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a739bc47c42.jpg

图为市政务服务中心志愿者倾情服务办件群众。


  回望2023年,我市市场主体总量超过80万户,增幅位居全省第二。

  作为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市、区(荔城、城厢)两级政府部门81个、便民服务单位16个,进驻人员420多人,年办件量约200万件。

  主题教育期间,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企业和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应用“政务服务一张图”,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站式办理”“不见面审批”,以良好的营商环境服务迎商、引商、赢商。

  下好改革“先手棋”

  一家企业主反映,现在有了“无间押”,企业办理业务更省心了,但还存在银行和登记窗口两头跑的问题。对此,市政务服务中心把“互联网+”作为不动产登记服务升级的重点,与21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推行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全程网办”新模式。

  “如今,不动产登记系统与银行系统直连,互通互联,共享数据,全程采用电子化模式推送数据,‘只进一个门’即可完成贷款申请、抵押登记、贷款发放等手续。”市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窗口负责人宋斌介绍,结合主题教育,该窗口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信息化水平,取消了纸质不动产登记证明,向“互联网+金融+不动产登记”迈出了重要一步。全流程无纸化,更方便不动产权利人高效便捷办理登记业务。

  全流程无纸化改革,已在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上率先试点。记者了解到,我市建设全市政务服务统一管理平台、工程建设项目无纸化审批平台、政务大数据平台、政务数据协同核查平台,共享电子证照1220万张,汇聚56.4亿条重点领域数据。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理率99.17%,零跑动事项占比88.1%,承诺时限压缩比率83.95%,邮寄办开通率94.54%。“大唐毓秀世家”安居型商品房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时41天;“涵江保利堂悦”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时45天……

  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工改集成专项工作小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负责人林静介绍,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无纸化改革作为全省唯一“无纸化”改革试点,受到省住建厅高度肯定,“莆田经验”向全省推广,并推荐给住建部作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地方案例。

  项目审批全流程无纸化改革是优化政务服务莆田实践的一道缩影。近年来,我市推出一系列重点领域改革。

  “一件事一次办”共推出56个企业和公民“一件事”套餐,全市共办理77万件。其中出生、入学、公积金贷款、二手房交易等“一件事”试点经验,受到省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肯定。设立“跨省通办”专窗,与多个城市签订“跨省通办”点对点合作协议,全市共办理“跨省通办”13.1万件。深化“全域通办”改革,公安出入境、交警的高频事项实现“全国通办”,81项户政业务可在全市55个户籍窗口无差别办理,企业、群众可以多点选择、就近办理。创建派出所“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在全市6个县区26个派出所打造“不找警种、不分区域、一次办成”服务模式,实现户政、交警、出入境、治安、海防等5个警种119个事项“一窗受理”,被省公安厅列为全省创新样板。医保部门构建全市统一医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在15个重点镇街便民服务中心、16个二级以上医院实行医保业务“全域通办”。市场监管部门在全省率先推行个体户“一表登记”改革,实现个体户登记注册材料“一表集成”、全程电子无纸化登记。

  政务服务就近办

  “好办事”政务服务,也延伸到基层。

  前不久,城厢区灵川镇便民服务中心新址揭牌,首创将交警、出入境等业务整体入驻同级乡镇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可办理80项户政类、23项驾管业务及6项出入境事项。此外,借助与银行一栋楼办公的优势,灵川镇便民服务中心加强“政银合作”,企业、群众在窗口办理医社保、个体工商户登记、企业年检、交通一卡通等业务后,不出楼就直接办理银行业务,现场制卡开卡领卡、开户充值转账等,只需跑一趟。

  采访当日,灵川镇的林玉烟夫妇来办理老人一卡通公交卡,志愿者引导他们到一楼农商银行办理换卡,不到20分钟完成办理。

  作为服务企业的第一窗口,灵川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园区事项“集成办”,为太湖工业园区企业提供公司开办、产权初核、职工“五险一金”、户口迁移、人才认定等涉企事项办理和帮代办服务,实现“全链网上办,专窗一次办,公章免费办,专员辅导办”服务。

  去年以来,我市开启实施“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对标全国一流、省内领先,以“一网通办”为主要路径,整合基层服务资源,完善基层服务体系,让场所布局更加完善、事项办理更加规范。持续打造“一分离、二融合、三中心、四定位”的“1234”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加快推动一链办理、省内通办、跨省通办等服务向基层延伸,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

  “做优”市级服务平台,统筹协调和定标准、立规范、抓示范等。“做强”县(区)服务能力,实现同一事项在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做实”镇(街)便民服务功能,就近办理各类高频民生业务,推动公安、医保、公积金、人社、市场监管、不动产、卫健、教育等部门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办理。“做特”社区(园区)邻里中心“事有所办”,全市公安、医社保、公积金、民政、卫健等部门常办事项在邻里中心实现“就近办”;海渔事项下沉延伸至湄洲岛和南日岛便民服务中心,实现渔民办事“不出岛”。

  “在镇上办了手续,第二天审批书就寄到了。”南日镇万峰村村民刘亚平准备购买一艘小型捕捞渔船,申请了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很快就寄到。

  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基层服务专项工作小组负责人张亦强表示,基层政务服务涉及群众利益,事关基层社会治理,将加快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高频事项在“家门口”就近办,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满意度和体验感。

  倾情服务赢赞誉

  “窗口人员很细心,关照我们老人,我们很感动。”市政务服务中心近日又收到一封手写的感谢信。原来,因特殊病种医院不予报销,一对夫妻到医保窗口咨询。医保经办人员潘雨晴在系统查询后告知老人,是因为职工医保高血压、糖尿病达到政策的封顶线,故医院无法继续统筹支付。老人询问是否有其他办法。潘雨晴告知职工医保可继续走普通门诊去统筹报销,并详细讲解报销相关政策。老人听力不清,潘雨晴不厌其烦一遍一遍讲述,直到老人听懂。

  赢得赞誉,离不开政务服务人员的默默付出。

  “作为窗口负责人,一名有26年党龄的中共党员,我常对自己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服务窗口,初心就是服务群众,使命就是让群众满意。”市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科科长吴永红说道。

  为了更好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吴永红通过对审批事项的梳理,创新提出在公益性公园及园林绿地中建设非经营性的亭、台、廊、榭、栈道、厕所等民生类项目,豁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全市首家出台规划许可《豁免清单》,让城市配套设施审批更高效。

  “商转公”贷款高峰期,住房公积金窗口工作人员崔桂香来到在家坐月子的陈女士家中,帮她办理。面对送上门的贴心服务,陈女士一家深表感谢。

  “服务群众无止境。”荣获“年度服务标兵”“党员先锋岗”等荣誉的市海洋与渔业局驻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窗口负责人林志强说,将一如既往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窗口服务,向更高标准、更规范操作、更优质服务迈进。

  记者了解到,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市政务服务“好差评”非常满意率达99.98%。

  短评

  市政务服务中心在主题教育中开拓创新,优化“办成事”机制,打造“好办事”环境,形成“办好事”生态,以真抓实干的硬核作风,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小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暖服务”,赢得广泛赞誉,也叫响了莆田政务服务品牌。

  政务服务是政府连接企业和群众的窗口。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要继续亮出党员先锋岗,当好“店小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莆田模式”,为强化营商环境支撑持续加码,助推莆田绿色高质量发展。(记者 黄凌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