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一 
吴成典:我从不相信“台独”会有机会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中华大地是我们共同的家。”
文ㅣ闫旭 林春茵 郑江洛
“我们新党28年来,都希望两岸携手合作,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都是中国人。”新党主席吴成典在厦门表示,“我相信这个趋势是很清楚的。”
2021年12月9日,包括吴成典在内的15名参加第十三届海峡论坛的台湾嘉宾,以及20家两岸媒体,参访了厦门市海沧区生物科技公司。次日,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在厦门拉开序幕,吴成典第二次以新党主席的身份参加海峡论坛。

吴成典偕新党副主席李胜峰一行十人,出席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大会并致辞。
“我们还是来参加海峡论坛了”
吴成典偕新党副主席李胜峰一行十人,出席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他表示“我们还是来参加海峡论坛了。”
吴成典在论坛大会上致辞时坦言,从台湾前来参加海峡论坛,既有新冠肺炎疫情之患,又有民进党威胁恐吓打压之忧,但只要对两岸和平统一有利,只要对两岸和平稳定交流发展有利,新党绝对全力以赴。
吴成典连连质问,两岸关系是台湾生死存亡的关键,台湾上上下下理应严肃以待,但台湾所谓的大党只想选举夺权,有谁用心面对过2300万人生命财产要如何得以保障?有谁真正用心考量过,未来20年、30年、40年、50年,台湾要怎么发展?台湾青年前途愿景何在?又有谁真正关心投身于各行各业兢兢业业的庶民大众。选举有输赢,政党有轮替,但是台湾赢的希望在哪里?
“我们要坦然面对两岸统一,当统一不再是台湾前途发展的选项,那绝对是台湾的灾难,台湾的危机。反之,这对台湾的发展来讲,就是一个无穷的新机遇。”吴成典说,台湾赢的希望就在于深刻洞察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两岸和平统一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两岸和平要保障,统一是归途”。
“让台湾顺理成章地享有两岸和平红利。”吴成典指出,“我们都是一家人”,从维护台湾老百姓的利益福祉角度,他们反对民进党操弄两岸民意对抗的自私自利,要断绝美日强权通过台湾反中、抗中、压中的念头,“我们要让他们失去操弄台湾的筹码,同时台湾不必看美日的脸色”。
吴成典认为,两岸要鼓励更多更深的交流,应通尽通,不要设限,不要条条框框,来达到两岸同胞心灵上的契合。
此行中,吴成典在多个场合反复呼吁,两岸“小三通”尽快恢复。在论坛上,吴成典再度提出,做好疫情防控之下,尽快恢复“小三通”,让金门、马祖再来扮演两岸和平的桥梁。

包括新党主席吴成典(右二)在内的15名参加第十三届海峡论坛的台湾嘉宾,以及20家两岸媒体,参访厦门市海沧区生物科技公司。
“‘登陆’不是‘背井离乡’”
“平潭是祖国大陆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前段时间,一首网络歌曲《2035去台湾》很火,反映了民众对实现京台高铁联通两岸的美好愿望。”来到平潭,吴成典出席第十届共同家园论坛。
第十届共同家园论坛开幕式上,吴成典表示,希望平潭往台湾的客运航线尽早复航,平潭先通,带动两岸应通尽通,也期盼坐动车回大陆的愿望能够早日实现。
此次跨海前来参加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吴成典行程满满,从厦门到平潭,频频现身各项交流活动。
对于本届共同家园论坛的主题“好的生活、好的未来”,吴成典认为,这很朴素明了地表达了平潭建设“两岸同胞共同家园”的愿景。
在论坛现场,他也分享了三个关键词。
一是“交流”。在吴成典看来,今年的海峡论坛、共同家园论坛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民进党当局阻挠两岸交流的不利影响下,得以持续举办,充分表明了一个事实——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交流不会停、不会断,不会少。
他表示,共同家园论坛走过十年,在沟通两岸同胞情感、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希望论坛能持续办下去,越办越好,让两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二是“合作”。吴成典认为,大陆市场很大,有大的优势,台湾市场虽小,也有小的特色,小地方要发展就要走出已有的小圈子,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小”与“大”结合起来就是“尖”,所以两岸要携手合作、共创双赢。
他进一步指出,平潭与台湾在经贸、物流、人员往来等方面联系越来越紧密,交流越来越频繁。他期待平潭与台湾探索出更大格局、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交流合作路径,也呼吁广大台商台青把握机遇,勇敢走出来追寻更好的发展。
三是“家园”。他说,“登陆”台胞在大陆成家立业,这不是“背井离乡”,是“家的融入”,“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中华大地是我们共同的家。”
“家是熟悉、亲切、温暖、踏实的港湾,给我们力量,让我们依靠,助我们成长。”吴成典深情说道,对于广大台胞,特别是台湾青年来说,大陆就是这样的家,希望台湾乡亲们真正把大陆当作家,把心带过来,增强自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落地生根的意识。
“两岸要一起往前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成典表示,海峡论坛是两岸很重要的沟通平台。
“我每次来参加海峡论坛都很有感触,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舞台,不管是官方的、民间的、技术的、乡土民情的还是文化的,方方面面可以交流。”吴成典说。
吴成典认为,两岸交流是一定对的方向,所以他很乐意来参加海峡论坛。“我根本从来都不相信‘台独’会有机会,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两岸同胞有这么方便的资讯,这么多的合作,到大陆来的台商这么多。两岸联合可以赚更多钱,作更大的成就,不是很好吗?”吴成典说,“两岸要珍惜情缘,一起往前走。”
此次来到福建,吴成典走访了泉州、漳州、龙岩等地,与当地创业的台湾青年进行交流,“印象非常深刻”。看到台商来到福建发展没有“水土不服”,年轻人有广阔的发展舞台,吴成典坦言“感到很高兴”。
参访海沧区内的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生物科技企业,也令吴成典直呼“印象深刻”。他说,相信这里的生物科技产业未来几年将会快速成长。
2012年起,在厦门市统一规划的产业布局中,海沧区着力建设生物医药港。2017年以来,生物医药与集成电路、新材料被列为海沧区三大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沧生物医药企业数由2012年的90家增至2020年的369家,产业规模相应由89.02亿元(人民币,下同)增至327.94亿元。
厦门海沧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晔说,在海沧区,生物医药产业呈现两岸充分融合的产业发展态势。
目前,海沧区有十余家台资生物医药企业,并且有不少大陆企业也在技术上与台湾专家深度合作。海沧区还有专门的政策体系和扶持团队支持台资企业与人才发展,展现两岸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很多可以合作的机会。
台湾专家曾子晏2010年来到厦门,目前担任厦门大学药学院转化医学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认为,完整的产业链建设是台湾擅长的,而当前大陆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走在国际前列,两岸在创新、技术方面深度合作,一起做更精致、优化的产品。
“厦门海沧和台湾一水之隔,交通方便,两方可以多多配合。”吴成典表示,海沧区有这么领先的技术,生物医药产业会慢慢凝聚,两岸优势互补的机会一定会提升。

 在线读刊
在线读刊 微信
微信					
 微博
微博 手机版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