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的“绿色奇迹”

生态美了,百姓富了。

文ㅣ闫旭 张金川 龚雯


父母日渐年迈,务农越来越吃力,留在城市里打工赚钱,还是回乡照顾家里,一度成为摆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三洲镇戴坊村村民戴金星面前的两难选择。

“没想到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驾驶电瓶车带领游人参观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的戴金星笑着说。

601903f3b53f7.png

左上图:福建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汀县中南部,范围涉及河田、三洲、濯田等3乡镇12个行政村,总面积590.9公顷。

左下图:兰秀在养鸡场捡鸡蛋。右图:福建省长汀县丰盈美丽生态农场。

荒地变湿地公园

2015年,他回到家乡,进入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工作。“虽然工资比在城市里打工低一些,但是工作稳定、不用三班倒,也方便照顾家里。”闲时,他会帮父母一起务农。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汀县中南部,范围涉及河田、三洲、濯田等3个乡镇12个行政村,总面积590.9公顷。这里曾是长汀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经过30多年的生态治理,已实现“浊水荒山—绿水青山—花果满山—金山银山”的转变。

特别是,汀江国家湿地公园2014年建成开放后,净化了水质,改良了土壤,形成了清新的小气候,成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升级版的生动展现。

“昔日‘火焰山’,今日花果山。”每个工作日早上,戴金星骑着摩托车来到湿地公园打卡上班,“以前的荒地变成了湿地公园,绿色植被越来越多,家乡的变化很大。”

他感慨道,现在游客越来越多,周边村民开民宿、经营农家乐或摆摊做起小生意,增加了收入;村子里新建了很多洋房,生活越来越好。

昔日的水土流失区,开创了荒山变绿洲的奇迹。不只是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的美丽嬗变也成为“红土地”上“绿色奇迹”的一个缩影。


“难坑”变身“银杏村”

南坑村中,10万株银杏树林立山头,叶子渐渐变黄。三十多年前,这里山光、水浊、地瘦、人穷,严重的水土流失让南坑一度被戏称为“难坑”。

1997年开始,南坑村打响“治荒治贫生态攻坚战”,引进企业租赁荒山2309亩,种植亚甜、郁香等银杏5万株,建立4000亩银杏生态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种植银杏,持续20多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8000亩。

南坑变身“银杏村”,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生态旅游村。沿着狭长山谷,农家小院星星点点错落村中,金黄金黄的银杏树吸引游人络绎不绝。

“如果集中建设住房,就会破坏原有的田园风光;我们保持村庄原来的布局,留住田园风光,致力建设‘杏’福田园小镇。”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说。

刚刚从草莓园回到家的村民赖六金,又走进怡凯农家乐整理客房,为即将到来的草莓采摘季做准备。这两年,村里的游客多起来后,赖六金种了3亩草莓供游客采摘,还将自家五层小楼的三层装修改造成民宿。

“草莓种得好的话,一年能有十来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赖六金以前想都不敢想,在村子里就能赚这么多钱,“今年生意好的话,我打算再装修两层为客房。”


“火焰山”变“金银山”

“这原本是稀土矿废弃场,山是秃头山,一根草都没有的。”指着自己承包的500亩山头,养鸡人兰秀说。

位于长汀县河田镇芦竹村的兰秀养鸡场,依山而建,放眼望去,焕发着勃勃生机。

长汀处于中国南方红壤区,土质疏松,含沙量大,易致水土流失。上世纪80年代,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46.2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31.5%。阳光直射下,水土流失区地表温度可达70多摄氏度,这里的山一度被称为“火焰山”。

2006年,兰秀承包下芦竹村的荒山珞公山,在此“绣绿”,累计种下桂花、毛竹、罗汉松、红豆杉等苗木1万余株。

她也坚持林下生态养殖,创立“世界五大名鸡”之一的长汀河田鸡品牌“秀绿”,“有草的地方,鸡都养得漂亮又好吃。”她养的河田鸡曾被2017年9月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列为指定食材,她的林下养殖基地现已成为福建省农科院科技示范基地。

“一年出产150万只鸡苗、10万只肉鸡,年均产值1200万元,纯收入260万元。”兰秀办起合作社,吸纳周边200多名养殖户。

兰秀还主动联系帮扶贫困户,免费送种鸡苗60只之后,低价供苗、保价回收,提供技术指导。就这样,兰秀帮扶的贫困户都摘掉了“穷帽子”,部分贫困户甚至养了4000只河田鸡。

在长汀,绿色生态效应逐步呈现,“火焰山”变成了“金银山”,生态美造就了百姓富。


浊水荒山成“花果满山”

2013年沈树朝由政府招商引资,来到长汀县三州镇成立丰盈美丽生态农场。彼时,这里还是一片严重的水土流失区。

“当时补种杨梅,却没能控制水土流失。经过七八年的试验管护,这里变成了绿水青山。”农场种出的各类水果品质好、价格高,让沈树朝对生态农业开发信心十足,“花费很多代价,但是值得。”

7年来,丰盈美丽生态农场引种50多个新品种,并发展河田鸡养殖、保健食材种植等林下经济,带动周边村民减贫致富。沈树朝说,农场旺季时招工120多名,并吸纳13户贫困户。贫困户每年的收入可达3万元左右。

正值丰收时节,农场里红美人桔、春香橘、美国柚挂满枝头。站在农场的山头远眺,绿树掩映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三洲镇曾是长汀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乡镇之一,现已从浊水荒山变成了“花果满山”。沈树朝告诉记者,如今农场四季有果,今年来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农场仍吸引游客近万人次。


生态美,百姓富

生态美,百姓富。伴随着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乡村旅游、文体旅游和康养产业新模式应运而生。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入口处对面的棕旅房车露营地里,35辆房车排成一圈。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打造福建省最大房车露营地基地。

经过30多年的生态治理,长汀实现了“浊水荒山—绿水青山—花果满山—金山银山”的转变,成为中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去年,该县旅游产业收入达42.6亿元,健康养老产业实现产值6亿元。

与此同时,长汀发挥长汀河田鸡、槟榔芋、百香果等特色农业产业优势,推广“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种养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帮扶贫困户增收脱贫。2018年底,长汀在福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首批实现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