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管理委员会获悉,在福州自贸片区的推动下,依托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简称“东盟海交所”)“集采+金融”模式,东盟海交所首个对虾订单集采供应链金融产品落地,海交所会员企业顺利获1000万元银行贷款,解了外贸采购燃眉之急。这也是东盟海交所成立以来发放的首笔贷款。

据了解,东盟海交所是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的唯一涉外海产品交易所,外交部认定的首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海丝核心区重点项目,探索开展跨境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服务平台。

外贸企业常受资金周转难题困扰,海产品贸易企业尤甚,融资慢、审批难、担保不足等问题制约业务拓展,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给出解题方案。本次贷款企业需采购1000万元南美白对虾,资金若不到位,将影响合作信誉并错失国际市场窗口期。

按照以往外贸融资,企业需提供复杂担保材料,银行核验交易真实性流程烦琐、放款慢,难以满足海产品贸易“时效强、周转快”需求。自贸区金融创新“及时雨”破解资金难,贷款企业借东盟海交所“线上交易+灵活交收”服务体系,快速完成集采订单挂牌、摘牌全流程,平台生成的可追溯交易凭证,为银行授信提供真实依据。东盟海交所还提前对订单信息合规认证,为企业“背书”,省去银行大量核查时间。

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聚焦外贸企业痛点,以数字化平台打破“贸易—金融”信息壁垒,让“订单”变“融资凭证”,未来将持续支持东盟海交所创新,推动更多金融机构业务合作,推出更多金融适配产品,助力海洋经济企业解融资难题,让“做外贸找自贸”成新业态。(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陈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