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陈晓宣(右三)、妹妹陈儒宣(左二)和堂伯一家合影

陈儒宣和家族宗亲相拥

“以后可以自豪地告诉别人,我来自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是陈氏鮡(zhào)公长房第18代子孙,我的根在中国。”来自澳大利亚的马来西亚华裔陈儒宣激动地说。前天上午,在多方的努力下,历经数次擦肩而过,跨越南北半球的距离,她终于找到了在中国的根。

第一次回家 姐妹潸然落泪

24日9时许,在东园镇群青社区葛上(刈上村)自然村,葛上自然村的陈氏宗亲身着红衣,敲着腰鼓,以最朴实的方式欢迎远方归来的游子。看到这一幕,陈儒宣和姐姐陈晓宣瞬间泪目。

走进家族祠堂,陈儒宣姐妹或向家族的长辈们介绍着自己,相互寒暄着;或拿起族谱仔细地翻找着宗亲的姓名。众人虽未曾谋面,但相同的血脉亲情,让他们很快熟络起来。

“100年前,我的阿公陈永发、阿嫲蔡士英背井离乡,漂洋过海下南洋,在马来西亚槟城落地生根……”回忆起爷爷那一辈下南洋艰辛打拼的过往,陈儒宣湿红了眼。她说,10年前,她也漂洋过海移民澳大利亚,同样是单枪匹马,所以更能体会到祖辈当年的艰辛。

据悉,由于老一辈相继离世,家乡地名因谐音更替等原因,两地亲人慢慢失去了联系。多年来,根在哪里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陈儒宣。在马来西亚槟城,祖父墓碑上“惠安葛上”的字眼以及从福建寄去的信件,一直深深印刻在陈儒宣的脑海里。她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自己的根。

热心人牵线搭桥 终于找到家人

对陈儒宣而言,寻根之路并不平坦,他们跨越南北半球,经历了无数次的擦肩而过。据了解,陈儒宣的丈夫祖籍也是福建,2011年1月,她曾跟随婆家人到福建老家探亲。陈儒宣说,她曾多次咨询在泉港的几位姑姑还有其他人,惠安葛上在哪里,但他们都表示没听过。她也几次经过惠安,但近在咫尺的根,因为无法确认,只能遗憾错过。

在陈儒宣苦寻祖籍地的同时,远在国内的陈儒宣堂伯陈成水,也在寻找着失联许久的海外宗亲。3年前,陈成水曾到马来西亚槟城姓氏桥寻亲,但没有结果。

如今,陈儒宣在澳大利亚一学校担任教师。今年6月份,澳中青少年交流协会和陈儒宣所在学校协办网上夏令营。其间,她认识了协会的领队孙达峰。陈儒宣把自己寻根的意愿告诉了孙达峰。

“在家乡热心人士骆培火的牵线搭桥下,不到一周的时间,我们就联系到了儒宣的堂伯父陈水成。至此,断联数十载的一家人终于取得了联系。”孙达峰说,为了进一步核实信息,他们在区、镇、村三级侨联系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刈上村”(葛上村)陈氏家族族谱里找到了陈儒宣先辈的信息。

奔波数千公里 回到故里认祖

9月16日,澳中青少年交流协会“中国寻根之旅”活动正式启动。作为5名老师代表之一的陈儒宣与28位华裔学生从7300公里之外的澳大利亚出发;陈儒宣的姐姐晓宣从3000公里之外的马来西亚出发,姐妹俩齐聚泉州。

24日上午,澳中青少年交流协会参访团来到泉州台商投资区参访交流。活动间隙,陈儒宣和姐姐在宗亲的陪同下,来到了葛上自然村祭拜。心怀诚挚情感的姐妹俩在陈氏祖祠牌位前鞠躬、跪拜、上香,诉说血脉亲情。

陈儒宣感慨地说:“感谢大家帮我找到了魂牵梦萦的族谱和在福建泉州的亲人,一切显得那么不可思议,我在中国找到了根。今天,我站在祖辈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代表父亲陈毓培,还有我的家族回来寻根。我们有幸回到故里,认祖归宗。未来,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会心念祖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传统美德,在海外薪火相承,代代相传。”(记者 苏凯芳 通讯员 曾婉芳 李蔚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