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每天需要补充多少碘?哪些人群更容易受到碘缺乏的影响?碘从哪里来?5月15日是“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也被称作“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广为人知的“大脖子病”,便是碘缺乏的主要症状。泉州市疾控中心地慢科副科长卢杰为大家介绍有关碘的那些事儿。

沿海膳食的碘84.2%来自碘盐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预防控制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就是补碘。由于自然环境缺碘,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因此补碘应遵循长期、微量、日常和方便的原则。

“人每天离不开食盐,通过食用加碘盐补碘,符合上述原则。”卢杰说,经实践证明,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的优势,是补碘的最佳途径。

除了通过食用加碘食盐外,选择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补碘作用。此外,还可考虑给予含碘营养素补充剂等,根据碘缺乏的程度选择补碘的剂量。

2009年,我国在福建、上海、浙江、辽宁等省市开展的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摄入量调查结果表明,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在沿海地区居民中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很低;沿海地区居民膳食中的碘84.2%来自碘盐,来自各类食物的碘仅占13.1%(其中海带、紫菜和海鱼共占2.1%),来自饮用水的碘占2.7%。

如果食用未加碘的食盐,97%以上的居民碘摄入量将会低于推荐摄入量,居民碘缺乏的风险很大,因此,沿海地区也需要普及碘盐。

特殊人群应选碘含量较高的食盐

长期按推荐的摄入量摄入碘,可以满足人体对碘的需求,维持人体组织中适当的碘储备和机体健康。

我省食盐强化碘量水平为25毫克/千克,根据国家减盐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烹调损失率按世卫组织推荐的20%计算,每日从加碘食盐中可摄入碘为100微克,每日饮水碘量约10微克,食物摄入约25—50微克,则一般人群每天摄入的总碘量约135—160微克。

在减盐的情况下,食用加碘盐的儿童和成人每日碘摄入量可以达到碘推荐摄入量,而妊娠妇女和哺乳妇女存在缺碘的风险。所以,建议妊娠妇女和哺乳妇女减盐的同时,应选用碘含量较高的加碘食盐,并鼓励摄入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产品、蛋、奶等。

长期碘过量可致甲状腺病

高碘摄入分为水源性和食源性两种。我国的高碘地区主要是饮用水中碘含量偏高造成的水源性高碘。2017年开展的生活饮用水的水碘调查显示,我市不存在高水碘县(市、区)。

另外,如前所述的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摄入量调查也显示富碘食物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也处于低水平。如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食用频率和食用量均较高的极少数居民可根据实际适当减少碘盐使用量。

碘过量的危害,包括急性碘过量和慢性碘过量引起的危害。正常人体甲状腺具有自身调节机制,短时间内的碘摄入过量,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甲状腺功能紊乱。但长期碘摄入过量可导致甲状腺自身调节失衡和甲状腺功能紊乱,出现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还可能诱发或者促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生和发展。迄今为止,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碘摄入过量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常见有甲亢、甲状腺炎等)患者,因治疗需要遵照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

碘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碘缺乏病的危害,坚持科学补碘,预防碘缺乏病,共享幸福人生。(记者 张沼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