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风景如画。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寄望福建继续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作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福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湖里区经济总量常年位居全省各县区前六,财政总收入连续五年居全省县区前二。
一年来,湖里区坚定不移地向创新要动力、优产业,已连续四年同时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区和中国工业百强区;以“桥头堡”之姿迎揽开放浪潮,外贸进出口规模超2000亿元;服务两岸融合,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县域文旅经济工作获省正向激励;紧扣新福建建设目标,连续四年入选全省城市发展“十优区”。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即定胜调。
湖里区委书记黄颖表示,新征程上,湖里区将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争优争先争效、奋力拼搏奋勇争先、大学习大调研大谋划大攻坚”活动,更快更好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为新福建建设贡献特区发祥地更大力量!
科创引领
县域产业提质
今年3月,东方聚智落地湖里区,投建东方聚智(厦门)科创中心。该中心凭借其“屏之物联”创新能力,专注于智慧显示、智慧城市公共服务、智慧出行、智慧金融、工业互联网及智慧医工等领域,成为半导体显示加物联网创新的一个示范平台。
“我们集成了大量的传感器和AI算法,让屏幕能‘看见’(如人脸识别)、‘感知’(如环境光线调节)、‘思考’(如数据分析推荐),重新定义科技创新产业未来。”厦门东方聚智数字创新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华玲说。
邓华玲的信心来源于湖里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深入探索。她说,湖里区创新因子活跃,把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入,政策体系精准,创新生态优良,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东方聚智在此将布局,与湖里区电子信息、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文旅创意等产业需求进行“精准嫁接”。
东方聚智(厦门)科创中心还将联合其生态系统内的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共同构建技术创新平台,推动湖里区和厦门智慧显示、物联网应用和大健康领域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无独有偶,作为国家战略型科研平台,嘉庚实验室科创产业(湖里)加速器在成立的短短两年时间内已经成功孵化了30多家企业,聚焦半导体、仪器等领域创新研发,充分带动湖里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动能转换。
向创新要动力,以创新优产业,是湖里区给出的发展密码。
“作为老工业区,辖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市的4.2%,发展空间制约日益凸显。”湖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牢记嘱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县域产业发展新优势,湖里区持续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贡献出全市约21%的经济总量。
以场景创新,加速成果落地。湖里区构建了“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产学研协同服务体系,2024年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106亿元,较2021年翻一番。科学家端,联合嘉庚创新实验室等平台搭建科创产业加速器,推动鹭翔嘉仪等实验室成果转化。企业家端,鼓励链主企业牵头组建联合体,推动搭建企业技术中心37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28个。投资人端,建立高价值成果发现、遴选、对接机制,构建应用场景创新服务中心、科创服务联盟等服务矩阵。近三年累计引进百信智能终端厦门制造基地、东微电子等193个科创项目。
以生态构建,实现强链补链。湖里区培育计算机与通信设备、文旅创意、航空维修等7个百亿级、建筑业千亿级、商贸业万亿级的“7+1+1”产业集群,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70%,增加值总量及占比均位居全市首位。
以“四链融合”,培育“产业森林”。湖里区打造总规模超260亿元的科创产业基金暨智能终端产业基金矩阵;算力支撑,建设厦门、闽宁双智算中心;空间拓展,建设金砖数字工业智谷、新质智造产业园等产业空间;人才集聚,打造数字工匠培养基地、航天人力资源产业园、芯质驿站等人才培养平台。
科创引领,产业聚势跃迁。当前,湖里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768家、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196家、技术合同成交额106亿元,各项指标较2021年均实现倍增,连续四年同时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区和中国工业百强区。
深化改革
迎揽开放浪潮
9月24日,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业务平台推介会”上,厦门数贸通平台与中国工商银行通过实时连线新加坡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厦门数贸通平台基于数字人民币钱柜模式的跨境贸易结算。
这一国际化合作的背后,是湖里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关键落子。
上个月,厦门数贸通平台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上正式发布,该平台依托区块链与智能合约技术,从湖里区外贸企业多、跨境支付结算的痛点出发,以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为核心,集中解决跨境收款慢、兑换成本高等问题。
平台的投用,可实现准实时、手续直降、多币种结算,换而言之,将有更多的国际金融活水顺畅地在湖里区搭建的贸易航道里涌流。
与厦门共建数贸通平台的中电太极集团,正是看中金砖创新基地、自贸试验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已与湖里区签订10亿元合作协议。“扎根湖里区,我们能更顺畅地对接国际资源,开拓新兴市场,构建更高效的全球数字供应链与服务网络。”太极智慧城市运营(厦门)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孙鹏辉说。
打造金砖创新基地,是党中央赋予厦门的重大使命,而作为经济特区发祥地的湖里区,更是金砖创新基地核心实体承载区。如何立足优势,打开城区竞争力全球视野,抢抓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新机遇,一直是湖里区发展的题中之义。
纲举目张,筑巢引凤。通用技术金砖创新基地总部区项目开工建设、将落地面向金砖国家的国际化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金砖数字工业智谷一期加快建设、二期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一个个“含金量”十足的产业项目,彰显出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强劲脉动。
通用技术金砖(厦门)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艺芳表示:“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金砖国家企业对厦门当地的政策环境及人才基础非常关注,厦门出台了《关于加快金砖创新基地建设若干措施》与之对应,而湖里区的人才政策、楼宇经济政策、金融产业政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政策等也给予了较大的政策叠加支持。”
企业的认可源自护航企业出海的全要素保障。近年来,湖里区出台出口信保政策,对企业出口金砖国家给予最高35%保费补贴;引进供应链联合会、金砖出海引领示范中心、雨果跨境选品中心、谷歌跨境电商加速中心、厦门数贸通等服务平台,助力“福品销全球”;建成自贸国际基金港,吸引193家、规模超380亿元的投资企业入驻;还设立厦门首个区级出海服务中心,统筹各类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融合服务。
站在全球机遇的风口,湖里区以“桥头堡”之姿迎揽开放浪潮,助力更多企业和项目“走出去”“引进来”——促成福建龙净炭素烟气净化技术在金砖国家获得首个订单;万基生物成为首家在巴西实现本地化运营的厦门民营基因检测企业;今年1—8月,湖里区在金砖和“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拓上,对也门、塞浦路斯等出口增速超4倍,以色列、埃及等进口增速超1倍。
协调发展
成就近悦远来
红砖古厝,燕尾屋脊,十月的阳光透过古老的窗棂,在湖里区围里社区的会福茶馆沉淀下斑驳的光影,这个极具闽南韵味的茶馆已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和一般茶馆不同的是,茶馆完整留存了有百年历史的古宅断墙。经过精心的修旧如旧改造,它不仅恢复了闽南典型古厝的风貌,还与茶具、草木熏香、民俗艺术品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抹独有的文化韵味与美学魅力。
在围里社区的东边,是去年11月开业的东围创意集装箱集市。
45个创意集装箱,组成开放式青年潮创社交空间,新式潮饮、餐酒吧、轻食烘焙等业态的引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让围里迅速变成潮味十足的夜消费聚集地,以及活力十足的创业场所。
过去的围里,是厦门城中村的典型代表:0.3平方公里居住了3.75万人,楼栋密集。电线在空中交织,楼房间距狭窄得几乎不见天光,公共空间被逐步蚕食,安全与秩序混乱。
面对这一现状,湖里区全面优化社区空间布局,让城中村真正“透气”。为了解决城中村治理自我造血不足、发展后劲乏力等短板,湖里区创新“EPC+O”全周期实施模式,引入中建四局承接大物业管理,引入社会资本为金巷历史文化街、东围创意集市及西里停车场等提供既有建筑改造和翻新。当沉睡资源被唤醒,边角地被开发高效利用,围里面貌焕然一新,围里社集体收入从每年约20万元增至超200万元。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近年来,湖里区践行“人民城市”建设理念,对辖内23个城中村分类推进实施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创新开展“百姓金点子·幸‘湖’金钥匙”、“人大代表回娘家”、民生实事项目人大常委会票决制等活动,将1650余条建议转化生成民生项目200余个,辖内居民的生活环境、医疗保障、教育资源愈来愈好。
如何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湖里区围绕空间优化、资源盘活创新作答。
如今,金砖数字街区中载体代表——新质智造产业园已褪去低效工业用地的标签,即将成为岛内标杆式“工业上楼”项目。湖里区锚定低空经济与智能驾驶产业高地,将大力引进智能智造业,未来,新质智造产业园将成为“高端制造+创新服务”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
唤醒“沉睡”土地,湖里区在全市没有成熟案例和路径借鉴的情况下,努力在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中闯出新路子,率先全市开展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推动百信AI智慧科技等13个试点项目落地显效,推进成片开发,实现点到面的突破,为解决高端制造业土地供给难题、优化营商环境打开了新思路。
湖里区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胸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年来,湖里区不断深化与西部协作地区的产业互补对接,积极融入“东数西算”战略,聚焦打造“闽宁协作数字标杆”目标,谋划绿电数智应用产业园项目,并借力厦门、银川两市政策红利,出台支持算力产业发展政策,经叠加后专精特新企业可享受最高达算力服务费总额90%的补助。
绿电数智应用产业园项目是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与闽宁协作框架下的重要示范工程,总投资达50亿元,计划打造“绿建+绿电+算力芯片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集成超市,创新性地规划了“闽宁双智算中心”。眼下,闽宁智算中心1号通用厂房实现主体结构封顶,该中心将与厦门枋湖智云数据中心“双向奔赴”,为两地企业提供普惠、多元的算力服务。
两岸融合
共赴诗与远方
今年国庆中秋小长假,金门游迎来新一轮热潮,前往金门旅游的大陆游客达10107人次。厦金两地文旅交流的热络,催生了新的创业商机,湖里区成为台青的“吸铁石”。
目前,在湖里区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有1530多人,这3年在湖里区实习、见习、研学的台湾青年近3000余人,其中不乏文创产业领域的创业者,他们将创意“金点子”与湖里区的文化产业紧密结合,成为文旅商融合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
作为对台工作的前沿阵地,湖里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区位优势,勇担使命,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上探路先行,全力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厦金同城生活圈。
同城生活处处皆景。在五通码头,试行海空联运,出境旅客手续办理缩短至5分钟。开设“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提供就业等12项高频政务事项“抵厦即办”服务。在三甲医院,设立台胞医保服务站,实现台胞健保核退公证免费院内直办。在区台胞服务中心,成立省首个由台胞组成的涉台纠纷化解中心,两岸融合化解劳动争议机制获人社部推广。在象屿综合保税区,协同自贸委开展对台海运快件业务试点。
青创基地纷纷涌现。制定实施台湾青年创业就业等政策,全国首次为台湾人才提供购房补贴和安家补贴双重安居保障。成立全国首个台青创业就业基地服务联盟,举办首届台湾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见习双向对接会,打造京鹭台青年科创、正旺兴影视、两岸青少年研学等特色孵化器(基地),培育国家级青创基地2家、省级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今年来新增台企186家。“正旺兴基地给了我们广阔的发展平台和专业的指导,让我感受被关心和支持。”入驻基地的台湾乐团经纪人周安桦说。
文旅交流源源不断。建成闽南文化景区“屿见闽南”,成立两岸八大宗亲社团五缘文化交流促进会,培育省级对台交流基地3个、省级基层对台交流示范点2个、闽台交流研学基地试点校3所,打造闽南文化交流中心。承办厦金同城生活圈论坛等品牌活动,开展五缘湾欢乐跑等特色活动,配套口岸行李直挂酒店等服务。举办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海峡论坛·两岸音乐交流季活动,建设海峡新岸音乐街区,打造两岸流行文化中心。
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体、以商业为用,湖里区将文旅商纳入区域重点产业,打造以文体旅商融合发展规划为引领的“1+N”规划体系,涵盖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三年工作方案、五缘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等,融合文化底蕴、对台特色、商业消费、潮玩场景与邻海优势五大要素,努力将文化和旅游业培育成为区域支柱产业,吸引更多台青台胞来到湖里区创业逐梦。
牢记嘱托奋进新征程,奋勇争先建功新时代。站在新起点上,湖里区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为新福建建设再立新功!(记者 邓婕 廖丽萍 通讯员 黄琬钧)
嘉宾参观了解金砖出海引领示范中心,深入体验厦门市湖里区创新成果与合作潜力。
作为Micro-LED领军企业,思坦科技将主要研发设计环节落地湖里区。图为企业的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改造后的东围创意集装箱集市
全国首个闽南幻境主题景区——“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成为厦门文旅融合新地标,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湖里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