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闽西,阳光正好,新罗区白沙镇渡头村“藿溪油礼・共富林场”的油茶林,一片生机盎然。在这片郁郁葱葱的绿色天地中,新罗区正以全域联动、立体开发、惠民增收三维发力,激活共富林场新引擎。
白沙镇林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6.13%。在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中,不少松木林场纳入疫木除治范围,影响了村集体和林农收入。如何在推进疫木除治的同时保障群众收益,成为当地亟待破解的难题。
今年初,龙岩市林业局和新罗区决定在白沙镇试点利用疫木除治山场发展山茶油产业。白沙镇与福建省林科院合作,引进油茶高产品种,并在渡头村启动建设300亩“藿溪油礼・共富林场”。考虑到油茶生长周期较长,白沙镇试种小南瓜、西瓜等短周期经济作物,以立体种养盘活林地资源,形成短期收益反哺长期产业的良性循环。
“10亩西瓜亩产超1000斤,每亩收益约600元,又是一笔增收!‘以短养长’就是好!”连日来,职业经理人老詹正和村民一起采摘油茶林下套种的西瓜,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建设初具雏形后,白沙镇进一步探索共富路径,结合当地“三农”集成改革及“五票制”推进情况,鼓励探索发行油茶“林票”。白沙镇党委书记张明玮告诉我们:“油茶‘林票’围绕共富机制创新,能赋予林场金融属性,惠及更多群体。”
经探索优化,“藿溪油礼・共富林场”依托“林票”发行,汇聚镇属国企、种植大户、村集体、村民、股农五方力量。“林场用地每年给村集体带来4500多元租金,村集体购持10%‘林票’,年收益近万元。”渡头村党支部书记俞周其说,林场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上千人次用工机会。购“林票”的股农每年可获3%—5%效益分红,30年周期每股累计预计可获分红14000元,综合效益预计上百万元。
不仅如此,白沙镇还抢抓国家电网对口支援新罗机遇,打造电气化公共榨油中心,年加工山茶油30万斤,年产值达3000万元。“藿溪油礼”借助国网“慧农帮”助农平台香飘四方,仅一个月销量破2400单,销售额近20万元。
白沙镇的实践是新罗区共富林场建设的生动缩影。该区从建设多功能现代林业的角度,形成“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间游”立体发展模式,从促进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等改革试点任务方面打造共富林场。“今年内完成3家共富林场试点建设;三年内,完成6家以上共富林场试点建设,形成一批典型示范样板,逐步在全区推广。”新罗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推进共同富裕。新罗区将以共富林场建设为抓手,健全利益联结、联农带农、林业“两票”三项共富机制,拓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专业合作社、场村合作、“龙头企业+”五种共富模式,让更多群众收获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通讯员 温连光 林远帆 章辰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