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引领中海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今年5月23日至24日,以“面向未来、携手推动中国与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将在福建厦门举行。

福建,21世纪海丝核心区,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往来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中国在中东地区重要合作伙伴,是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典范。双方聚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连日来,参加论坛的宾客陆续抵达厦门。福建与海合会国家的一段佳话,再次被忆及。

20世纪80年代,厦门机场便成为国内第一个借助国外贷款建设的机场。其建设、扩建过程中的资金,正是来自科威特政府。如今,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超过2700万人次,是国内最繁忙单跑道运行的机场之一。

去年10月,厦门航空正式开通北京大兴—多哈和厦门—多哈定期航线,成为第一家与卡塔尔航空密切合作并开通多哈航班的中国航司,把“在丝绸古道中相知相交”的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连接得更加紧密。

“不用翻译,我是厦门大学毕业的。”去年,前来参加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沙特阿拉伯投资部副部长赛乐·阿里·哈卜提,因演讲中的这句开场白圈粉无数。他表示,作为沙特阿拉伯最早的投资伙伴之一,中国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沙特希望能够与中国加强在资本市场和产业方面的合作。

沙特是海合会国家对福建投资项目的主要来源国。近年来,福建多个重大能源项目的背后,都有沙特公司的身影。尤其是今年2月,由SABIC(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和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合作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在漳州古雷全面动工。

这个从签订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到全面动工历时7年的化工项目,投资额高达448亿元人民币,是福建省迄今为止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预计将于2026年建成,乙烯产能最高可达每年180万吨。项目建成后,不仅满足市场和客户对高端化工产品的需求,也将带动产业链下游创造更多投资机会。

归根于高度互补,中国拥有广阔消费市场,工业体系完备;海方能源资源丰富,经济多元化发展方兴未艾,双方是天然合作伙伴。

地理距离的遥远,无法阻挡双方经贸往来的热络。

越来越多闽企投身双向奔赴的热潮——今年3月,网龙与沙特阿拉伯教育部达成共识,双方将共同探索和评估由网龙提供的创新教育技术解决方案,以提升该国教育的质量和可及性;三年内出货约60万台终端设备,新大陆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在沙特、卡塔尔等国支付市场份额超过30%;亮出自主品牌,锐捷网络阿联酋、沙特公司去年先后成立,为政企教等重点行业和渠道提供市场及运营支持……

统计数据显示,双向贸易方面,2023年福建省与海合会六国进出口总额1023.6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对海合会贸易额的5.1%,居全国第6位。福建向海合会国家出口服装、机电产品、鞋类、纺织品、石材及制品等,同时进口石油原油、有机化学品、初级塑料、天然气、大理石和石灰华等商品。

双向投资方面,截至2023年底,海合会六国均有对福建投资,项目总数33个,实际到资7.7亿美元;福建对海合会国家备案(核准)投资项目45个,累计协议投资额1.21亿美元,主要从事瓷砖生产、石材加工、建材销售、制冷设备销售、海洋捕捞、一般贸易等业务。

本次论坛将巩固拓展中国同海合会国家在能源石化、互联互通、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等领域合作。得东道主之利的福建,也必将赓续友好传统,充实合作内涵,推动同海合会国家经贸合作走深走实。(记者 郑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