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社工的结缘是在2013年的夏天,在大学录取通知书上,我第一次遇见了‘社工’。直到2017年加入莆田市阳光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成为一名专职社工,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接触社工行业。在社工这条路上,我接触了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曾在炎炎夏日去山里入户走访,曾在大暴雨的夜晚骑着车在街上寻找流浪乞讨人员,也曾在活动结束后收到小朋友给的糖,收到过服务对象一句鼓励话语……这五年的社工经历,让我接触了许多人和事,所有的这些,对我来说是成长,也是充满神奇的体验。”2021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陈思婷对记者感慨道。

2017年,陈思婷从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便投身于社工行列,现任莆田市阳光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服务部部长。

在5年的社工服务过程中,她参与了莆田市西天尾阳光社工站社工服务、莆田市儿童之家“阳光成长乐园”社工服务、莆田市荔城区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服务和濠浦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社工服务等项目,接触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困境)儿童、街头流浪者等服务对象,并为青少年群体开展禁毒、普法等各类社工活动400余场,服务人数近万人次。

工作中,她将自己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嵌入青少年服务中,充分整合辖区企业、社区居民、高等院校的志愿者资源,面向青少年群体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社会工作服务,在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城市融入、提升留守(困境)儿童的抗逆力、为困境儿童构建多方支持、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社工是一个职业,有专业的工作手法,也同样需要更多的耐心、贴心、细心和信心。”陈思婷分享了一次普通又深刻的经历。2019年暑假,陈思婷在社区开展为期两周的公益夏令营活动。在夏令营快接近尾声的那几天,两个平常很要好的小男孩突然吵架甚至动了手。陈思婷在了解原因后,分别找两个小朋友谈心。在和其中一个男孩谈心时,他突然哭着告诉她,从小他家里只要一少了什么东西、一坏掉什么东西,家人就指责他,长这么大,从来都没有人这么认真地听他说过话,陈思婷是第一个能相信他,愿意听他好好说话的人。那时候,陈思婷心里突然咯噔一下,有点难过又有点心疼。最后在她的开解下,两个小男孩和好如初。在夏令营结束的时候,那个小男孩抱了抱陈思婷,说了句谢谢。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却让陈思婷触动很大。“曾经有位老师告诉我,做社工就要守住自己心中的那道光,因为未来可能会有人因为你的这道光走出黑暗。”她说。

陈思婷还记得,在一个雨夜,她接到任务——护送一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流浪人员回家。“我记得那天夜里下了特大暴雨,当我找到她时,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刚开始我心里真的挺怵的,但是在出租车上时,她凑到我耳边,跟我说了很多话。虽然我听不太懂,但我知道她感受到了我的善意,她在用她的方式表达信任,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放松下来。”她对记者说。

作为团属社工机构的青年社工,陈思婷认识到要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而,工作之余,她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专业技能培训,并在2020年顺利通过了中级社工师考试。

“团组织给的荣誉,是我前行的动力。”对于能成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陈思婷十分开心。她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牢记初心使命,立足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和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青少年群体和青年社会组织事业。(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游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