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最大水量水权交易签约仪式(资料图)。 通讯员 江春凤 摄
新罗区江山镇房票地票发行仪式(资料图)。 市委改革办供图
长汀县河田镇南塘村采取“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户”模式打造“食、宿、学、游”一体的乡村文旅项目(资料图)。通讯员 陈炳林 摄
漳平台品樱花茶园(资料图)。通讯员 李梅英 摄
编者按
“五票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今年我市重大改革举措,各地积极探索、有序推进。9月4日,龙岩市“五票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现场推进会在新罗区白沙镇召开。会上,各县(市、区)介绍了创新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亮点纷呈,举措有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新罗区
突出推行“三三三”工作机制。一是着力“三个推动”,高位推动,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6次赴江山、白沙等地调研,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及时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堵点。全区推动,召开全委会和专题会,全面清点辖区内的资产资源,建立基础信息库。机制推动,建立分级协调机制和宣传报道机制,组建宣传小组,推出专题专栏。二是突出“三个注重”,注重试点先行,在白沙重点探索林票、碳票改革,江山重点探索房票、地票、水票改革,完成了全省首单区域水权交易、全省首单地下水区域水权交易、全省首单水票交易、全省首个区域水权长期框架协议;发行了全市第一张承包地地票。注重多方参与,鼓励区属国企、民企、农村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多方参与“五票制”改革全过程,做到目标一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同题共答。注重项目运作,以项目化形式推动改革落地见效,全区策划项目23个、向上争取资金1.23亿元。三是强化“三个突出”。突出数字赋能,依托区产权交易中心,开发上线全省首套集成“五票”交易场景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服务系统。突出政府主导,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金融部门多次协商,达成合作协议,创新推出“地票贷”。突出产业延伸,做好“农林水+”文章,推动一产向二三产延伸,拓展“五票”的价值空间。
永定区
重点实施三大改革推进举措。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进。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列入区委“十项重点改革”提升工程,先后研究制定《永定区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区领导牵头抓总、部门专项主抓的统筹协调机制,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性深入一线督促指导,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目前,已累计完成“五票”发放223张(单),预计增加村民及村集体收入1000余万元。二是“五票”改革全面推进。林票改革方面,健全林票发行监管机制,规范林票从制发、交易、质押到收益分配的全流程操作,确保运行透明、规范、安全。累计发行林票3单,面积505.5亩,面值257万元,到期预计收入437万元。碳票改革方面,已启动实施碳票开发项目总面积为4242.6亩,核算项目首期(2020年9月22日至2024年12月31日)碳汇量共计8663吨。水票改革方面,厘清各取水点的水资源权属与使用范围,明确用水主体的权利义务,避免权属纠纷。地票改革方面,共为199户农户发放“承包地地票”,流转土地面积321亩,创造就业岗位163个,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房票改革方面,发放“房票”17户,盘活闲置房屋1.1万平方米,打造土楼民宿14个、产学研项目4个,带动300余人就业,增加村民收入450万元。三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今年以来,持续优化“福股贷”线上办理流程,起草《永定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流转暂行管理办法》,探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成员股份流转试点工作。
上杭县
扎实做好五篇改革文章。一是以“林”为矿文章,完善林票制发、交易、质押等措施,发行全省首张“林木+林下经济”赋能型“福林票”,入选全省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建设共富林场,推行林下经济“股金型”林票。健全线上平台,实现林权数据上链和林农档案共享。二是以“碳”为媒文章,探索碳汇开发,推动紫金矿业发行全省首单“碳中和”债券3亿元,全部用于光伏发电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37万吨。引入司法力量,推动全省首家司法绿碳基地落户上杭白砂林场,建立“司法+碳汇”机制。培育低碳产业,紫金矿业与上杭白砂林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1801亩碳汇示范林,上杭工业园区入选福建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三是以“水”为源文章,科学制定发放,发出农业灌溉水票3张、可交易水量1676万立方米,工业用水水票4张、可交易水量1615万立方米。精准分配供给,累计开展用水权交易15单(含水票1单),入选水利部2025年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名单。健全制度体系,探索实施“水票质押+项目贷”水票制改革、“集中收储+有偿出让”交易模式。四是以“地”为本文章,发放地票122张、涉及土地220亩,推动农民将闲置土地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获取租金。推动上杭农商行开发“地票贷”“房票贷”等金融产品。五是以“房”为产文章,探索交易入市,发放房票25张、涉及农村闲置宅基地5325平方米,允许票证在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完成全市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
武平县
因地制宜探索改革新路径。一是在林票改革方面,积极探索林权折资量化的林票运行机制,建立年度预分红与最终利润分红相结合的收益分配机制,全县已完成四个合作山场的林票制发(202401、02、03号,202501 号),总面积2737亩,共计704万元,88个社会投资者成功申购并持有龙岩武平股金型林票,该运行模式,入选第五批国家林草局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二是在林业碳票改革方面。参与制定《福建碳中和林认定及其碳汇计量监测方法》,成功实施武平县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福建碳中和林项目(一期),为全省碳汇项目开发提供“武平经验”,为《龙岩市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提供实践经验。三是在水票改革方面,积极探索盘活促进水资源从自然资源向经济资产有效转化的路径,全县已发行水票3张,总水量400万立方米,3张水票均已录入龙岩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公开交易;已完成水票交易1单,交易水量6万立方米。四是在地票改革方面,制定《武平县地票、房票改革实施方案》和具体工作推进任务表通过流转给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全县已发放承包地地票182份,面积约206.2亩。五是在房票改革方面,不定期前往试点乡镇开展交流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协商解决,总结试点村发票经验,完善发票方式方法,提高发票效率,通过出租给经营主体开发利用方式,全县已发放房票15份,面积约2380平方米。
长汀县
持续深化和拓展产权制度改革。一是抓地票改革,累计发放承包地地票300张,面积523.5亩。采取“农户+村集体+经营主体”的合作模式,农户将闲置土地委托给村集体,村集体再将土地统一流转给经营主体经营,村集体从中牵线搭桥,实现农户、经营主体共同增收的同时,实现了土地规模连片经营。在全市率先发放宅基地地票6张,共盘活宅基地410平方米。二是抓房票改革,累计发放房票24张,盘活农户合法闲置住房5852平方米,累计每年增收约15万元。河田镇南塘村采取“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户”的方式,促进三方增收,村集体整合现有资产资源,打造了集“食、宿、学、游”于一体的乡村文旅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经营主体增收45万元。三是抓水票改革,累计成交“地表水”水票3笔,合计交易水量376立方米,交易总价2.08万元。完成“水票质押贷”,在全省首创“河道治理+文旅开发”特许经营权交易模板,由古韵汀州文旅集团以900万元,竞得汀江城区段10年文旅开发特许经营权,填补了水生态资源市场化交易制度空白。四是抓碳票改革,共开展长汀楼子坝国有林场林业碳汇试点项目、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项目、长汀县林业碳汇试点项目、水土流失区林业治理碳汇保险项目等4个项目,通过“伐针造阔、择针套阔、疏针促阔、裸地补阔、地力改善”五种提升改造模式,植被碳储量增长45%,土壤碳储量增长8.5%。五是抓林票改革,共发行股金型“福林票”三期,涉及面积970亩,制发金额277万元,最长期限26年,预计总收入521万元。
连城县
着力在“五个变”上下功夫。一是林票点绿成金,让绿色家底变增收资本。积极探索股金型林票运行模式,发行“福林票”3单,涉及林地面积451亩、发行金额426万元。创新推出“林票贷”金融产品,在塘前乡成功落地首笔“林票贷”,金额7万元。二是碳票碳汇赋能,让生态优势变经济优势。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创新实践,实施连城县林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碳中和林造林碳汇项目,涉及9个乡(镇)、36个单位,总面积19955亩,第一监测期(2020年9月22日-2025年2月28日)碳汇量39958.26吨。三是水票引水活源,让闲置水源变富民资源。以保障区域用水、服务企业发展为落脚点,探索“水票核发—交易流转—结算监管”全流程管理、一站式服务,推动水资源配置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截至目前,发放水票8张、总水量2588万立方米。完成连城县佳辉科技有限公司与龙岩连润化工有限公司水票交易,交易水量3万立方米,成交金额1500万元。四是地票集约增效,让土地存量变发展增量。以罗坊乡下罗村为承包地地票试点,采取土地经营权托管模式,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打造雪茄烟特色产业“生产—加工—销售—观光”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发放承包地地票76张,涉及农村集体土地200.14亩。五是房票古村焕活,让闲置农房变文旅新标。以宣和镇培田村为房票改革试点,探索运用“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打造集康养、休闲、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样板,截至目前,发放房票15份,涉及面积1380平方米。
漳平市
突出强化三大改革举措。一是强化“协同联动”组织举措。成立由农业农村、林业、水利、自然资源等多部门组成的改革工作专班,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五票制”改革同步有序推进。各协同部门立足职能、主动作为,强化配套支撑,为“五票制”改革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强化“由点及面”推进举措。坚持试点先行,选择土地资源条件适配、产业与发展基础扎实的溪南镇、灵地乡等5个乡镇(街道)作为首批地票、房票改革试点乡镇;选择有意愿转让山场的官田乡桂东村开展林票制发试点工作;选择竹林面积多的双洋镇坑源村开展竹林经营固碳增汇模式试点;选择龙头台企福建漳平台品茶业有限公司作为茶园碳汇试点。三是强化“多管齐下”宣传举措。编印宣传资料、发放《致村民的一封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及时总结试点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媒体报道、现场观摩等形式进行宣传推广,持续扩大改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