项目。截至目前,已实现1.1万座宫庙的GIS空间定位,近期将上线动态模块;“小默”已完成形象设计与动态捕捉,正在基于海量文献语料训练交互功能,打造妈祖文化科普与互动的新载体。
文化搭台 硕果累累
作为全球瞩目的妈祖文化盛会,本届论坛不仅带来一场场智慧碰撞,还收获了两岸融合社区开工、“妈祖号”海洋卫星命名、项目推介签约等累累硕果。
11月1日,位于湄洲岛北埭村的莆田首个两岸融合社区——“我在娘家有间房”项目开工。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投资超11亿元,将新建妈祖行宫、妈祖社区文化展示、街区商业,以及配套基础设施,为台胞到莆田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环境。据湄洲管委会副主任林迟介绍,项目将通过文化展示、研学交流、商业互动等多元载体,进一步强化妈祖文化作为两岸民众精神纽带的作用,促进交流合作。
11月2日,我国首颗海风海浪探测卫星在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被正式命名为“妈祖号”。该卫星将于2027年发射,为实时监测海洋风浪状况、开展海洋气象预报、促进海洋资源开发、服务海洋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以“妈祖”命名,有守护航运、渔业安全的美好寓意。
去年,在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举办期间,自然资源部向全球开放其自主研发的“妈祖”系列海流和海浪数值预报模式源代码,为海洋预报业务发展、海洋科学研究等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今年7月,中国气象局发布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向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经验和技术成果,提供早期预警技术、联合开展能力建设等,开启跨国气象防灾减灾使命。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本届论坛构建“论坛+文化+经贸”会展经济模式,打造综合性文化类论坛。论坛期间,莆田市举行妈祖搭心桥项目推介签约活动,30个项目成功签约,计划投资212.9亿元,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型功能材料、文旅等多个领域。(记者 陈盛钟 林剑波)

在线读刊
微信 
微博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