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离家最近处 书香飘满屋

漳州一批市民共享书屋落户市区多处公园并对外开放

城市书房和你家之间,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春节前,一批市民共享书屋落户西院湖生态园、九龙公园、江滨公园、西溪亲水公园、中山公园,书屋根据不同受众群体定制了“个性化”的主题馆,目前已全面向读者开放。

大阅读时代,数字化阅读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图书馆的资源优势,这些市民共享书屋如何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建立与社群更有黏性的链接?定位受众、空间共享、数字赋能——市民共享书屋亮出了三张“特色牌”,这里不仅仅有书,还有沙龙讲座数字资源,也是共享式文化空间,为市民打造了“起于阅读,但不止于书籍”的文化“绿洲”。

提供契合人群的主题图书

读者的“城市客厅”

走进西院湖生态园,步行不到5分钟,就可以看到这个毗邻儿童游乐园的市民共享书屋。市民沈妙端与她六岁和十岁的两个儿子在市民共享书屋翻看绘本,这已是她第二次带着孩子来这里看书,“离家近,加上孩子喜欢来,看累了旁边还有儿童乐园。”出了书屋,步行5分钟,便是沈妙端的家。

西院湖生态园·市民共享书屋面积200余平方米,可容纳读者50余人。因在附近活动的人群多为家长及儿童,所以这里以儿童类图书居多,包括社会科学、文学、自然科学、儿童绘本等图书2500余册。

“个性化定制”是市民共享书屋亮出的第一张牌。和西院湖市民共享书屋一样,江滨公园的共享书屋因毗邻儿童微乐园,在书籍选择上更偏向于儿童类;西溪亲水公园共享书屋周边设有网球场、乒乓球场、田径场等配套设施,为市民打造了多样化阅读空间。“通过提供契合人群的主题图书,才能让市民共享书屋系统扎根社群,成为延伸到千家万户的共享空间。”市风景园林中心办公室主任郭静娟说道。

如何打破传统图书馆“只是借书和看书之所”的观念壁垒,挖掘更多本地文化特色资源,成为市民共享书屋另一条“出圈”之路。

中山公园的市民共享书屋就设在战时人防洞,保留了人防洞的原貌及文化遗存。因中山公园毗邻漳州古城,书屋还依托古城文化内涵,因地制宜放置了《漳州古街》《中山公园博览》《闽南现代建筑》等相关书目,让读者在游览完古城后就可在书香中寻踪漳州历史文脉。“这些文化史料很多都是珍贵典藏版,在市面上买不到,开馆几天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阅读。”中山公园市民共享书屋志愿者陈建文说道。

书屋也成为人与人链接之所,形成本土文化圈层,将文化知识有力地推向读者。就在不久前,西院湖市民共享书屋就组织了一场“‘非遗’贺新春 幸福满画韵”活动,让市民体验印制漳州木版年画,吸引了200余人前来参加。“未来,共享书屋将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集体沙龙,融入跨界活动,不断丰富书屋内涵,让书屋成为男女老少读者的城市客厅。”郭静娟说道。

多单位共建书屋

藏书不定时更新

虽然这些市民共享书屋面积都不大,但藏书却有近5000册,还不定时更新和增加。那么这些图书都从何而来?

市风景园林中心的职工书屋,就是这些市民共享书屋藏书漂流的起点。去年,市风景园林中心的职工书屋被授予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全国总工会给予该书屋600余册的图书补给。如何打造“没有围墙”的职工书屋,让这些优质的图书资源流向百姓生活?去年8月开始,市风景园林中心联合市总工会,并陆续与漳州市图书馆和海西博文书店联合启动市民共享书屋建设,千册图书开始了漂流之旅。其中,西院湖市民共享书屋由市图书馆参与合作共建,是标准化建设试点之一,内有藏书2500余册,并配备借还设备。通过数据平台实时交互,市民可在此实现市图书馆借阅书籍的通借通还。海西博文书店也在西溪亲水公园市民共享书屋捐赠图书1500余册。“市民共享书屋的图书将定期进行更新、补给和交换,确保充分利用每一间书屋的图书资源。”郭静娟说道。

对于共享书屋如何一下建成,市民陈先生感到疑惑,“这些市民共享书屋好像一夜之间就来到了家门口。”这是因为首批市民共享书屋的前身多由公园内既有木屋、用房盘活利用,没有大拆大建。

比如,西院湖市民共享书屋的小木屋就是从公园管理用房改造而来,书屋依据原来的空间格局设计成了两间并联的半开放式阅读空间,既有小型“会客室”,也有安静阅读台,还在露台摆上休闲桌椅,打造一处活跃的社交空间。读者在这里三五成群,找一小块地方,就能进行学习和交流。而九龙公园的市民共享书屋偏居于公园荷花池一隅,书屋被一片多肉植物环绕,成就了“小隐隐于野”的清幽空间,很难想象,这个安静的读书空间曾是公园仓库。每次周末,市民刘宇带孩子来书屋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刘宇表示,相较于线上阅读,他更愿意让孩子接触纸质书籍,“一方面主要出于对孩子视力保护的考虑,另一方面市民共享书屋的藏书部分是时下热门图书,更贴近当代生活。”

“集约化思维”不仅体现在土地资源盘活,还体现在市民共享书屋探索的“志愿+书屋”模式。记者了解到,目前市民共享书屋主要由公园管理中心志愿者代为管理,今后将向社会和高校征集更多志愿者,形成共治共享的便民服务新格局。

“线上图书馆”将落地市民共享书屋

二维码借书、图书智能识别、WIFI全覆盖……这些高科技图书借阅方式在部分市民共享书屋内已不在话下,读者借还书不再受地域限制。“通借通还服务是从读者最基本的借还需求入手,实现对书屋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西院湖市民共享书屋志愿者许毅勇说道。

此外,今后将有更多的“移动图书馆”走进共享阅读空间。这些电子读书器上含有电子图书、期刊借阅、名师讲坛。其中,电子图书包括经典名著、文学艺术、成功励志、政治法律等12个子类目。市民只要点开感兴趣的书籍,扫描二维码后就可下载书本内容到手机客户端进行图书在线阅读。这也就意味着,读者在市民共享书屋内不再拘泥于现有的纸质图书,通过线上设备就可链接更多图书资源,实现市民共享书屋内容的横向扩容,各公园书屋互联互通。(闽南日报记者 陈慧慧)

共享书屋通讯录

西院湖生态园·市民共享书屋

开放时间|周三—周五:下午3:00—6:00

周六、周日:上午9:00—11:00、下午3:00—6:00

中山公园·市民共享书屋

江滨公园·市民共享书屋

西溪亲水公园·市民共享书屋

九龙公园·市民共享书屋

开放时间|周六、周日:上午9:00—11:00

下午3: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