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巴西远道而来的20万吨级巴拿马籍散货船“中钢光辉”轮缓缓靠泊在湄洲湾北岸东吴港区罗屿港口,减载6.6万吨铁矿石后,该批铁矿被继续转运至台湾地区。
罗屿港口位于湄洲湾主航道上,天然水深条件优越,规划建设5万~40万吨级大中型干散货泊位15个,设计综合通过能力1.17亿吨,拥有目前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深水泊位和保税堆场。
大港崛起,澎湃前行。数据显示,2021年,罗屿港累计完成吞吐量1310.03万吨,同比增长17.93%。今年1月份,罗屿港先后两次完成40万吨级超大型矿石船的靠泊接卸工作,全月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42.89万吨,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0.12%,刷新了建港以来单月吞吐量纪录,实现首月“开门红”。
发力海洋经济,港口建设的步伐稳健而迅速。2月初,罗屿作业区8号、11号和12号泊位工程项目使用岸线先后获交通运输部批复。
“8号泊位建设规模为30万吨级散货泊位,是罗屿作业区中期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提升罗屿港口大型船舶接卸能力,助推罗屿港口朝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晓川告诉记者,11号、12号泊位为15万吨级散货泊位,将与8号泊位同步建设,并预计于2025年投产。届时,罗屿作业区将完成“两卸三装 五泊联动”的中期建设布局,配合堆场的进一步扩容,港区整体装卸能力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真正具备国内一流散货大港的综合竞争力。
与罗屿作业区相邻的,是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作为备受关注的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日前,哈纳斯莆田LNG接收站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建设,项目一期投资52.6亿元,设计年接收LNG能力565万吨,远期年接收总规模可达1000万吨。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安排,该项目将于今年中下旬开工,2025年竣工投产。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为闽粤浙赣四省增加天然气年供应量130亿立方米,销售收入预计达300亿元。
依托港口,拥抱开放,优质资源前后落地美丽港城。
荔港大道东吴段两侧,高楼林立、塔吊繁忙,一栋栋崭新建筑拔地而起——妈祖质子重离子医院一期主体建筑封顶、宜泰达(口罩和石墨烯医疗)生产线项目口罩生产车间装修完毕、太阳树生物制药二期等8个项目签约落地……凭借港口和区位优势,莆田选址北岸经开区,打造全国首个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
近年来,突出临港产业、生物医药、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北岸经开区明确提出“东城西港”“一轴、两翼、三组团”空间布局,坚持港产城融合并进、一体发展。2022年,北岸经开区围绕重点产业链,计划实施重点项目67个,总投资约1240.8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约240.8亿元。(全媒体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谢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