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词明戏传习中心,词明戏传承人林心瑜(左三)展示木偶的操控技巧
走进苍海村,眼前是干净的村道,周围是错落有致的花草,村民们在文化广场上休憩闲聊,俨然一幅淳美的乡村风景画。
“村子越来越美了,环境卫生有人专门管理,公交车直接开到村里面,老人搭车都不用钱,去哪里都方便,这样的生活当然舒畅了。”昨日,面对记者的采访,苍海村村民谢可棉乐呵呵地说。
“汉代名臣,终年汤化身,蟠桃已熟,摘来献神仙……”在苍海村词明戏传习中心,锣鼓声起,高腔此起彼伏。平潭词明戏第十代传承人林心瑜,正向平潭进修学校的老师展示词明戏。词明戏发轫于明末清初,上承昆曲,唱腔高亢清亮,曲调细腻婉转,迄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今年,苍海村词明戏入选第七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词明戏是平潭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早期为宫廷乐,它通过木偶展现个人的行动、眼神和姿态,还原个人在生活中的情节,还结合了平潭本地腔调,很有特色。”林心瑜说。
苍海村位于实验区东南部,东邻坛南湾田美澳海滩,南邻凤凰山,西连仙霞村,北隔南寨山景区,文旅资源丰富。近几年,苍海村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村内的古厝和民房改造成民宿,带动乡村振兴。
在苍海村东海自然村,来自上海的范巾夫在今年7月租下了一栋民房,改造后命名“漫居民宿”。从民宿步行到坛南湾海边只要十来分钟,很受游客喜欢。“整栋房子我只设计了5个房间,以保持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范巾夫说。
在范巾夫眼中,苍海村颇有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之感。热爱乡野与生活的她,还在院子四周种下了蔷薇、三角梅、茉莉等多种花草。“接下来我还计划在村里租下两三栋民房,改造成民宿,让更多人可以来到这里爱上这里。”范巾夫表示。
苍海村党支部书记魏文炎告诉记者,苍海村文化底蕴深厚,共有石厝约600栋,现已有50多家民宿,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部分民宿是村民用自家民房改造的,由村民自己经营,还有部分村民把房子租出去,民宿在村里已经有了一定规模。”魏文炎说,接下来他们会继续推动民宿业扩大升级,发展乡村经济。
除了民宿业,苍海村的农业也颇具特色。苍海村总耕地面积约1200亩,其中水田苍海洋约400亩,可开发多功能田园综合体,也是全岛唯一的大规模水稻田。在这片苍海洋里,水仙花种植也有十余年的历史。
当前正是水仙花生长的季节,昨日上午,记者在苍海村的水仙种植基地里看到,成片的水仙叶片矮壮浓绿,长势良好。“村里的水仙花味香、姿美、花期长,销量也很好,每亩会有1.5万元的创收。今年我们多种植了十几亩,目前已经达到40多亩的面积。”魏文炎说。
记者手记
紧跟时代步伐 乡村大有可为
苍海村因词明戏而闻名。乘着平潭开放开发的东风,苍海村依托自身资源,大力旅游业等,越发盛名在外。夏季,苍海村里的水稻田是炙手可热的打卡地,不仅吸引广大文艺青年,还有许多短视频博主也纷纷来此取景。冬季,来自苍海村的水仙花销往北京与上海,成为一线城市群众的“心头好”;住在苍海村的平价民宿里,可以瞬间忘掉大城市的烦恼,短暂回归乡野……
可以说,苍海村的发展蜕变,为我们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思路。近年来,苍海村紧跟国家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与实验区“一岛两窗三区”建设步伐,依托乡村文旅资源和地域条件,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振兴。多元的发展思路,让如今的苍海村频频出圈,收获大批粉丝。(记者 林舒玲 江信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