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德金 吕巧琴
县委书记黄国璋与网友亲切交谈(徐飞 摄)
地处福建宁德市东北部的寿宁县,是第一批国定贫困县、福建省32个重点老区县之一。该县地处偏远,明代写了《警世通言》等“三言”的冯梦龙曾在这里当过知县,当年,冯梦龙从家乡苏州到寿宁上任时,足足走了半年,足见当时行路之难、所在之偏。
近30年来,该县牢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寿宁提出的“唱好山歌、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殷切嘱托,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老区山区县居弱图强、跨越崛起的发展路子。
“十二五”期间,寿宁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1%,跃居宁德市五个山区县第二;2013、2014连续两年主要经济指标考评位居宁德市第四、山区县第一;2015年获评“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也是在这一年,山道变通途,寿宁跨入了高速时代,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按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要求,寿宁如何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谋求新作为,确保与福建省、宁德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日,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寿宁县委书记黄国璋。
历史底蕴深厚 红色文化深远
“寿宁县乡愁文化、红色文化、戏剧文化、养生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打造‘美丽寿宁’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一见面,黄国璋如数家珍般向记者描绘了一幅“自然美”的寿宁画卷。
的确,明景泰六年(1455年)置县的寿宁,被誉为“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存有较完好的明清时代贯木拱廊桥19座;传承三百多年、被称为“戏剧孤本”的北路戏,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一生唯一一次任知县的地方,冯梦龙在这里写下了《寿宁待志》一书。
“此外闽东四大文明古镇之一的斜滩,官台山和太监府古银硐矿山遗址等,都是寻古探幽、追忆悠悠乡愁的重要依托。”谈及寿宁县的历史底蕴,黄国璋一脸的自豪。
作为福建省重点老区县,上世纪三十年代,寿宁曾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中共闽东特委所在地,刘英、粟裕、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大批的革命遗址纪念物和纪念地,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旅游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不仅如此,寿宁县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誉为福建夏季凉爽的避暑胜地。全县森林覆盖率71.46%、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已有3个国家级、6个省级生态乡镇。
黄国璋表示,“十三五”期间,寿宁将主动融入“美丽中国·清新福建”,深入挖掘乡愁文化、红色文化、戏剧文化、养生文化内涵,打好“特色牌”念好“特色经”,打响“乡愁古韵·清新寿宁”品牌。
“四篇文章”描绘发展蓝图
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寿宁县近年来加快建设“生态茶乡·山水新城”,县域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说及寿宁“十三五”期间的新起点、新机遇、新作为,黄国璋用“四篇文章”向记者描绘了该县的发展蓝图。
做好“富民兴业”文章,让寿宁人民更殷实更富足。
寿宁拥有58.2万亩的富硒土壤和68.8万亩的富锌土壤,是迄今为止全国已发现的硒锌富足、双素共生的两个县份之一,2015年富锌葡萄、富硒大米等农产品走俏市场,硒锌产业产值1.87亿元。
高海拔的地理环境,让“寿宁高山茶”品牌响亮,“寿宁高山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4月荣获国家工商总局认证;并拥有“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荣誉。
逾6万寿宁人选择外出开超市,超市店面数量约1.2万家,年创产值近1000亿元,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独特经济现象。
三元素结合,是否将产生良好的化学作用?黄国璋表示,将拓展“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开发模式,搭建农超对接、“互联网+”电商平台,推进硒锌特色农副产品种养、加工、包装、销售等一体化经营,打造“全国富硒富锌农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多渠道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做好“小县名城”文章,让寿宁山城更美丽更宜居。
当前,寿宁县正大力实施“一城两区、两镇同城”战略,以县城城区和南阳小城镇为支点,以两镇区之间的连接线为轴线,统筹推进县城主城区、南阳副城区、鳌阳、茗溪、东区三大片区“一主一副三组团”城市发展,建设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0万人左右的宜居宜业生态新城。
黄国璋表示,“十三五”期间将不断优化“美丽鳌城”与“活力南阳”两城之间“城水相依、组团相间、生态相连、文脉相融”城市形态,让具有560多年置县历史的鳌峰古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记忆。
做好“全域旅游”文章,让寿宁山水更美更有灵性。
以国家矿山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四园同创”为抓手,创建2-3个国家4A级景区,推出3-5条旅游精品线路,塑造“乡愁古韵·多彩寿宁”旅游形象,打造成为“闽浙边界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
做好“交通枢纽”文章,让寿宁的发展之路更宽更顺畅。
围绕构建“南承北接、西进东出”的闽浙边界区域交通枢纽,推动温州经寿宁下党至武夷山铁路列入国家“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盘子并启动实施,建成寿宁至政和二级公路,推进周宁经寿宁至庆元(或景宁)高速公路(寿宁段)、省道207线下党至周宁界段以及镇镇有干线项目建设。
相信,“一条铁路过境、两条高速公路纵横、三条二级公路贯穿、镇镇有干线与国省干线连接交错”的路网规划布局,将为寿宁经济腾飞插上翅膀,谱写寿宁跨越赶超发展新篇章。
《寿宁县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力争实现“121142”六个突破,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老区山区县的扶贫路子
来到寿宁,不得不提到下党乡。这里是寿宁县最边远的山乡,曾经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所在地通往四处毗邻乡镇,都得翻山越岭步行10多公里,买卖东西只能靠肩挑背驮。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先后九赴寿宁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破解难题、摆脱贫困;担任国家领导人后,始终牵挂着寿宁、关注着下党,多次在不同重要场合,深情回忆到寿宁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的难忘经历。
历经30年的扶贫开发,如今,进村“小高速”公路笔直宽敞,下党乡9个村全面实现水泥硬化,村道干净整洁,座座楼房林立,脐橙、乌龙茶漫山遍野。下党村还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扶贫观测点。
下党乡扶贫开发历程,是寿宁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2015年,寿宁城乡居民两个收入分别突破了2万元和1万元关口,贫困人口和贫困面分别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8万多人和34.9%,降至1.2万和4.28%。
在黄国璋看来,“四个坚持”,让寿宁县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老区山区县的扶贫路子。
坚持唱好“山歌”与发展产业相结合,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摘取了“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富硒富锌农业示范县”等国字号牌子。
黄国璋表示,寿宁县已初步形成以高山茶为支柱、以硒锌特色为品牌,以油茶、果蔬、花卉、中药材为补充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82元,是1987年46.2倍。
此外,依托福寿高速寿宁境内3个互通口和对接浙东南区位优势,总面积2万亩的“一园五区”工业平台初步形成工业新材料、冶金铸造、电机电器、食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培育规上企业93家,引导富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2万人。
坚持完善基础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实现建制村“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车”全覆盖,昔日“车龄车到天、九岭爬九年”成为历史;统筹推进教育卫生协同发展,高考本科上线万人比达全省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坚持整村推进与宜居造福相结合,致力培育“一村一品”,扶持重点村发展茶叶、葡萄、脐橙中药材等经济项目,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实施的410个大小项目,带动重点村贫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同时,把造福工程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水土流失治理相结合,累计完成搬迁9085户37020人,涌现出“中国旅游扶贫开发重点村”——下党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西浦村等一批美丽乡村。
黄国璋表示,这较好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难题,基本上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
坚持创业就业与强基固本相结合,变扶贫资金“漫灌”为“滴灌”,对有项目、有能力的贫困户给予一定的生产成本补贴;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链条帮扶模式,辐射带动农户2.36万户,实现增收4700万元。
同时,用好省市县下派驻村干部、乡镇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干部和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因地制宜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专项整顿工作和基层党建示范点培育工程,打造了武曲承天-塘洋-大韩、下党-下屏峰-溪源和大安泮洋-亭溪等“绿色党建走廊”。
寿宁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成慧表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要因势而谋、勤于议事,顺势而上、敢于干事,勇于破势、善于成事,全力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寿宁县委书记黄国璋带领相关领导下乡调研。(吴通华 摄)
县委书记黄国璋在下党乡调研(吴苏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