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在周宁静宇园艺有限公司多肉种植大棚,刘林(右一)带领游客参观多肉盆栽。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消费“钱包”怎么鼓起来?消费升级有何利好?消费场景有哪些创新?近日,《宁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正式实施。围绕市民、企业关心的问题,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工作方案进行详细解读。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的各项重点任务之首,向全社会释放了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措施提振消费的坚定决心。

  “百姓过大年 政府来送福”年货节迎春惠民乐购活动、“全闽乐购·焕新生活”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活动、“山海宁德 清凉一夏”2025暑期系列文旅活动、“超音星光”演唱会……今年以来,我市精心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丰富消费场景、业态,让政策红利落到老百姓心坎上、腰包里。

  持续释放消费动能,还需供给端、需求端共同发力。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方案适时出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目的是充分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促进消费扩量提质增效,营造“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社会氛围。

  据了解,工作方案共7个部分、51项举措,其中,既有回应社会关心关注的就业增收行动、居民减负行动,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消费环境改善行动,还有事关营商环境优化的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

  围绕就业、生育、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工作方案提出,增加居民收入,减轻居民负担,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提升消费能力。如,年度聚焦产业需求和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位3000个;实现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医师数超1.03人、床位数超2.5张;对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且自愿入住养老机构的中度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给予补助等。

  鉴于我市带动性广、体验感强、个性化突出的多元化消费场景不足,工作方案提出,安排消费场景培育资金1000万元,聚焦新业态、新场景、新热点,打造一批成长性好、创新性强、美誉度高的消费新场景;对举办演唱会、音乐节、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规模达1.5万人以上的举办单位,给予单场不超过120万元的奖励。

  近年来,我市产业发展突飞猛进,集聚了较多高收入群体。工作方案提出,阶段性发放汽车购新补贴,对消费者在活动期间购买乘用车新车,分档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元的补贴,可与国家汽车报废更新、置换更新政策叠加享受;持续推进“房展会+补贴”模式,加大补贴力度;支持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宁德开设首店,举办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首发、首秀活动。

  针对市场主体偏小偏弱,抵抗风险能力差、主导产业配套不足等问题,工作方案提出,加快培育消费市场主体,不断扩大我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数量规模;鼓励各地探索开展国有农贸市场、特色美食街区、商贸综合体“小集大”试点。

  “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制约消费领域的突出问题,注重促消费与惠民生相结合、特色消费场景打造、行业品牌化发展、市场主体培育,提出的具体措施符合宁德实际,体现本地消费特色。”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工作方案由市发改委牵头,相关责任部门负责解释,具体扶持条款需制定实施细则和申报指南的由相关责任部门制定,有效期至今年12月31日。(记者 龚键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