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北方引进10万尾鱼种,成功度夏,每尾养到150多克再卖,一共卖了3万多斤,每斤价格在40元左右,剩下1000多斤加工后再出售,效益十分可观。”近日,罗源县鉴江镇井水村绿鳍马面鲀养殖渔排排长黄宪森代表养殖户向记者分享了丰收的喜悦。

丰收,离不开今年6月罗源县启动的绿鳍马面鲀网箱高密度纯养试验。该试验在我省率先打破绿鳍马面鲀高温养殖难题,为当地渔民开辟了一条增收新渠道。

绿鳍马面鲀因其鱼皮粗糙如砂纸,必须把皮剥去才能烹煮的特性,被称为“剥皮鱼”。其肉质细腻、骨刺少,深受食客喜爱。同时,该鱼养殖周期短、病害少,近年来成为水产养殖界的新宠。

然而,它更适应低温海水环境,在南方海域养殖存活率偏低。长期以来,全省海域均难以实现“剥皮鱼”网箱高密度纯养度夏,夏季只能从北方采购鲜鱼。

“此前,因‘剥皮鱼’无法顺利度夏,大多养到五六月就要卖掉,这时每尾鱼的重量才100克左右,很难卖出好价钱。”黄宪森说。

今年6月,罗源县启动“剥皮鱼”网箱高密度纯养试验。试验团队在井水村选择了一块温度相对稳定、水流相对平缓的海域开展试验。在自研专用饲料的基础上,试验团队针对“剥皮鱼”在高温环境下食欲下降的特点,通过减少单次投饵量、增加投放次数的方式进行科学喂养,让“剥皮鱼”每月增重50克左右。

据统计,经过4个月养殖,此批试验投放的10万尾“剥皮鱼”成活率超过98%,损失不足2000尾,验证了在高温环境下养殖的可行性。

10月17日,罗源产的“剥皮鱼”经过加工后,作为精选食材亮相第10届中国(重庆)国际火锅产业博览会,吸引不少外地商家的关注。

一个夏天的试验,让养殖户尝到了甜头。丰收之后,他们立马准备下一次投苗。试验团队留存了成功度夏的“剥皮鱼”亲鱼(指发育至性成熟阶段、具备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又称种鱼),并把亲鱼送至位于鉴江镇的智慧化育苗场内安家落户,预计在今年年底培育300万~500万尾鱼苗,县域海区养殖网箱将超过1000箱,向规模化养殖迈出第一步。

“‘剥皮鱼’有望成为罗源县网箱养殖结构调整的新主力。我们将与水产养殖领域专家交流合作,进一步开展饲料研发,逐步实现该鱼种在罗源区域的全年性养殖。”罗源县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工程师倪文胜说。(记者 陈欢欢 通讯员 高坤颖 刘其燚)