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闽海阔,厦门岛东北侧,一座乳白色“H”型主塔刺破晨雾,928米的主跨如竖琴横卧碧波,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中交二航局厦金大桥(厦门段)工程现场。桥面上,巨型塔吊正悄然向上爬升;桥面下,不远处依稀可见中华白海豚结伴游行,逐浪嬉戏。空中机械运转的工业图景、海面生灵跃动的自然画卷与海底工程建设的壮阔场景交相辉映,生动展现了中交二航局在福建以匠心守护生态、以科技赋能品质工程的建设理念。

深耕三十载:从开拓者到建设“主力军”

1994年,中交二航局承建宁德三沙码头项目,正式叩开福建市场大门,自此开启与福建发展同频共振的篇章。2003年成立福建办事处,2009年组建福州分公司,2020年注册中交二航局(福州)建设有限公司,从“驻点办公”到“属地化运营”,布局持续深化。截至目前,中交二航局在福建累计承接项目186个,合同额超800亿元,参建了福建省超80%的特大桥,成为福建交通强省建设的“主力军”。

“从2009年厦漳大桥到现在的厦金大桥,我参与建设的福建桥梁已有6座。”厦金大桥(厦门段)A2标项目负责人张晓光介绍,作为二航局深耕福建的“见证者”,他亲历了福建交通“两环八射”的高速公路网的跨越式发展。在福建“211”交通圈基本成型的进程中,中交二航局承建的17座已通车桥梁、5座在建大型桥梁,如同动脉血管,串联起八闽大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民生愿景。

技术破局:屡创纪录的“建桥梦之队”

在福建桥梁建设史上,中交二航局留下了多个“第一”。集美大桥首创国内“短线匹配法节段预制悬拼”工艺,翔安大桥实现福建首座全桥预制装配化跨海大桥突破,三江口大桥成为国内首座空腹式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厦金大桥(厦门段)刘五店航道桥为五跨连续三跨吊组合桥塔平面缆悬索桥,是福建省内最大跨径桥梁,也是福建省首座全离岸式海中悬索桥……技术创新,始终是该局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建桥梦之队”,中交二航局构建起“跨海大桥智能建造体系”,把“技术突破”刻进了桥梁建设的基因里。从厦漳大桥的“强台风区施工抗风技术”,到翔安大桥的“BIM+GIS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再到如今厦金大桥应用的“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实时模拟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受力和海洋环境影响,推动桥梁建设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升级。

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的和美蓝图

在厦金大桥(厦门段)施工海域,中华白海豚的频繁现身,成为二航局“生态建桥”的生动注脚。这片毗邻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海域,项目建设者用“硬核”环保措施,守护着“海中大熊猫”的家园。

为此,中交二航局将“生态优先”确立为工艺创新的核心准则,创新采用防污帘设置与钢护筒施工工艺,通过源头控制钻孔作业产生的泥沙钻渣、降低水下施工噪声对海洋生物的惊扰,同步减少桩基施工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扰动,严格做到从“被动防护”到“主动守护”,将生态保护融入施工全流程。其经验还在厦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中展示,为“桥梁与生态共生”提供了“二航方案”。

让世界更畅通,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三十年来,中交二航局聚焦主责主业,践行央企使命担当,在福建留下一座座“民生桥”“发展桥”“融合桥”。未来,随着厦金大桥(厦门段)等工程的推进,中交二航局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在八闽大地书写更多“天堑变通途”,助力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福建宏伟蓝图。(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