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平潭综合实验区子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实验区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实现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该项目在前端对海上监测、检测等体系设备进行了升级,有效提升了海洋观测监测和预报警报能力,进一步完善了海洋灾害风险管控措施;后端系统则通过数据收集技术,实现了对海洋灾害监测、海上船舶监管、渔业养殖等数据的汇聚,并接入各类设备采集的数据,依托多源数据融合模型,为赤潮与风暴潮的预测提供有力支撑。
平潭海洋站成立于1959年,目前主要负责平潭海区所辖水文气象测点的维护和管理,同时承担平潭海域海岛监管、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海洋灾害预警报等。在此次改造提升中,站内观测场、验潮井及观测设施等硬件设备均得到全面提升。
在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项目为其配备了一系列先进设备,包括显微镜、水下微小生物及颗粒物成像仪、营养盐分析仪等,这些设备主要围绕平潭蓝眼泪的检测和概率预报展开。“这些设备能够为夜光藻浓度的统计、识别以及后续的预报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淳说。
据悉,项目新建了2个小型自动验潮站、3个近岸生态监测浮标、2套海岸侵蚀立体观测体系;各浮标搭载多参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气象传感器;布设76路沿海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60个智慧广播等;购置3台垂固翼无人机、1台RTK无人机、4台旋翼无人机、2艘小型无人船、1台有缆水下机器人;建设观测应急保障仪器设备1套、购置室内检测设备40余台。
“项目通过提升海上设备以及实验室设备,并将其整合到‘海上岚图’一张图平台上,可以实现赤潮预警、风暴潮预警及海上船舶监控等功能,全面提升实验区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和海上船舶监管能力。”实验区农业农村中心渔业科副科长曹凌强说。(融媒体记者 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