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2023年林长制激励表扬市县的函》对2023年全面推行林长制成效显著的28个市、县级单位予以激励表扬。其中市级14个、县级14个,武平县是福建省唯一受激励表扬的县级单位。

武平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被誉为“全国林改第一县”。近年来,武平县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作答“林改六问”,推进林长制工作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打造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建设全国首个“e林通”平台,多项改革举措再次上升为国家决策,持续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积累经验、作出示范,勇立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潮头。

完善机制框架 提升“护绿”能力

武平县在全市率先实行县级“林长+”联席会议制度,创设县级林长“一带三”机制,持续深化“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林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推广林业无人机运用,实现巡林更智慧、全覆盖。

压实层层责任,以《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为工作指导,全面落实林长制工作五项配套制度,完善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和“一网格一林长一警长一护林员”护林网格巡护责任体系,挂牌成立乡镇(场)林长制指挥分中心,创新护林员“乡聘、站管、村监督”管护新机制,持续巩固提升护林员管护水平。

目前,全县共有县乡两级林长办公室18个,乡镇(场)林长制指挥分中心20个,各级林长685人,共有网格427个、护林员372名、森林警长76名。

深化林业改革 增添“活绿”动力

出台《拓展提升林改“武平经验”进一步深化林业综合改革发展的十条措施》,接续作答林改“六问”,全力打造林改示范点,全方位推进林业改革发展。

武平率先试点的“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实施林木采伐告知承诺方式审批”等举措上升为国家决策,全国林改标杆作用更加突显。林改案例纳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体班次教学课程,武平林改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推进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266家,其中千亩以上民营林场130家。武平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入选第三批全国林业改革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已汇集14家金融机构上链提供69种专属金融产品,成功放款3418笔,累计放款7.23亿元。

同时,建设上线全国首个林业数字孪生系统平台“e林通”,实现林政数据“一中心”、林业建设“一张图”、林资林事“一掌管”、林长护林“一秒报”、林业服务“一键享”。

促进群众致富 振兴“用绿”产业

2023年全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60.33万亩,实现产值46.89亿元;新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点)34个,总数达328个。参与发展林下经济农户3.43万户、合作社(协会)155个。武平成为全国最大的紫灵芝生产基地,新增林下种植紫灵芝面积6800亩,总面积累计达3.5万亩,年产紫灵芝400吨,武平紫灵芝以8.7亿元上榜中国灵芝区域品牌价值榜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稳步推进,去年森林康养旅游接待游客338万人次,实现产值14.19亿元,同比增长5.1%。

此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现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产品龙头企业2家,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规模以上木竹加工企业14家。

下一步,武平县将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围绕林农关切、辅助林业决策、服务林业发展,借助数字孪生、大数据等技术,探索打造e林通平台,为林业发展、林农增收、生态添绿提供多重服务,实现林农、集体、林业经营者多方得益,推进现代林业强县建设,加快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从科技视角续写“全国林改第一县”的改革篇章。(记者 曾俊钦 通讯员 陈威 刘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