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LS型飞机在川闽飞行营地低空飞行。 徐华山 摄
核心提示
低空经济,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空中廊道”被开辟,作为新兴业态的低空经济正强势崛起。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万亿风口将至,各地争相抢滩竞逐,都试图从中分到“一杯羹”。沿海大城市发展低空经济有着基础设施、研发制造和庞大消费人群等重要优势,但在这场竞争激烈的“卡位之战”中,作为山区的南平市也不甘示弱——
前不久,南平低空经济产业院士专家对接会举行,与会代表、领域内院士专家共同分析探讨南平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础与潜力,为南平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智慧新动能。
发展低空经济,山区如何“大展宏图”?望向闽北的天空,记者努力找寻答案。
何以乘风翱翔?
山水空一体,点燃文旅新活力
乘风直上,俯瞰山河。低空经济的出现,让人们“翱翔蓝天”,从“遥不可及”变为“触手可及”。
正逢暑假,顺昌县郑坊镇川闽航空郑坊飞行营地(以下称“川闽飞行营地”)迎来了一波客流高峰,CTLS型飞机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低空载人飞行任务。
游客们从机上下来,纷纷赞不绝口:“乘坐飞机在空中翱翔,还能欣赏到顺昌接天杉海的美景,感觉真是不一般!”
川闽飞行营地是顺昌引进的第一家航空飞行营地,于2024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并建成长500米、宽25米的跑道,能够承担飞机起飞和降落等各项任务。
营地落户顺昌的背后,则是山区开发低空文旅项目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
顺昌境内千山叠翠、万木争荣。除东南部外,边境均有千米以上群山环抱;清澈的富屯溪、金溪在群山间缓缓流淌。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为顺昌发展低空飞行体验项目打下了良好的观光基础。
“我们营地与顺昌县城及辖区内的宝山、华阳山和合掌岩等热门旅游景点直线距离都在20公里内,飞行15分钟均可到达;这样,能在短时间内切换不同的场景,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震撼。”福建川闽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宇告诉记者。
“来自沿海地区的空中飞行爱好者、在校青年学生以及部分自媒体博主,他们对闽北山区景色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是我们客源的主力军。”江宇说,川闽飞行营地自运营以来,共计飞行800架次;下一步,营地还计划引入滑翔伞等体验项目,不断丰富游玩体验。
发展低空文旅项目,更关键的是,飞机能够“腾空飞起”。江宇指出了山区发展低空经济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沿海地区,日常客运航线密集,空域限制较为严格;山区相较于沿海,远离繁忙的航线,拥有足够的飞行高度及大范围空域,保证飞机顺利飞行。”值得一提的是,川闽飞行营地还是全省首个获批四点连线飞行训练空域的营地,提供的飞行体验更为优质。
“飞机起飞啦!”此刻,川闽飞行营地正在进行一期别开生面的航模夏令营,来自福州地区的22名中小学生在这里开启了逐梦蓝天的征程。孩子们向空中投掷航模飞机,目光紧盯其飞行路线。
“这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航模飞机‘好飞’:场地大而平坦,不会产生气流阻碍飞行!”夏令营学员姚雨成说,大家在集训后,还将参加本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
基于山区良好的空域条件,今年以来,低空赛事相关活动纷纷落地南平,低空文旅项目不断“上新”——
今年3月,2025年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模型项目总决赛暨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航空模型(室外固定翼)项目选拔赛在顺昌举行;前不久,2025年全国C2C无人机竞速联赛暨首届大武夷环闽江无人机丛林峡谷邀请赛也落地延平区……
低空赛事相关活动的进驻,丰富了低空文旅业态,也带动了周围餐饮、研学活动、生态采摘和酒店住宿等消费多点开花。今年以来,以川闽飞行营地为“卖点”,顺昌县郑坊镇就已接待域外研学团队超8000人次。
下一步,南平计划投资建设国家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并引进国家级轻型飞机锦标赛、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和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大型体育飞行赛事,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赛事IP,同时承接专业队伍的部分日常训练,不断释放“低空赛事+文旅”的乘数效应。
何以加速起飞?
应用场景多元,变劣势为胜势
近日,在武夷山“三坑两涧”茶叶核心产区,一条运送茶叶的“空中廊道”被开辟:起飞,爬升,在沟涧间穿梭,最终降落着陆……不一会儿,无人机就将打包好、装满茶青的包裹,成功从茶园吊运至目的地。
丰富的山水地貌,为人们游玩提供了多重选择,然而,有时它们却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阻碍。众所周知,南平是全国著名的茶区,因复杂的山区地形,茶叶出山难长期制约南平茶产业的发展。
“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过去需要人工背运茶青下山,费时费力。茶叶又是保鲜要求高,并且容易受损的农特产品,采摘后,需要快速运往加工厂。传统人工运输方式,难以适应茶产业的发展。”福建武夷云无人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方玲道出了多数茶农茶企的不易。好在无人机的出现,为山区茶叶运输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方案。
“现在,使用无人机能够轻松穿越复杂的地形,将茶青成功运送下山,缩短时间的同时,还降低了茶青氧化变质的风险。”林方玲感慨道。
南平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与茶产业一样,竹产业发展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毛竹通常生长在高山,长期以来,人工溜坡下山是毛竹主要运输方式。采运成本大,毛竹砍伐容易亏本,最终导致部分竹农直接放弃砍伐。”福建智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明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山区农林运输作业的劳动力日益短缺,让毛竹“下山难”的问题愈发凸显。
“空中廊道”的开辟,为南平竹产业带来了新机遇:2024年7月,邵武市金坑乡下堡村的毛竹首次搭乘无人机下山,仅用时3分钟,就穿山跨河、直线飞越800米的距离,标志着南平竹产业就此乘上了低空经济的东风;原本制约产业发展的地形劣势,不断转化成助推低空经济发展、创造无限可能的应用场景优势。
低空经济的兴起,不仅助力特色产业加速奔跑,还让闽北的绿水青山有了智慧化、高效化的守护方式。
从延平高铁站走出,映入眼帘的就是清澈、奔腾不息的闽江水;江水碧波荡漾,倒映着两岸环绕的青山,令人心旷神怡。
延平区作为闽江干流源头,水质保持优良,对整个流域来说都至关重要。去年,延平全区8条主要流域断面Ⅰ~Ⅱ类优质水质比例达100%。
“延平境内山峦起伏,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水系十分发达。全区纳入河道管理的河流就有48条,总长达741公里。以往,我们通常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河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成本高,并且很难覆盖到河道死角。”延平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如今,闽江干流源头保持水清岸绿的秘诀是什么?此时,在闽江支流之一延平区夏道镇徐洋溪的岸边,无人机飞手和河长办工作人员正协同合作,精准娴熟地操控着无人机,对流域水面进行全面巡查——
2022年,针对传统人工巡河的痛难点,延平区创设了“无人机+人工”巡查管护机制,利用无人机,对延平区各流域实施常态化地毯式巡查。
“无人机不仅能精准排查人工巡河难以发现的污染源,还能将采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反馈给有关工作人员。”延平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以来,延平区共开展无人机巡河1300余次,覆盖河道累计1.5万多公里,累计发现问题21268件,处理率达100%。
“松材线虫病的存在,对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此,南平目前正试点用无人机运输松材线虫病疫木。该运输方式不仅突破了地形的限制,降低大量人工成本,还有效避免运输疫木过程中的二次传播。”福建智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曾妮说。
何以行稳致远?
产学研协同,修炼内功绘蓝图
安装上螺旋桨、电池,环顾四周、仔细察看确保各部件连接状况正常……在位于南平工业园区张坑组团的无人机试飞基地,工作人员进行了一通娴熟的操作后,伴着阵阵轰鸣声,一架运载无人机开始缓缓起飞,下方的疫木模型也随之被吊运升空。
丰富的地形地貌、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不可多得的空域条件……南平发展低空经济,有着更加多元化的日常应用和文旅消费场景。
低空经济如何“飞”得更高、更远?眼下,南平的做法是,努力修炼内功,加强低空经济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今年1月,南平工业园区无人机产业园正式开园。园区占地面积800亩,规划重载无人机整机生产与研发、重要零部件生产、飞手培训与低空公共试验检测四大板块,南平低空经济逐渐迈向产业化发展。
吊运疫木模型升空的是ZX-Y200型号运载无人机,机身材料为碳纤维和航空铝,飞行速度达12米/秒,最高飞行海拔至5000米,能有效载重200千克。该无人机由入驻无人机产业园的福建智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完成设计和零部件拼装。
“无人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除了设计、研发和生产无人机,我们公司还对接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开展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高层消防、空中运输和城市巡逻等领域的应用;并与无人机产业园的另一家企业福建武夷云无人机有限公司协作,共同拓宽无人机的市场销售渠道,用于农林植保、土特产运输等,实现了无人机产品从生产、研发到销售应用的商业闭环。”陈晓明说。
低空经济发展“放得开”和“管得住”两者兼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补齐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对此,以山海合作为契机,南平工业园区从福州高新区引进了福州天衡无人系统有限公司入驻无人机产业园。
目前,该公司开发了空天地一体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平台,并正在搭建涵盖低空经济活动空域管理、飞行调度监视、气象通信情报服务、应急管理以及无人机管理等方面的智能网联系统,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近日,一场无人机劳动技能竞赛对抗赛在福建省南平技师学院火热进行。来自各行各业的无人机操作人员,围绕农田测绘、生态保护和电力巡检等低空经济相关应用场景,展开同台竞技。
随着低空经济规模不断攀升,相关人才需求同样升温。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无人机操控员岗位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是缺口,同样也是风口。
“立足于无人机飞手的职业需求,去年,我们开设了首届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福建省南平技师学院交通工程系主任缪伟杰说,专业共开设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无人机驾驶员2个工种课程;学生完成学业后,可在无人机生产、装配、调试、售后维修服务和无人机飞行操作等多个领域就业。
“我们注重循序渐进,学生都要先在无人机模拟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熟悉无人机操作流程和飞行场景等,再上手真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曾奕文说。
“学员还将考取人社部门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CAAC无人机操控员执照,既能提升在低空经济领域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也能满足产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福建省南平技师学院主要负责人说,不仅是为产业发展储备人才,学校还和当地工会联手,开展无人机社会化培训服务,为来自公安、应急、林业、消防、供电和快递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无人机日常应用培训。
今年初,福建省南平技师学院与南平工业园区签署了低空经济产业人才培育项目的战略合作,双方将通过政校企合作,为南平低空经济产业培育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作为南平低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南平工业园区将不断探索丰富无人机在山区的应用场景,以应用促进低空公共基础配套完善,培育开放、创新且具有山区特色的低空经济发展生态,从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促进科负责人叶选晖说。(记者 许可欣 通讯员 林芳 池亮亮)
无人机助力森林病虫害精准防治。 (延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川闽飞行营地开展航模夏令营。(顺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延平区总工会低空经济无人机第一期培训班开班。游微 摄
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吊运疫木模型。 许可欣 摄
无人机开展消防演练。 (延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