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金銮湾 林丰 摄

十年奋楫扬帆,十年砥砺奋进。展开东山十年气势恢宏的壮美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目标明确的十年——东山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主动融入省市发展规划,结合东山实际,重点做大“海”的文章,统筹南门湾、金銮湾、马銮湾、屿南湾等九个湾区优势和帆船帆板、文旅影视、摄影写生等七个基地基础,谋划建设“一海九湾七基地”,打造“国际旅游岛”。

这是拼搏奋进的十年——围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东山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实施“七比一看”竞赛,全力以赴抓经济运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工作。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114.2亿元,增加到2021年204.4亿元,年均增长8.7%。今年上半年GDP实现130.96亿元,增长8.3%,位居全市第二。

这是硕果累累的十年——顺利完成“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全域旅游蒸蒸日上、生态文明代代接力、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民生事业节节攀升、城乡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东山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县“五连冠”,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平安建设示范县、中国“长寿之乡”,成为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接好生态“接力棒”

书写东山“绿色答卷”

60年前,东山岛风沙肆虐,寸草难生,如今的东山,入目皆绿。近十年来,东山人用心接好谷文昌老书记生态文明“接力棒”,把生态作为“生命线”和“发展轴”,守护绿水青山。

漫步马銮湾,白浪如玉、金沙如绵,岸上,满目的绿色格外抢眼。为打造绿色海岛,东山坚持“每年至少投入5000万元、绿化1万亩”的建设机制。在一代代东山人的不懈努力下,东山建成的“百里木麻黄”犹如一座“绿色长城”,守护这座海岛。近年来,在全岛村边、海边、路边、田边补植种植木麻黄,形成“一廊道三林区”全岛木麻黄长廊。实施总投资3.35亿元的东山湾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驱车进岛,宽阔平坦的迎宾大道笔直延伸开来,两侧绿树成荫,视野开阔。“东山这几年变化太大了,以前来的时候,感觉灰蒙蒙的,现在到处都是柏油路,两旁绿植郁郁葱葱,令人心情舒畅。”来自广东汕头的游客冯锦如感叹道。

十年来,东山牢牢守住生态“生命线”,建成长山尾、城垵2个污水处理厂,城乡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在全岛铺开建设。率先建立岛长、湾长、河长、田长、林长“五长制”,实施“五海”保护行动,全县推广生态养殖新模式,重拳整治盗采海砂,查获回填海砂4万立方米;实施八尺门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实现60年后八尺门“海域贯通、海水相融”,为东山守住“碧海金滩”、留住“生态美景”。今日东山,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常年空气负离子含量在2万个以上。

拓展产业“新空间”

激活东山“发展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山县着眼“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思路,突出产业驱动,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工业经济、文旅经济,一幅幅产业经济昂扬发展的动人图景徐徐展开。

坚持构建“6+6”海洋产业体系,即谋划推进大产、古港、西崎、旗尾、大澳和冬古等六码头建设提升,科学规划铜陵皇金鲍、下西坑贝藻类、岐下斑虾类、乌礁湾仿野生鱼类、宫前湾深远海养殖、东古亲营紫菜养殖等六大片区,成功引进并开工总投资超过25亿元的中国海洋生态牧场、总投资8.6亿元的铜陵皇金鲍养殖综合体、总投资6亿元的海天阅深海养殖项目,高质量发展渔业的基础更加厚实。水产出口创汇稳居全国县级首位,仅2021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超过44万吨、增长2.2%,带动以水产为主的电商交易额28.23亿元,增长20%。

坚持把“一粒砂”做成一条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链。推动旗滨集团再投入40亿元提升改造7条生产线并实现投产,鼓励研发新产品,大力发展电子玻璃、药用玻璃,推动产品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变。从2020年的35亿元产值,跃升为2021年的近60亿元。同时,加快总投资17.7亿元的太阳海缆建设步伐,打造工业新增长点,力争到2025年,电缆产业产值超过40亿元,带动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增长6%以上。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东山县正在打造全省光伏产业基地,已规划建设1500亩的光伏产业园区,成功签约建设一道新能源等产业项目。同时,全力对接引进光伏逆变器、电池片、组件边框、胶膜等光伏中下游产品,发展壮大光伏新能源产业。

打造旅游“增长极”

铺展东山“魅力画卷”

东山始终朝着“国际旅游岛”的目标,步履坚实、阔步前行。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染红金色的沙滩,太阳缓缓从海平面升起,数十名守候在金銮湾畔的游客激动地按下快门,定格日出美景。

晨曦映衬下,苏峰山“生态公园”、海湾公园、鱼骨沙洲等景区景点,在163公里的绵长海畔,踏浪弄潮;登岛串岛、帆船航海、水上运动等旅游业态,在1800平方公里的蔚蓝海上,逐浪扬帆;悦华、扬逸山轩、顶上拾光等酒店民宿,传颂着多情的海岛故事;谷文昌纪念园、东山战斗纪念馆等红色景点,串起海岛研学培训的旅游专线。

“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东山丝毫不敢懈怠,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运用“生态+”理念,打通“生态+旅游”的转换通道,打造彩蝶湾景区、冰雪世界等景区,推动建设铜陵古城开发,规划苏峰山景区,建设12平方公里滨海“生态公园”,推动鱼骨沙洲景区形成滨海旅游新爆点。推进总投资7亿元的悦华酒店,加快扬逸山轩、庄园、马里兰等项目建设,补齐东山星级酒店短板。优化业态,发展登岛串岛游、海上运动游、研学培训游、文旅影视游等,全域旅游蒸蒸日上。今日东山,已成为旅游“网红”、银屏“新宠”、游客“打卡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增进群众“幸福感”

彰显东山“民生温度”

在东山一中生物组培室里,分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等各类器材一应俱全,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并记录植物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生长、分化,最终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有了现在的教学条件,同学们能在实验中看到一片叶、一个芽的奇迹蜕变,感受到了生命的美丽。”学校生物教师陈秀慧介绍说。

十年来,东山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民心工程,推进了一批实实在在、群众点赞的实事,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如今,俯瞰东山大地,“内联外通、便捷舒适”的路网交通体系初步形成。高铁入岛项目争取年内开工,迎宾大道延伸道、西铜公路“白改黑”实现全线通车,建成旧环岛路城南路至谷干院段等主干道,打造苏峰三路南段等景观路,打通东外环、苏峰四路等“断头路”。总投资5.65亿元的岛外引水第二水源全线通水。总投资6亿元的县三级医院正加快建设,新增500个床位,实施县中医院迁建等项目,让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十年潮涌再扬帆,奋楫而上逐浪行。东山将持续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生态治理、乡村振兴、基层党建、作风建设等工作,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