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28日,明代航海家王景弘学术研讨会在漳平召开,主题为“海上巨人,国史之光——深入研究王景弘开拓海上丝绸之路,扎实推进王景弘文化开发利用”,由省社科联、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日报社、中共龙岩市委共同主办。
中国科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厦门大学等13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级媒体记者50余人参加研讨会。中国郑和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郑和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海事大学教授时平作主旨发言,从多个维度和视角论述王景弘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文化价值。6位专家学者围绕王景弘的重要贡献、重大影响、时代价值和开发利用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
在此,摘录刊登7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郑和、王景弘研究著名专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郑一钧:
王景弘对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贡献
郑一钧从王景弘下西洋前的准备、下西洋过程中战胜自然与人事、开辟新航线以及整理《赴西洋水程》等方面,论述王景弘对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贡献。
他认为,作为郑和下西洋的正使和主要领导者之一,王景弘与郑和共同领导了七下西洋的全过程,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空前发展作出特殊的贡献,这对于推进“一带一路”研究,在新时代弘扬福建省优良的海洋文化传统,深化福建省对外交流合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景弘对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贡献,一是在下西洋前的准备阶段,进行航海针路整理与海洋调查,下西洋船舶和航海技术人员的准备,以及下西洋军事人员的训练和下西洋应用物质准备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七下西洋过程中带领船队战胜海洋上自然与人事的艰险,在海上丝绸之路传统航线的基础上开辟新航路,以最经济而便捷的航线将亚非海域贯通起来,使海上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世界各大洲的桥梁和纽带。
三是专门整理了《赴西洋水程》一类记载下西洋航程的针位簿或航海图式,这不仅是王景弘对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贡献,也是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历史贡献。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日根:
王景弘下西洋推动中华文化传播海内外
王日根深入研究了王景弘下西洋的历程、对福建发展影响等领域。他指出,王景弘与郑和一样作为正使出使西洋,成就了传统王朝海洋事业上的一个重大创举,影响及于今日。
王日根认为,郑和、王景弘“下西洋”为明朝树立了强大威武的国际形象,为以后东南沿海民众踏上向海发展、侨居海外、兴业致富的征途奠定了基础。王景弘在第七次下西洋时得到宣宗皇帝的御制诗,表达了对其航海业绩的充分肯定以及期望他继续发挥余热、健康长寿的祝愿。王景弘生前死后均赢得了较高的荣誉和地位,他的义子获得了世袭锦衣卫的封荫,他本人也有依寺而立的墓园。
王景弘下西洋对福建发展的影响,王日根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将妈祖信仰带到航行旅程中,传遍了南洋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妈祖文化圈,以妈祖信仰为中心,和平博爱拼搏的中华文化精神也传遍各地。二是,开启了中国到南洋的通道,迅速成为沿海地区富余劳动力输出的主要线路,他们进入南洋地区,或开垦农地,或经营厂矿,或经营商铺,为南洋华侨社会的壮大奠定了基础。三是,走出去的海外华人与祖籍地保持着密切往来,实现着国际间的贸易、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带动了闽南地区侨乡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以及早期现代化的起步。
闽江学院周琪:
做强王景弘文化品牌 打造福建文化新地标
周琪对王景弘文化旅游资源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认为王景弘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可分为航海旅游线路与航海旅游开发、航海名人文化研学旅游、航海乡村文化旅游、王景弘航海文创旅游、王景弘航海运动旅游等。
王景弘文化旅游文创开发是周琪研究的重点之一,她认为首先要构建王景弘文化资源库,对王景弘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还要不断存储和更新。其次,要与时俱进,链接时尚热点,发挥数字媒体等作用,关联增加王景弘文创的消费讨论热度,持续输出幕后故事等。同时,要拓展创意文创产品,增强文创产品开发设计;要融合线上线下双渠道,扩大产品的销售面。
关于如何保障景弘文化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周琪认为可以成立王景弘文化资源项目组,全面整合王景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综合精品旅游线路。要拓展旅游文化内涵,加强宣传工作,讲好王景弘故事。要加大王景弘文化保护力度,加强研究阐释。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要加强项目运作管理水平,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进一步做强做大王景弘文化品牌,打造福建文化新地标。要充分挖掘王景弘故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加强对王景弘史料的收集和考证,打造“海丝”旅游文化品牌。
中国郑和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郑和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海事大学教授时平:
王景弘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文化价值
作为主旨发言,时平教授紧扣研讨会主题,从多个维度和视角论及王景弘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文化价值。他认为:
从郑和下西洋的性质评价,王景弘是明初对外交往的重要使者,是永宣时期经略西洋的领军人物;从下西洋船队组成和航海实践视角评价,身为钦差正使王景弘是郑和最重要的助手,担负郑和接替者职责,同时有可能担负统率分䑸和官厂指挥的职责。以目前的研究评价,王景弘是明代中国航海家、外交家、和平使者,是福建先贤和海上丝路的重要代表,也是“一带一路”上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
当代王景弘文化价值要突显福建地域性、两岸性和国际性特色。作为福建海洋文化代表性人物之一,王景弘文化研究可以丰富福建海洋文化内涵和多样性。作为创造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高峰的代表,展现了福建在开创15世纪大航海时代先行者的历史贡献。王景弘文化还是海峡两岸和“一带一路”交流的重要平台。要把“一带一路”与闽西乡村振兴统筹在陆海一体的发展中,以景弘精神与故里文化为抓手,打造漳平文化发展创新点。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高希:
宫廷史和城市史视角下的王景弘
高希从宫廷史和城市史视角研究王景弘,力求呈现一个更鲜活立体的王景弘人物形象。
高希研究发现,王景弘参加了明永乐二十一年的第四次北征,而其能够随驾北征,恰与他下西洋的壮举有关。北征沙漠草原与下西洋,都需具备在艰苦条件下远行跋涉的能力;下西洋途中经历三场大战都是陆上战斗,王景弘作为正使,是战斗的指挥者、参谋者和亲历者,表明其具备军事经验和军事才能;北征是战中有和、以战促和,与下西洋的性质类似,都有着外交属性,表明王景弘具有外交才能。
“相关府县志中都写到,王景弘有拥立皇储之功。”高希说,王景弘为内官监太监,和当时的太子明仁宗在南京有长期的交集合作,很早形成了密切的准君臣关系。后来,王景弘被明仁宗授予镇守南京的重任,实现了拥立之功。
高希研究表明,王景弘对北京南京的军事保障和城市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景弘是明朝史上第一任南京守备太监,其镇守南京十年。明仁宗决定将国都回迁南京时,王景弘负责南京宫殿的修建;明宣宗时期,王景弘负责把南京的大量重要物资转运到北京,以及把藩王眷属安置在南京皇宫的任务。此外,王景弘还负责管理整顿宗教文化、财务金融、北京京军的选拔等工作。
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金正昊:
王景弘航海事业启迪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金正昊指出,王景弘的航海事业展示了一种建立和维护国际商贸合作的有效方式,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为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商贸合作提供指导。
金正昊认为,郑和与王景弘的下西洋航行,为当时的中国开辟了新的航道,丰富了各国人民的地理知识和航海技术,推动了当时明朝外交关系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商业的沟通与互惠、技术的传播与互鉴、文化的交流与交融。这些航行体现了古代中国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决心,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推动合作发展与共同繁荣的坚定信心。
金正昊说,回首历史,王景弘的航海事业为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勇于探索、积极开放、和平交流和公正公平——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在推动和平、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的价值观。
金正昊表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有勇气挑战未知,寻找新的可能性和机遇;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开放,打破传统的地缘政治和经济障碍,建立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可以通过和平交流,消除误解和冲突,促进互信共识和友好合作;只有保证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公正公平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全球共享发展,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公平、包容、有序的国际社会。
中共漳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彩泰:
加强王景弘文化开发利用
漳平作为王景弘出生地、故里,如何加强王景弘文化开发利用,谱写好海洋文化新篇章?朱彩泰从加强顶层设计、深度挖掘史料、唱响王景弘故事、深化对外交流、推动文旅融合等角度提出若干思考。
他提出,一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增强城市化建设中的“王景弘文化”的人文价值、经济价值。二要深度挖掘史料,探索成立龙岩市王景弘文化研究会,加强对外沟通交流,填补王景弘史料的一些空白,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三要唱响王景弘故事,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打造更高层次的对外宣传窗口,推进实施王景弘文化进校园工程,扩大王景弘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四要深化对外交流,扩大国际“朋友圈”。抓住弘扬王景弘文化品牌契机,搭建与海外乡亲、企业的沟通渠道、交流平台,推动王景弘文化品牌走出福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推动漳平、龙岩与海外各国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助推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五要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成果转换,加快推进王景弘海洋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开发王景弘主题精品旅游路线和王景弘文创产品设计,促进王景弘文化与各产业融合发展,切实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让王景弘文化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