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三 

“疫”线“摆渡人”

与疫情同行,奔波在路上。

文ㅣ洪海东 许昕怡 陈勤思  林榕生  褚子强


在抗疫一线,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摆渡人”。他们始终在路上,与疫情同行,与时间赛跑。

 

核酸样本转运车队:同病毒赛跑

“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说起自己当下每天转运核酸检测样本的工作,出租车司机赖明志轻描淡写,“开车来回一趟差不多要一个多小时,进行人、车消毒后又接着奔赴下一趟。”

3月13日以来,福建省泉州市遭遇新一轮本土疫情,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为配合开展核酸检测样本转运,泉州成立核酸检测样本转运小组,向出租车司机发出组建“抗疫志愿车队”的征召。记者了解到,短时间内就有500多名“的哥的姐”主动报名参加。

对于这项任务,赖明志已是“老手”。2021年9月福建省莆田市突发本土疫情期间,他就主动请缨,加入核酸检测样本转运车队。此次接到“征召令”时,他“疫”无反顾,再次积极响应。

赖明志告诉记者,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将车辆开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领取防护服,开展车辆消杀后立即将防疫物资运送到各个核酸检测点;等待核酸检测结束后,将装箱的检测样本消毒后运送到核酸检测实验室,再进行车辆消杀,又重新投入另一个转运任务中。

转运工作责任重、节奏快、强度大。几天来,赖明志每天早出晚归,严格按照要求做好一级防护,累计行车里程已超过500公里。

疫情下,在泉州,像他们这样逆行而上的“摆渡人”还有很多。他们戴上口罩,穿好防护服,克服心中对病毒的恐惧和健康码由“绿”变“黄”带来的不便,日夜轮流更替,冲在战“疫”最前线。

截至3月19日24时,泉州已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94例、无症状感染者338例。为快速阻断疫情传播,泉州已开展两轮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仅3月18日第二轮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就采集700万人份;当天6时起,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等10个重点区域又开展新一轮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

截至3月18日,泉州市核酸检测样本转运小组的出租车“抗疫志愿车队”共统筹安排保障车辆213部,驾驶员566人,完成转运任务6600趟次。

在战“疫”最前线,除了这些转运核酸样本的司机们,“摆渡人”还有那些接送隔离人员和感染者的工作人员。他们分秒必争,与病毒赛跑,滚滚车轮跑出一条条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转运线”。

正在执行核酸样本转运任务的的哥赖明志师傅。(洪海东 摄)


 

印尼归侨做“摆渡人”:“疫”不容辞

从今年3月福建出现一轮本土疫情以来,60岁的印尼归侨温声强已协助接送境外输入人员100多人和密接及次密接人员1000多人。

“24小时待命,最忙的时候,从白天一直做到次日凌晨四五点才回家。”温声强近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平常早上8点开始上班,基本都是到晚上12点才下班。

今年3月刚退休的温声强,原为福建省宁德市东湖塘华侨农场的职工。3月15日,他加入宁德东侨开发区防疫志愿者队伍,成了接送境外输入、高风险地区返宁人员和转运密接及次密接人员的一名“摆渡人”。

每天,温声强都奔波在路上,车上不能开空调,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穿就是十几个小时。为了赶时间以及防疫需要,压缩饼干成了他的美味佳肴。

原有的腰椎间盘突出老毛病,在高强度的长途跋涉下更是不时发作,止疼药成了他出行的必备品。

“和医生护士比起来,我们算轻松的了。”温声强说,自己在人员转运方面比较熟悉,一直都在做这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温声强就主动请缨,担起接送高风险地区回宁人员的任务,往返奔波于宁德和厦门、福州等地的集中隔离点。

“来回路程七八百公里,经常一天中有10个小时都是在车上度过的。”让温声强倍感欣慰的是,大家都挺配合,自觉去相应隔离点进行隔离。

高频率接触风险地区返宁人员,让温声强的家人担忧不已。他的妻子也曾埋怨:“你都退休的人了,还凑什么热闹,要是有个万一怎么办?”

“事情你不去做,我不去做,最后谁来做呢?在我们归侨危难的时候,是祖国接纳了我们;这个时候需要我了,说什么我也得上。”这是温声强的回答。

“家人虽然担忧,但还是比较支持的,我也安慰家人,自己会做好科学防护。”温声强已经快一个月没回家了。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温声强把“家”搬到了办公室,一张床、一张办公桌,成了他临时的“家”。他说,住在办公室,可以随时执行任务,节约很多时间;生活用品不够时,他就电话联系家人送到办公场所门卫处。 

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温声强也收获了不少感动。今年4月的一天,刚刚过完60周岁生日的他,身着防护服站在某小区门口。“伯伯,这是我爷爷种的,给你解渴!”突然,一个稚嫩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这是有故事的青瓜!我望着小朋友,左右为难……不接,又怕伤害幼小的童心,我真的太难了,还是接了吧!”温声强在朋友圈里打趣记录道。

“还有一次,转运一家隔离人员抵达酒店后,这家人的孩子对我说‘爷爷,您辛苦了’,我很感动。”温声强难以忘怀战“疫”中的一个个瞬间。

这一份份感动,也让花甲之年的温声强坚守“疫”线。“只要需要我,我就会像战士一样随时准备出征,尽自己的一点力量。”


乐凤安在等待转运涉疫人员。

深夜转运车辆,奔波在抗疫一线。

转运司机:两年多未归家

一辆车,一个人,一包面包和几瓶水,便构成了八小时的“家”。4月14日,记者在高速路口看到宁德市蕉城区公车平台的转运司机乐凤安时,他正靠在座位上休息。

“最近转运次数多吗?一天要跑多少趟?”当记者问到最近高速路口的转运情况时,乐凤安称,最近由于交通管制,高速路口的转运需求有了一定的下降,但是市区内的转运需求依旧十分庞大。

“记忆最深的一次转运经历是4月2日晚上八点多,刚执行完厦门到宁德的长途转运任务,便又接到平台的指令,将密接、次密接人员转运至医学观察隔离点,一直工作到次日上午九点多,20多个小时几乎没合过眼。”提及印象最深的经历,乐凤安记忆犹新。

看到乐凤安的防护服被汗水浸透,记者捏了捏他的衣服,瞬间水便冒了出来。“这算个啥!中午最热的时候把鞋子脱掉,里面的水可以直接倒出来。”当记者震撼于他流这么多汗时,乐凤安对记者笑了笑,“在高速路口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这样情况。”

乐凤安有时也充当一下志愿者,帮助高速路口的执勤人员检查进入人员的相关证件,保障车辆安全。

被称为“摆渡人”的转运司机犹如一个个士兵,冲锋在抗疫第一线,昼夜不息,24小时待命。而他们背后也有着一群执着的“调度员”,为确保转运高效快捷、人员安全无碍,经常工作到深夜。

“一定要规划好路线,确保我们的转运速度尽可能快,同时一定要保障司机的安全!”蕉城区公车平台调度室中,环三兴港集团副总经理蔡锡英通过大屏幕查看平台车辆转运前情况,研究如何转运密接、次密接人员。

环三兴港汽车总经理孙作清称,目前公司设置了四个专班组,分别是境外输入人员转运疫情外事组、境内输入人员转运交通检疫组、疾控中心车辆保障组、接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宁德南高速口、宁德汽车城、宁德八都铜镜口驻点对上海等高风险区域进入宁德的人员进行转运。

昼有昼的“战场”,夜有夜的“搏杀”,转运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昼夜接替,没有一刻停息。凌晨两点,记者跟随蕉城区公车平台转运司机王师傅的车辆来到宁德动车站,等待转运涉疫人员。

“你有多久没回家了?家里人怪你吗?”等待间隙,记者询问了王师傅的家庭情况。

“两年多了,我一直在医学观察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住宿区住着,往返于隔离点和转运点之间,不曾踏足家中一步,家里人还是支持我的,毕竟是为了防疫的需求。”王师傅告诉记者,他日常会一周打一两次视频或者语音电话和家里人聊天,忙的时候可能就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打一次。

“两年没陪小孩过生日了,等疫情结束,我一定要买他最想要的礼物,陪他过生日。”当记者问到王师傅是否有什么心愿时,正准备去接涉疫人员的他苦笑着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