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代表发出志愿服务倡议。(记者 张奇辉 摄)
“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昨天新长的枝丫,奖励你有勇气,主动来和我说话……”3月4日上午10点,伴着厦门六中合唱团轻柔婉转的歌声,福建省2025年“3·5”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厦门中山路拉开帷幕。
这是自2024年全省各级社会工作部陆续组建成立以来,由省、市、区党委社会工作部首次联合举办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聚焦“学雷锋 做志愿 服务改革建新功”,现场通过志愿者集市、应急救援装备展、展板图片、短视频等形式,集中展现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向平凡而伟大的志愿者致敬。
近年来,厦门以文明互助为画笔,以全民共建为底色,以完善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为核心,以项目品牌打造为抓手,绘就雷锋精神的新时代“爱心厦门·志愿同行”画卷,越来越多凡人善举的涓涓细流,正汇聚成向上向善的澎湃江河。
再建新功
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服务改革建新功,新时代雷锋故事怎样书写?厦门志愿者以实绩实效作答。
呆萌的土拨鼠、壮阔的东海奇观、熔岩翻滚的海底炼狱……电影《哪吒2》的这些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其中的4个场次226个镜头的制作,出自厦企倍视传媒。公司科技志愿者白小汀告诉记者,倍视传媒正加速推动新的动画IP制作,将通过科技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希望通过动画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技的种子。
以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发展,厦门的志愿服务超越简单的公益活动,演化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在活动现场,新时代“八闽志愿行”志愿服务八大行动举行授旗仪式,厦门将以铸魂、强基、暖心、融合、助力、平安、清新和拓展八大志愿服务行动为抓手,推进志愿服务进一步融入服务国家战略、百姓民生、新兴领域、社会治理等工作,开启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自应急救援、科技创新、社区服务、新兴业态等领域的志愿者代表们向全市志愿者发出倡议——全市各级志愿服务将更加关注新兴领域,关爱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以专业优质的服务、暖心行动,汇聚成为大爱洪流,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今年,福建将持续擦亮新时代“八闽志愿行”服务品牌,聚力志愿服务八大行动,构建体系化、系统化志愿服务发展格局,全省各级志愿组织和队伍将进一步深化服务管理,以更专业的态度、高效的行动、精准的服务,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赖,筑牢常态长效的志愿服务阵地。
多年来,厦门持续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同心共筑志愿之城,一批批优秀的志愿者被市民熟识,他们以友爱互助、无私奉献,让雷锋精神化作时时处处,结出累累硕果。如今,厦门市志愿者突破112万,志愿服务组织达到700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近18万个,“志愿红”成为厦门最温暖的城市底色。
党建引领
“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精准服务社区
随着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的组建成立,志愿者队伍的管理体制随之变化,如何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相结合,更好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厦门在“融合”二字上下功夫。
主题志愿服务启动仪式上,思明区嘉莲街道盈翠社区、集美区灌口镇坑内村、湖里区湖里街道海天社区、海沧区嵩屿街道海盛社区等社区代表上台领取证书,他们所在的社区列入中央社会工作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社区。
2025年,厦门市共有22个社区列入中央、省级、市级融合试点。试点具体做什么,专业社工怎样发挥作用?融合怎样推进?市委社会工作部制定的《厦门市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指引》给出了实践路径——通过党建引领、专业支持、需求导向、资源整合、多元协同,构建“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协同机制。展开来说,就是要实现志愿服务项目进网格、需求清单制,通过专业社工带领志愿者在社区开展精准服务,实现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慈善资源等在基层的协同发展。
湖里区湖里街道海天社区是此次国家级试点之一,海天社区党委书记汪闽菊在去年被评为厦门市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她表示:“社区列入试点是探索,也是机会,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和志愿者们一道积极解决社区百姓的新难题。”
目前,厦门已评选出40名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高级社会工作师共有18人。全市正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育力度,以专业人才优势助力融合试点。
创新实践
打造志愿服务厦门样本
善小而为、全员参与,是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的重点和落脚点。身处厦门,你很容易发现,这里的志愿服务,不一样!
厦门志愿服务最耀眼的创新,在于将志愿力量深度嵌入城市治理体系:
——践行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厦门积极推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在全市22个试点社区落地生根,并生成25个“一老一小一新”志愿服务项目,形成社工与志愿服务协同发力的新局面。
——积极发挥对台交流特色,3000多名台胞成为志愿者,包括苔芯志愿服务队在内的100多支台胞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全市各区,推动乡村治理、融合交流,打造社会治理新样本。
——探索志愿服务国际合作的交流路径,每年“9·8”投洽会,“金钥匙”志愿者以多语种服务能力打造国际名片。蓝天、曙光救援队参与厄瓜多尔、尼泊尔、土耳其地震等多起国际救援,展现厦门担当。官任国际社区的“洋妈妈”志愿服务队,汇聚42名外籍居民,以国际学堂、慈善义卖架设文化桥梁。
厦门城市应急体系中的志愿力量更彰显专业水准。活动现场,蓝天、曙光等救援队带来的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水下声呐等应急救援装备尤其惹眼,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厦门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如今,全市六区除了专业救援队伍外,还广泛组建社区义务消防队、海上救援队等。这种“专群结合”的志愿服务机制,成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支撑。
创新实践的同时,厦门注重及时总结志愿服务的好经验、好做法。当日,由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海西晨报社主办的2024年度“厦门十大经典公益传播案例”20个入围项目正式公布。“整个评审的过程也是爱心公益传递,正能量传播的过程。”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嘉庚先生捐资助学到远亲不如近邻的近邻文化,雷锋精神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成为特区精神的生动注脚。”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赖祖辉表示,厦门将以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聚焦重点群体,用爱心传递温暖,以服务社会治理为目标,推动专业社工人才和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创新实践“爱心厦门·志愿同行”志愿服务的厦门样本,将志愿服务的点滴微光,汇聚成以志愿服务之光引领城市文明新发展的永续动力。
数据
厦门市志愿者突破112万,志愿服务组织达到700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近18万个。
2025年,厦门市有22个社区列入中央、省级、市级“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目前已评选出40名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高级社会工作师共有18人。
厦门目前有3000多名台胞志愿者,100多支台胞志愿服务队。(记者 张珺 通讯员 王璐 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