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医者仁心,护佑百姓健康。千年前编撰《本草图经》的苏颂、一生迎接5万多个新生命的林巧稚、为守护百姓健康负重前行的钟南山,他们都有同样的身份——医者。
从高出全国均值的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到全省领先的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再到稳步增加的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厦门持续跑出健康发展加速度的背后,是全市近6万名医务工作者的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他们的“医”路耕耘,为厦门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晨报为您解读厦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健康密码”。
医疗资源 优质资源布局更加均衡
厦门着力打造闽西南医疗高地,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扩容提质,医疗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医疗机构方面,来自厦门市卫健委的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厦门市卫生机构总数达2756个(不含部队医院);其中,医院70家(公立医院21家、民营医院4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4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1个、其他卫生机构23个。与上年相比,医院数持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20个。
医务工作者数量方面,2024年末,全市卫生人员总数达58998人,比上年增加263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147人,同比增加1305人。2024年,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06人、执业(助理)医师3.77人、注册护士4.00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45人、0.23人、0.20人(按照2024年常住人口535万计算)。
医疗跨岛发展方面,华西厦门医院、复旦肿瘤厦门医院、厦门市苏颂医院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项目相继开业运行,新增床位3000张。岛外各区均至少设有一家高水平三级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
中医药传承 让群众享特色中医药服务
厦门高度重视传统医药的守正创新,2024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科室建设项目,立项3个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8个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
今年5月,厦门市中医院与海沧区属医疗机构签约启动技术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厦门市共享中药房首发启动。共享中药房将厦门市中医院优质中药饮片向区属医疗机构同质化延伸,构建了“基层开方、云端流转、智能调剂、精准配送”的高质量、全流程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群众煎药繁琐、取药不便的难题。
2024年,厦大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获批首批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糖尿病“三师共管”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肯定批复。目前我省正在开展试点推广工作,首批67家医疗机构参与试点。
厦门已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半小时中医服务圈”初步建立,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
便民就医 聚焦痛点提升患者体验
厦门通过聚焦群众就医的痛点和难点,让患者就医体验升级。2024年,全市67家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共享互认,2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接入省医疗机构共享互认监管平台,进一步减少了患者的重复性检查。
免陪照护服务“厦门模式”在全省、全国推广,全市已有11家医疗机构共43个病区开展免陪照护服务。首部医疗卫生领域两岸共通标准《“无陪护”医院服务规范通用要求》在厦发布。
为解决患者就医“停车焦虑”,今年1月起,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陆续向市民开放689个停车位;6月,该医院又新增300个智能全自动机械停车位,把宝贵的停车空间让“位”于民。
今年5月,厦门市中医院在全省首创“315路公交健康专线”,精准串联门诊楼、BRT站点与周边居民区,实现“下车即到门诊”的无缝衔接。
今年,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优化升级为“无假日医院”,医院“365天不打烊”,方便周边的上班族就医。
智慧医疗 接入AI技术提升医疗质效
科技与创新成为更好解决患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的锚点,智慧医疗让“患者不动,医院动”成为现实。
今年年初,厦门多家医院接连官宣接入DeepSeek大模型,以AI技术服务临床诊疗,提供智能诊断和治疗辅助,“AI+医疗”初露锋芒。据了解,厦门已完成11家三甲医院和41家基层社区机构的AI部署,构建出31个应用场景。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已有14家公立医院获批互联网医院资格,为群众提供线上复诊、续方、购药、医保支付结算的一体化互联网诊疗服务。
今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落地福建省首个“刷脸一码付”智慧医疗服务,患者通过“刷脸”即可完成医保及自费支付,真正实现“无卡就医、无码支付”。
本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2间智能手术室投用,打造智能化救治快速网络,新手术室配备了尖端仪器设备,增添了智慧管理设施和智能物流系统,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让人员、麻醉药品管理更精细化、规范化。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近期推出“智慧便民就医攻略2.0”,将智慧功能集合在微信公众号中:患者人还没到医院,动动手机就能AI预问诊;报告出来即时通知,可手机上查看,免跑腿。
“健康小鹭”AI助手也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地开花”,辅助基层医生诊断;全市公立医院已上线全场景智能决策系统,智能导诊缩短候诊时间,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管理……AI技术正帮助我市全面重塑诊疗流程,提升服务效率。(记者 曾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