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的代际传递,关系着企业的平稳和持续发展。在民营经济重镇南安市,当地政府发起了一项特殊的工程——领军工程,通过培训、研修、线下调研等形式,持续给年轻企业家“充电”,破解民营家族企业代际传递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初 衷

6月下旬,南安市科技人才创新中心,一场以“携手越山海 领军向未来”为主题的南安市青年企业家领军工程北京大学研修班结业仪式在此举行。仪式上,45名南安年轻一代企业家获颁结业证书,他们都是“90后”和“0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刚刚从父辈手中接过企业的经营重任。

2022年,基于民营企业转型压力、年轻一代企业家队伍建设等诸多考量,南安市启动了领军工程,至今已举办3期,前两期培训了61名学员。“我们重点培养年轻一代企业家创新思维,同时聚焦转型期企业亟须的数字化管理、供应链管理、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出海战略等具体内容。”共青团南安市委书记陈颖健说。

为进一步提升领军学员的学习层级和质效,2024年,南安市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开办青年企业家领军工程北大研修班,45名来自机械装备、石材、电子信息等行业的青年企业家,卸下“老总”头衔,以“空杯心态”走进课堂和实践一线。成都科创生态岛的低空经济基地、3M中国的新材料实验室、智能制造生产线……除了北大教授亲授产业前沿理论,深圳、香港、北京、上海、成都等地都是学员“行走的课堂”。

“一次次走出去、有针对性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促使我深入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融入自己的企业。”研修班学员、金穗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嘉睦表示。

实 效

在实训中,来自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专家组还深入闽发铝业、双塔、华俊、华盖机械等学员企业现场“把脉”。

“教授建议我们深耕混凝土赛道,从半成品的材料向成品过渡,寻求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华俊公司负责人陈文伟说,专家的精准指导可以避免自己盲目投入。

研修班里,“产业链互补”“资源共享”等成为高频词,不同领域的年轻企业家在思想碰撞中迸发火花。在导师的引导下,他们敏锐地发现了产业链协同的巨大空间。

参加培训后,林嘉睦与同是学员的南安新百姓商超负责人蔡雅容,联手创立金穗新百姓供应链公司。林嘉睦将公司300家粮油门店资源与南安新百姓商超的数字化仓储系统深度整合,生鲜配送效率提升40%。

“我们本就相识,研修班的同窗情谊擦出了更深层的合作火花。双方业务高度互补,联合成立供应链公司水到渠成。”林嘉睦说,新公司聚焦食材集采、运输等,直指高校、企业食堂等市场。

“领军工程打破了过去南安企业间相对封闭的状态,像金穗米业与新百姓商超这种产业链协同的案例在学员中不断涌现,互助共赢、创新裂变的南安青商产业共同体雏形初具。”陈颖健说。

交 接

南安是民营经济大县,民营企业家众多。如今,在民营企业转型大背景下,当地企业家队伍正站在代际传承的关口。

许多功勋卓著的第一代创业者在交棒时刻常遭遇“青黄不接”的焦虑:老一代企业家深谙市场生存法则,拥有丰厚的人脉积累和坚韧的实干精神;青年一代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视野开阔,对新技术、新模式敏感,却较为缺乏将蓝图落地的本土化智慧和驾驭复杂局面的定力。

领军工程,独具匠心地引入“老帅班主任”机制,成为弥合代际交融的一剂良方。

“有外来老企业家居中沟通,效果完全不同。”陈颖健说,“企二代有时未必听得进父辈或政府的直接建议,但一位心态开放、思维接轨的‘班主任’,能成为打破心灵桎梏的桥梁。”

领军工程北大研修班上,南安市鹏翔实业的董事长王少芳以“班主任”身份深度融入班级。课堂上,他与青年学员一同听课、思考;在课后交流、企业互访中,他更是毫无保留地分享数十年商海沉浮的经验教训与识人用人之道。

“看着这些年轻人,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面对未知的市场敢闯敢拼。”王少芳说,“我们老一代的‘土办法’里,藏着对人情世故、市场冷暖最真实的体察,这些软实力书本难教,却是在南安这片土地上扎根的关键。”

这种亦师亦友的朝夕相处,让年轻一代深刻理解了父辈决策背后的复杂考量,老一辈也看到了新思维带来的活力与突破。两代南安企业家在理解与尊重中,找到了传承、交接的平衡点。(记者 何金 见习记者 肖蔚男 通讯员 黄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