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展品前给孩子讲述抗日历史故事。
我省各地进行抗战宣传的报刊画报
15日,“永不磨灭的记忆——福建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献展”在福建博物院启幕。270余张展板与200多件泛黄文献静卧于玻璃柜中,如同凝固的时间卷轴,将观众拉回那个救亡图存的烽火年代。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烽火初燃,民族觉醒”讲述日本扩大侵略引发中国局部抗战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历程;“国共合作,团结抗日”展现国共携手实现全民族抗战并形成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宏大局面;“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记录广大民众奋起抵抗与国际社会援华的壮举;“胜利曙光,民族解放”再现抗日战争取得最终伟大胜利的历程,彰显了伟大抗战精神作为核心支撑的力量。
在“烽火初燃,民族觉醒”板块前,一位白发老者久久伫立——他是开国将军高体乾少将之子高小平,此番特意从北京赶到福州观展。
九一八事变后,在沈阳上学的高体乾目睹了侵略者的暴行。后来他回到家乡,自己出钱出枪组建抗日义勇军。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高体乾毅然参加八路军。
“抗战不光是一个人的事,只有动员全国百姓,才能取得胜利!”高小平语气里难掩激动,“展览不光让我们回忆自己父辈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对于年轻一代的教育意义,让孩子们对于那段历史和民族气节有更深刻的体会!”
展厅中陈放的实物展品,处处均是历史的回响:战地记者朱启平所著的《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1931年福建民国日报副刊《反日救国专刊》、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抗战必胜论》、朱德发布的八路军总司令部布告、杨虎城的佩剑、林伯渠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发言草稿原件……这些,都是烽火年代的见证和丰碑。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览第二部分的“福建子弟兵北上抗日”“福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以及第三部分的“福建抗日救亡运动”“闽籍华侨赤诚报国”等板块,展现了福建在抗战中兼具人力、物资与战略支点的重要贡献。例如,1937年福建省抗敌后援会厦门分会编印的《抗敌画报》、1938年龙溪县抗敌后援分会宣工团编印的《抗敌歌曲选》、1939年福建泉州泉山书社印行的抗敌救国漫画等展品,不仅是福建军民以笔为枪、以歌为刃的生动见证,更勾勒出全民族抗战的立体图景。
“80年前的今天是日本投降日,我们在省博参观时恰好看到这个文献展,就带孩子过来学习。”展品前,湖北宜昌游客张淼正在向女儿张清愈蓝讲述抗日历史故事,孩子通过实际的展品汲取到了红色力量:“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先烈们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实习生 周字艺 记者 赵文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