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上午,福建省首批医疗队135名医务人员从福州出发,乘专机驰援湖北。(王东明  摄)


致敬“最美逆行”

“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福建最值得骄傲的优秀儿女,我们向你们致敬。”

文ㅣ龙敏 林春茵 闫旭 张羽 彭莉芳 黄鸿峰 宁宇


3月18日,福建省支援湖北首批返闽的三支医疗队240人,从武汉抵达福州,平安凯旋。

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省长唐登杰,如约迎接这些战“疫”英雄胜利回家。而且,福州地铁站墙上的广告换成了支援湖北医护人员的群像,闽江两岸楼宇、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等福州城区的7210面大屏被福建支援湖北医护人员“霸屏”,一起致敬这些“逆行英雄”。

“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福建最值得骄傲的优秀儿女,我们向你们致敬。”于伟国如是为“逆行英雄”们点赞。

从1月27日福建首批医疗队出征开始,福建总共派出了12批次、1393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在湖北、武汉遭受疫情打击的关键时刻,他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在战“疫”中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5ea4f164e2fa4.png

福建首批对口宜昌支援队乘坐厦航专机出发。


 出征武汉: 意“谎言”作别

“爸爸妈妈要去打怪兽了,你要照顾好自己和爷爷奶奶,守好我们的小家。”1月27日一大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吴文伟,用一个善意的“谎言”作别5岁的女儿,“逆行”前往湖北。

2月15日,107名福建医护人员集结从福州出发驰援湖北武汉,前往当地方舱医院救治病患。

1月28日晚,10名神经内科专业护士从福州连夜出发,前往湖北支援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李一明  摄)

当天上午,福建省首批医疗队从福州出发,乘专机驰援湖北,抗击新型肺炎疫情。此次出征的福建首批医疗队共有135名医务人员,均来自福建三级综合医院和承担传染病救治任务的传染病专科医院。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这是1月25日晚国家卫健委要求福建省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后,短短24小时内即组建而成的福建医疗“精锐部队”。

出征仪式现场,医疗队员们不时轻声交谈,相互鼓劲,紧张中也带着些许兴奋。多名医疗队队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医院驰援湖北的报名都很踊跃,面对近百人的竞争,自己好不容易“脱颖而出”。

“早有准备去支援,一直在等待命令。”连日来,武汉遭受新型冠状病毒肆虐,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吴文伟感到“寝食难安”。因此,26日接到报名通知后,他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武汉有很多我的老师和朋友。”上世纪90年代,吴文伟就读于位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当年我们学校比较破旧,但读书都很刻苦,我对武汉很有感情。印象中,武汉地方很大、人口很多、风景很美、民风强悍。”

曾参加过汶川大地震救援工作的吴文伟,也是福建省预防医学会灾难预防医学分会委员、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小组成员,救援救助经验丰富。他说,武汉疫情防抗问题非常严峻,周边市区也不容乐观,医护人员急缺,因此他们此去准备了大批医疗物资。

在吴文伟驰援湖北的同时,同是医生的妻子何炜也取消休假,返回工作岗位待命,只能把女儿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吴文伟坦言,其实有些担心年幼的女儿,只能以善意的“谎言”作别女儿。“这样的突发事件,没办法,终究得有人去。”

面对疫情,许多“逆行英雄”一如吴文伟,选择用善意的“谎言”作别。

临近出发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阿红(化名)还在反复叮嘱着前来送别的爱人、亲戚、朋友,“不要让妈妈知道。” 

阿红说,因为读研究生时的主攻方向就是与疫情相关的专业,相较于其他人更适合到湖北去,因此义无反顾报名参加医疗队。让她唯一担心的,就是患有高血压的母亲会担心。 

福建省立医院感染管理部主任林璇,也始终瞒着父亲。林璇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已90多岁,我没敢让他知道,怕他担心。”

“虽然前方的疫情很严峻,但在目前的局势下,我们没有退路,只能勇敢地逆行,我有信心凯旋归来。”林璇说。

 

 对口支援: 宜昌你好,福建来了

把耳后一圈儿头发全剃光了之后,26岁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巫磊一下子变得很“酷”。

“我第一次见到她,心想怎么有那么干干净净的女孩儿。”巫磊的男朋友林隆有点难以接受温顺的女孩变酷了,而更难过的是,准备五月结婚的两人正面临一次不同寻常的离别。

2月11日,福建对口支援湖北宜昌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批医疗队出征。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建立了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的对口支援关系,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病人的救治。

对口支援机制由地方政府“结对子”,实施一对一帮扶,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政策性行为。福建此次派遣医疗队共158人,其中149名医护人员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等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选派134名医护人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担任福建省支援湖北宜昌抗击新冠肺炎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医疗队领队。

康德智告诉记者,福建医疗队将接管宜昌市三医院新冠肺炎救治病区,与当地专家共同往市直及市县医疗机构巡诊,“我们的任务就是诊治重症患者”。

接到启程通知后,为了穿防护服方便,巫磊和同事们连夜剪短长发,后脑勺也一并剃光了,“新造型都挺好看的”。她向记者坦言,尽管男朋友百般不舍,但自从福建派遣人员入鄂,她已连续两次报名。

“明知道是很危险的。我是理解她的。我们哭过。”林隆站在誓师队伍外看着女朋友,向记者打听医护人员的感染概率,“她说她会平平安安回来,其实我希望这里每一个人都健康平安地回来”。

当巫磊和林隆做最后的拥抱告别,摄影师们围转过来,纷纷互相提醒使用长焦,“不要打扰他们”。

队列中不乏经历过援藏或汶川地震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副主任护师陈丽芬,曾在汶川地震后对口支援彭州市医院。自从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她“每时每刻”做好征战准备,但没告诉年近80岁的老母亲,“怕她担心”。

福建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叶勇则刚刚援藏归来,“国家有需要,我们就应该站出来!”

此次援助宜昌,福建特派出两位精神科医生——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科医师邹晔峰和心理治疗师王佳魁。邹晔峰说,同事们早就开通了心理热线为社会人群纾解压力,“疫情爆发这么久,病患和医护人员各种情绪都会集中迸发,我们的战场来了。”

此前,福建已派出多批医疗队驰援武汉。当天16时50分,搭载本批福建医疗队的飞机在宜昌三峡机场降落。福建的大夫们举出小红旗:“宜昌你好,福建来了。”

 

 武汉手记: 热心市民送点心

“我不喜欢‘逆行’的说法,我们顺着我们的职业精神而行,顺着大众的健康需求而行,顺着心中热爱的事业而行。”身在武汉的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陈玮这样写道。

1月27日,随着福建援鄂首批医疗队,陈玮从福州乘专机驰援湖北。这支医疗队共有135名医务人员,均来自三级综合医院和承担传染病救治任务的传染病专科医院。

连日来,每天结束工作后,陈玮习惯打开电脑写点笔记,但有时因为双手消毒后,指纹都无法识别,“只好明天再看看”。 

1月29日,福建驰援湖北首批医疗队开始分组进入病房,陈玮穿上了厦门兄弟“匀”的纸尿裤。“这下就算连续工作12小时估计都可以不用担心了。”陈玮说,暂时的困难总是不可避免的,唯有消除恐慌,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福建首批医疗队的医生接管了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的一个病区。陈玮以及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三科副主任医师尚秀玲、主治医师许镜清等6名医生组成重症六组。1月30日傍晚,一名87岁高龄的危重症患者入院,他们全力展开救治。

“电脑系统、团队配合……各方面都在不断磨合,希望渐入佳境。”陈玮说,为尽量避免穿上防护装备后需要上厕所,因此从进病房前2小时,一直到下班返回驻地,10个小时滴水未进。

1月31日一早,陈玮收到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同学留言,询问其采购的一批防护服和口罩是否符合要求,准备捐赠回国,这让陈玮十分感动。“回顾历史,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万众一心的凝聚力,才是我们这个民族屹立五千多年的支柱。”

在出发赴武汉的前一天,陈玮担心疫情可能导致献血者减少,临床供应紧张,他“溜”去福建省血液中心献了1600毫升机采血小板。不过,第二批准备前来支援湖北的同事咨询献血的事时,他却不建议对方这样做。

“我不建议‘小朋友’在前来支援之前献血,毕竟女生的体质可能不如男生,安全第一。我这个头起得不好,凡事量力而行,无愧于心足以。”陈玮说道。最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的所有队员集体相约,等任务结束,平平安安回福州一同献血。

福州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罗建雄,是福建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福州医疗队队长。经过加急培训,1月29日第一天上班,罗建雄按照规范的流程穿好防护服,并且与同组的同事相互检查,保证万无一失之后才一起进入病区。 

当天早上8点到下午5点,罗建雄和同事午饭都顾不上吃,争分夺秒救治患者。交接班时,下一组的同事早已等在门口,罗建雄又小心翼翼地按流程,一步一步地脱去身上的防护服,这时才发现身上穿着的贴身衣服已经全部湿透。

几天来,随着病区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也有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罗建雄感到工作强度和压力更大了,他反复叮嘱同事加强防护,防止感染,注意休息和合理膳食。

在福建医疗队的驻地,常有热心的武汉市民成箱送来当地特色的点心,让罗建雄感到“顿时心里一热”。“我们只要做了一些医生应做的事,就有好心的市民惦记着我们。”罗志雄更坚定了战胜这场疫情的信心。

福建援鄂医疗队人员在方舱医院为患者过生日。

 

 转战金银潭医院: “没有恐惧,更多的是自信”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作为武汉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站在战“疫”的最前沿,收治的全部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这里已经成为福建首批援鄂医疗队的新战场。

1月27日,福建省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1月29日,该医疗队分组进入病房,接管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的一个病区。2月2日,该医疗队全体队员再次集结,奔赴驰援湖北的第二站——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接管该医院两个病区,负责救治近100名患者。

医患相互打气

1月30日凌晨2时30分,气温达到零下2度,福建医疗队第四组的队员们登上526路公交车,集中出发。

司机师傅负责每天准点接送,不论风雨,这班车带着他们驶向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有2.3公里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

“真正接触患者后才发现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其实并不可怕,患者对我们的到来很感激。”该医疗队主管护师陈妙香说,护理的患者知道医疗队来自福建后,一直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是否习惯。

每次帮患者护理时,陈妙香都会收到一声真挚的“谢谢”。一声声“感谢”,给了陈妙香动力,“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更多的患者渡过难关。”

成人纸尿裤成了必带物品 

1月29日,福建援鄂医疗队正式开展临床救治工作。当夜到达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队员们快速进入状态,不停询问新病人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书写医疗文书,场面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上班两小时前,队员们不敢喝一口水;工作4小时出来后,他们再狂喝水。每一班下来,队员们都是一身汗水,面部、耳朵都被戴着的口罩压红更是家常便饭。

因为穿隔离防护服期间上洗手间不便,所以成人纸尿裤成了大家的必带物品。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汉前线首批医疗队队长赵淑好主任,几天下来真正体会到穿戴防护装备的不易,“在隔离病区工作站几个小时,护目镜模糊了,看不见东西,鼻子被N95口罩压着疼,热得直冒汗,内衣全湿了。”

转战金银潭医院 

在武汉战“疫”的第七天,福建省援鄂医疗队转战金银潭医院。

“和我们交接班的是部队的军医。”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卓惠长,曾在部队服役20多年,常年在野战医疗所参加训练。抵达金银潭医院,看见迷彩服,他感到“亲切”又“复杂”。

“病区被精细地划分为红区、黄区、绿区,每个区域都有醒目的标志牌,有固定的人员、物资流向,部分区域甚至规定了气流的方向。”卓惠长说,军医们除了和医疗队交接患者,还详细讲解了病区的划分。

卓惠长说,这些军医曾到非洲抗击“埃博拉”,所以防控要求相当高。“比如,他们的手套是带三层的,鞋套也是三层。”卓惠长认为,所有的这些细节都值得好好学习。

“大家没有害怕、恐惧,更多的是兴奋、自信。”在前往金银潭医院前,来自福州市第一医院的罗建雄,写下了这段话,“无论战场在哪里,我们都将全力以赴!”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陈玮,也是福建首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他不喜欢称自己为“逆行者”。他说,他们是在顺着职业精神而行,顺着大众的健康需求而行,顺着心中热爱的事业而行。

 

 对话方舱医院“守夜人”: “一定会回去的”

一路颠簸20多个小时后,福建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方舱车队抵达武汉。38岁的福建省立医院南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石松长,便成为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的最初“守夜人”。

近日与家人视频通话后,石松长接受记者专访,讲述起自己的“武汉方舱”首夜:“是非常艰辛、压力非常大的一夜”。

同行的福建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钱欣告诉记者,该救援队配备的7台越野型重型方舱车都是大家伙,每台车重达16吨,“福建山多道路崎岖,有雾又有雨”,奔波20多个小时才抵达武汉。

包括石松长在内的福建29名援鄂医生随车队同行。2月6日凌晨,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完成部署启动开放时,他们已连续3天“没睡过超过3个小时的觉”。

石松长和3位同事作为第一批上岗的医生,被安排上2月6日凌晨2时至6时的夜班。是夜,来自福建、上海等地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并肩作战,收诊300余名轻症患者,首批开放床位一夜告罄。

福建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负责预诊,在场馆外搭建医疗帐篷作为预诊室。“帐篷不御寒,武汉的湿冷简直像刺猬一样,又刺又冷,我们做患者资料登记,手已经没有知觉,全凭意志在滑动写字。”石松长回忆道。

长夜有雨,四下无光,帐篷透出的微光击退暗夜。患者如同潮水般一波波到来,多数人拎着生活用品艰难行动。遇到年长者,石松长情不自禁起身护送几步。

“你最不听话。”在视频中,石松长妻子林玮忍不住哭了,指责他,“你的防护服被雨打湿了。”

林玮也是福建省立医院的医生。2月5日晚,她带着两个孩子录了一首歌发给丈夫。不料一夜过去,丈夫还没来得及点开,她却先发现了丈夫的防护服是湿的,几近崩溃,“他暴露在感染环境中。”

“他一定冷坏了,防护服一湿,又容易感染。”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启动后,林玮一直紧盯武汉气温,午夜只有2到3摄氏度,寒意仿佛冷到她心里。但她承认,“在那种情境下,他那样做是对的。”

“这段时间武汉确实冰寒彻骨,很多患者邀请我们,等到天暖了,疫情过去了,再来武汉看樱花。”石松长笑说,连续这两夜,他的护目镜都被呼气蒙住了,只能靠汗水流下来冲刷出的痕迹,“才能看得清这些可爱的武汉市民。”

和石松长视频通话的还有他的堂哥石松生、堂姐石松菁,他们都是福建医学专家,把守福建抗疫一线。石松菁一再嘱咐石松长要多喝水,多照顾同行的女医护人员。“不敢喝。”他答道,“调剂任务特别紧急,随时上岗,防护服一穿就不能上厕所了。”

石松生则对着手机屏幕上的弟弟叮嘱道,“你要记得我们家那句话,‘一定会回家’。”

石松生告诉记者,在上世纪动荡年代,他祖父从广东和平被卖到福建龙岩,离别时向家人承诺“一定会回来”。半个世纪中,寻亲成为石家心愿;直至两三年前,寻亲84载的老祖父才终于叶落归根。

石松长说,方舱医院收治传染病患者是国际首创,没有经验借鉴,“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亦有患者难免沮丧,需要心理纾解,他一遍遍跟他们说,“一定会回去的。”

从天黑灯暗到场馆通明,从寒夜料峭到人手配备电热毯,方舱医院正在得以不断改善。

“回家的路,总是最难走的,但我们有这个自信和爱。”石松长说。


 “丫霸”护理组: 燕尾帽下是初心

3月20日13时,丁美娜脱下层层包裹的防护服,换好便装,走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综合楼5病区,和组员们一起坐上回住地的接驳车。

来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丁美娜,是福建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她和其他6名同样来自该院的护士组成了一支护理小组,并给团队取名“丫霸”(在福州话中,“丫霸”意为“很棒”)。

福建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部分队员在金银潭医院合影。

“丫霸”护理小组部分组员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合影。


说起一个月前初到武汉,丁美娜坦言,心里还是有点害怕,她和组员们反复练习正确穿戴防护服。

抵达武汉4天后,丁美娜带着6名组员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综合楼4病区,开始参与护理工作,“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病人,所有的担心和迷茫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责任和信心。”

出生于1975年的叶军丽,是“丫霸”护理组中最年长的组员。“在疫情面前没有年龄之分”,由泌尿外科“转战”感染科,叶军丽告诉记者,要辛苦很多,初次穿戴防护服快喘不上气。

“穿着两层防护服,戴着三层橡胶手套、防护眼镜、厚厚的帽子和口罩,在病区连续工作4小时,不能上卫生间、喝水等。”叶军丽说。

在叶军丽负责的病房里,有一位92岁高龄的老奶奶,入院后情绪低落,不愿配合治疗。叶军丽耐心劝说,护理无微不至,终于让老奶奶安心接受治疗,“老奶奶拉着我的手,连声感谢,那一刻觉得都值了。”

陈威是个点子多的“80后”姑娘,到武汉不久就和大伙商议着用中医的情志疗法给患者送温暖。她们利用凌晨的休息时间,在便签上写下祝福的话语和健康指导的内容,将这些便签粘贴在餐盒上,发放给患者。

陈威说,希望以此让患者们乐观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患者很喜欢暖心的语句,不少人将小便签贴在了床头或窗户上。”

为了让患者更加了解中医康复理念,组员们迅速行动起来,请教中医护理专家,把中医健康宣教的内容加以整理,并进行编辑、排版、打印、装订成册,放在病房内供患者阅览。

“丫霸”护理小组中,年龄最小的组员是“95后”湘妹子胡萍。春节期间,胡萍说服父母,剪去一头漂亮的长发,出征武汉。

走上战“疫”一线首日的一个小意外,让她记忆犹新。胡萍说,当天,她和组员一块送一位患者去做CT检查,在过床时防护服被平车拉破;首日遇到这种情况,把她给吓哭了,所幸院感评估良好,“经过历练,让我更加从容自信。”

在胡萍的防护服上,每天都会写上“吃货”的愿望,“吃火锅”“吃烤肉”“吃大虾”。胡萍说,虽然年纪小,但穿上防护服后就是战士,“我是一名护士,我要做好本职工作。”

同是“90后”女孩,组员刘俐芳下班后,则从护士变身为缝补高手和视频达人。她给病区内的老爷爷做约束手套,“只要能帮助到患者的,就要多尝试,多努力”;她还用手机记录下同事们工作生活的点滴,“这些都是最美的记忆,春天来了,胜利指日可待。”

“丫霸”护理小组出征前,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送别致辞时寄语她们: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让“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扬光大。

接手病区护理工作后,“丫霸”护理小组建了一个名叫“隔离不隔爱”的微信群,群里大多是在院治疗的患者和已治愈出院的患者。除了在线上进行健康宣讲,胡萍在住地酒店录制穴位按摩法,将视频分享到群内;陈小燕则录制八段锦、呼吸操,供患者学习锻炼。

陈小燕告诉记者,通过这些中医传统疗法,让患者们看到了希望,也坚定了他们的信心。

黄华清负责的发药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能有一点儿马虎。戴着护目镜,“三查七对”,格外考验着她的耐心和细致。黄华清希望闽鄂同心,早日战胜疫情。

采访中,丁美娜通过微信视频给记者看了一张她家人的合影照片,照片中她的父母、丈夫、两个孩子和她弟弟一家四口摆出为她加油打气的手势。丁美娜在微信中回复道,“燕尾帽下是初心,白衣之下是使命”。

左图:“丫霸”护理小组组员陈威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护理患者。

右上图:福建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部分队员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合影。

右下图:“丫霸”护理小组组长丁美娜(右)和组员胡萍(左)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病房内她们亲手布置的心愿墙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